一种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341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童车,包括车架、设于车架上的座椅、设置有前轮的前支架及设置有后轮的后支架,童车还包括:中轴杆组件,其具有轴心线沿童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轴杆;前连杆机构,其与前支架和中轴杆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及后连杆机构,其与后支架和中轴杆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其中,中轴杆可绕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车架,以允许车架相对中轴杆转动而使车架随着儿童身体倾斜而左右倾斜;车架与前支架之间设置有前轮避震装置,车架与后支架之间设置有后轮避震装置。整车可以在行驶过程中有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同时车架能够绕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线相对中轴杆转动,从而座椅上的儿童身体倾斜时,车架能够向左或向右倾斜,增加趣味性。

A Kid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童车
本技术涉及儿童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童车。
技术介绍
可供儿童乘坐驾驶的童车是一类可由电机驱动或不由电机驱动的玩具车,如儿童电动车。如中国专利CN203032838U公开的一种儿童电动车,包括车体,分别位于车体底前部和底后部的前轮和后轮,电动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儿童电动车运动方向的方向控制装置,所述方向控制装置包括上下设置且绕自身轴心线能够转动地设置的方向杆,与方向杆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的方向盘,用于将方向杆与前轮的轮轴相连接的前轮连接件,转动方向盘,前轮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转向。然而,目前市场上儿童电动车仅能够向前行驶及左右转向,功能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童车,车架可以随儿童身体倾斜而左右倾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童车,包括车架、设于所述车架上的座椅、设置有前轮的前支架及设置有后轮的后支架,所述童车还包括:中轴杆组件,其具有轴心线沿童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轴杆;前连杆机构,其与所述前支架和所述中轴杆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及后连杆机构,其与所述后支架和所述中轴杆组件分别转动连接;其中,所述中轴杆可绕其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以允许所述车架相对所述中轴杆转动而使所述车架随着儿童身体倾斜而左右倾斜;所述车架与所述前支架之间设置有前轮避震装置,所述车架与所述后支架之间设置有后轮避震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中轴杆组件具有分别沿童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中轴杆前杆和中轴杆后杆,所述中轴杆前杆的中部和所述中轴杆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中轴杆后杆的中部和所述中轴杆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前连杆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轴杆前杆,所述后连杆机构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轴杆后杆。更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具有U形件,所述中轴杆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U形件中,所述中轴杆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穿出至所述U形件外,所述中轴杆前杆与中轴杆后杆与所述中轴杆的穿出部分固定连接。更进一步地,所述U形件上设有限位槽,所述中轴杆上具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对应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分别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以限制所述中轴杆和所述车架二者上下相对转动的角度。更进一步地,所述童车还包括左脚踏杆和右脚踏杆,所述左脚踏杆固定连接于所述中轴杆前杆的左端部和中轴杆后杆的左端部,所述右脚踏杆固定连接于所述中轴杆前杆的右端部和中轴杆后杆的右端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前轮包括左前轮和右前轮,所述前支架连接于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右前轮之间;所述前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左连杆、第二左连杆、第三左连杆及第一右连杆、第二右连杆、第三右连杆;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所述第一左连杆的后端部、所述第二左连杆的上端部及所述中轴杆前杆的左部两两相对转动地连接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左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左连杆的后端部,所述第三左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以允许所述左前轮相对所述车架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所述第一右连杆的后端部、所述第二右连杆的上端部及所述中轴杆前杆的右部两两相对转动地连接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右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右连杆的后端部,所述第三右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以允许所述右前轮相对所述车架上下移动。更进一步地,所述后轮包括左后轮和右后轮,所述后支架连接于所述左后轮和所述右后轮之间;所述后连杆机构包括第四左连杆、第五左连杆、第六左连杆及第四右连杆、第五右连杆、第六右连杆;所述第四左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所述第四左连杆的前端部、所述第五左连杆的上端部及所述中轴杆后杆的左部两两相对转动地连接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五左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六左连杆的前端部,所述第六左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以允许所述左后轮相对所述车架上下移动;所述第四右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所述第四右连杆的前端部、所述第五右连杆的上端部及所述中轴杆后杆的右部两两相对转动地连接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五右连杆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六右连杆的前端部,所述第六右连杆的后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后支架,以允许所述右后轮相对所述车架上下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前轮避震装置包括前液压气缸,所述前液压气缸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和所述前支架;所述后轮避震装置包括后液压气缸,所述后液压气缸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和所述后支架。进一步地,所述前轮包括左前轮和右前轮,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前支架通过左前轮架连接,所述右前轮和所述前支架通过右前轮架连接,所述左前轮架、所述右前轮架分别通过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枢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的左、右两端部;所述童车还包括可转动地设于车架上的方向盘及与所述方向盘相连的用于使所述左前轮和所述右前轮转向的转向机构。