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儿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02342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04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儿童车,它包括后车架,其底部连接有车轮,且后车架上连接有座位;前车架,其与后车架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前侧杆,其前部与前车架相转动连接;后侧杆,其外端部与前侧杆的后部相转动连接,且后侧杆的内端部与后车架相转动连接,后侧杆的外端部或前侧杆的后部连接有后侧轮;脚踏杆,其与前车架相转动连接;连杆,其与后车架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并且连杆的前部与脚踏杆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儿童车,通过连杆机构实现了坐式儿童滑行车的折叠,整车结构简单新颖,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

Folding Children's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儿童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儿童车,属于儿童玩具。
技术介绍
折叠儿童车是一种由儿童驾驶的玩具,一般包括车身、车轮、座位等,由电机驱动或由儿童脚蹬驱动,传动机构来带动车轮转动。并且为了方便携带和存放,而设计为可折叠的结构。儿童车通常具有滑行功能,该具有滑行功能的折叠儿童车多为立式结构,现有技术中坐式结构的儿童车还没有能够折叠的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儿童车。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儿童车,它包括后车架,其底部连接有车轮,且后车架上连接有座位;前车架,其与后车架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前侧杆,其前部与前车架相转动连接;后侧杆,其外端部与前侧杆的后部相转动连接,且后侧杆的内端部与后车架相转动连接,后侧杆的外端部或前侧杆的后部连接有后侧轮。进一步地,前车架与后车架均沿前后方向延伸,前车架与后车架相滑动连接。进一步地,前车架自前而后地从后车架的前端插入其中,后车架上开设有导向槽,前车架与前侧杆之间的第一转轴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该导向槽内。进一步地,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前车架相转动连接的脚踏杆、与后车架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的连杆,连杆的前部与脚踏杆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接。更进一步地,脚踏杆上连接有第二转轴,该第二转轴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杆的前部。更进一步地,第二转轴沿左右方向滑动。更进一步地,连杆的前部开设有滑槽,第二转轴可滑动地设置在该滑槽内。更进一步地,连杆的前部具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头,滑槽开设在该接头上。更进一步地,后车架包括插管,连杆自前而后地从插管的前端插入其中。进一步地,前侧杆、后侧杆、脚踏杆均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前车架和后车架的左右两侧。更进一步地,连杆位于折叠儿童车的对称面上。进一步地,车轮包括连接在后车架底部后侧的后轮、连接在后车架左右两侧且位于后轮前方的前侧轮。进一步地,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具有多个滑动档位,且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设置有将二者锁定在相应滑动档位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折叠儿童车,通过连杆机构实现了坐式儿童滑行车的折叠,整车结构简单新颖,折叠操作方便,折叠后体积小。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折叠儿童车在折叠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折叠儿童车在附图2基础上进一步折叠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折叠儿童车的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附图7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后车架;11、导向槽;12、插管;13、第一滑槽;2、前车架;3、前侧杆;31、第一转轴;4、后侧杆;5、脚踏杆;51、第二转轴;6、连杆;61、第二滑槽;62、接头;63、销子;7、座位;80、后轮;81、前侧轮;82、后侧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参考附图1至附图8,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儿童车,它包括后车架1、前车架2、前侧杆3、后侧杆4。后车架1的底部连接有车轮,具体地,车轮包括连接在后车架1底部后侧的后轮80、连接在后车架1左右两侧且位于后轮80前方的前侧轮81。本实施例中的折叠儿童车由电机驱动,后轮80为驱动轮。后车架1上连接有座位7,具体地,座位7位于后轮80的上方。前车架2与后车架1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具体地,前车架2和后车架1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且前车架2为U形,其开口朝后。前车架2自前而后地从后车架1的前端插入其中。前侧杆3的前部与前车架2相转动连接。具体地,前车架2与前侧杆3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1转动连接,在后车架1上开设有导向槽11,该第一转轴31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该导向槽11内。后侧杆4的外端部与前侧杆3的后部相转动连接,且后侧杆4的内端部与后车架1相转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内外方向是指:靠近折叠儿童车的对称面的方向为内,远离折叠儿童车的对称面的方向为外。后侧杆4的外端部或前侧杆3的后部连接有后侧轮82,本实施例中,后侧轮82连接在后侧杆4的外端部。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折叠儿童车还包括脚踏杆5、连杆6。脚踏杆5与前车架2相转动连接。具体地,脚踏杆5位于前车架2的前部。连杆6与后车架1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具体地,连杆6位于折叠儿童车的对称面上。后车架1具有同样位于折叠儿童车的对称面上的插管12,连杆6自前而后地从插管12的前端插入其中。插管12的延伸方向与导向槽11的延伸方向一致。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插管12上开设有第一滑槽13,连杆6上设有销子63,该销子63可前后滑动地位于第一滑槽13内,通过销子63与第一滑槽13的配合,既能够起到插管12与连杆6之间的滑动导向作用,又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当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时,销子63位于第一滑槽13的前端,当折叠儿童车在折叠状态时,销子63位于第一滑槽13的后端。连杆6的前部与脚踏杆5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接。连杆6与脚踏杆5的连接处位于前车架2与脚踏杆5的连接处的后方。具体地,脚踏杆5的内端部上连接有第二转轴51,该第二转轴51可滑动地设置在连杆6的前部。更为具体地,连杆6的前部开设有滑槽61,第二转轴51可滑动地设置在该滑槽61内。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转轴51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杆6的前部具在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头62,滑槽61开设在该接头62上。上述的前侧杆3、后侧杆4、脚踏杆5均有两个,且对称地设置在前车架2和后车架1的左右两侧。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脚踏杆5在其与前车架2的连接处和第二转轴51之间的部分呈弧形弯折,