更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杆及拨杆;所述转向杆的左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左前轮架,所述转向杆的右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右前轮架;所述拨杆活动连接于所述方向盘和所述转向杆之间以使所述转向杆随所述方向盘转动。更进一步地,所述拨杆包括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的拨杆前部和拨杆后部,所述拨杆前部和所述拨杆后部分别沿童车的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拨杆前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前支架上且所述拨杆前部的上端部通过万向节连接于所述方向盘,所述拨杆后部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转向杆。结合上述,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前连杆机构分别与中轴杆和前支架转动连接,后连杆机构分别与中轴杆和后支架转动连接,使得前轮和后轮活动连接于车架,整车可以在行驶过程中有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同时车架能够绕前后方向延伸的轴心线相对中轴杆转动,从而座椅上的儿童身体倾斜时,车架能够向左或向右倾斜,增加趣味性。并且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车架可形成整车的上部,中轴杆组件和前后连杆机构可形成整车的下部,在整车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上部和下部的相对运动即可实现整车的倾斜运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童车在一视角下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所示童车在另一视角下的立体图。其中,1、车架;10、U形件;101、限位槽;11、中轴杆;110、中轴杆;111、中轴杆前杆;112、中轴杆后杆;12、方向盘;13、左脚踏杆;14、右脚踏杆;2a、左前轮;2b、右前轮;20、前支架;201、连接座;21a、左前轮架;21b、右前轮架;3、前连杆机构;31a、第一左连杆;32a、第二左连杆;33a、第三左连杆;31b、第一右连杆;32b、第二右连杆;33b、第三右连杆;4a、左后轮;4b、右后轮;40、后支架;41、电机;5、后连杆机构;51a、第四左连杆;52a、第五左连杆;53a、第六左连杆;51b、第四右连杆;52b、第五右连杆;53b、第六右连杆;6、转向机构;61、转向杆;62、拨杆;6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童车,包括车架(1)、设于所述车架(1)上的座椅、设置有前轮的前支架(20)及设置有后轮的后支架(40),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还包括:中轴杆组件(11),其具有轴心线沿童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轴杆(110);前连杆机构(3),其与所述前支架(20)和所述中轴杆组件(11)分别转动连接;及后连杆机构(5),其与所述后支架(40)和所述中轴杆组件(11)分别转动连接;其中,所述中轴杆(110)可绕其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1),以允许所述车架(1)相对所述中轴杆(110)转动而使所述车架(1)随着儿童身体倾斜而左右倾斜;所述车架(1)与所述前支架(20)之间设置有前轮避震装置,所述车架(1)与所述后支架(40)之间设置有后轮避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包括车架(1)、设于所述车架(1)上的座椅、设置有前轮的前支架(20)及设置有后轮的后支架(40),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还包括:中轴杆组件(11),其具有轴心线沿童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中轴杆(110);前连杆机构(3),其与所述前支架(20)和所述中轴杆组件(11)分别转动连接;及后连杆机构(5),其与所述后支架(40)和所述中轴杆组件(11)分别转动连接;其中,所述中轴杆(110)可绕其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1),以允许所述车架(1)相对所述中轴杆(110)转动而使所述车架(1)随着儿童身体倾斜而左右倾斜;所述车架(1)与所述前支架(20)之间设置有前轮避震装置,所述车架(1)与所述后支架(40)之间设置有后轮避震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杆组件(11)具有分别沿童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中轴杆前杆(111)和中轴杆后杆(112),所述中轴杆前杆(111)的中部和所述中轴杆(110)的前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中轴杆后杆(112)的中部和所述中轴杆(110)的后端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形,所述前连杆机构(3)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轴杆前杆(111),所述后连杆机构(5)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中轴杆后杆(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具有U形件(10),所述中轴杆(110)可转动地穿设在所述U形件(10)中,所述中轴杆(11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穿出至所述U形件(10)外,所述中轴杆前杆(111)与中轴杆后杆(112)与所述中轴杆(110)的穿出部分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件(10)上设有限位槽(101),所述中轴杆(110)上具有与所述限位槽(101)相对应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分别可滑动地插设于所述限位槽(101)内以限制所述中轴杆(110)和所述车架(1)二者上下相对转动的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还包括左脚踏杆(13)和右脚踏杆(14),所述左脚踏杆(13)固定连接于所述中轴杆前杆(111)的左端部和中轴杆后杆(112)的左端部,所述右脚踏杆(14)固定连接于所述中轴杆前杆(111)的右端部和中轴杆后杆(112)的右端部。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包括左前轮(2a)和右前轮(2b),所述前支架(20)连接于所述左前轮(2a)和所述右前轮(2b)之间;所述前连杆机构(3)包括第一左连杆(31a)、第二左连杆(32a)、第三左连杆(33a)及第一右连杆(31b)、第二右连杆(32b)、第三右连杆(33b);所述第一左连杆(31a)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20),所述第一左连杆(31a)的后端部、所述第二左连杆(32a)的上端部及所述中轴杆前杆(111)的左部两两相对转动地连接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左连杆(32a)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左连杆(33a)的后端部,所述第三左连杆(33a)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20),以允许所述左前轮(2a)相对所述车架(1)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右连杆(31b)的前端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前支架(20),所述第一右连杆(31b)的后端部、所述第二右连杆(32b)的上端部及所述中轴杆前杆(111)的右部两两相对转动地连接或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右连杆(32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辉蔡龙呈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百瑞康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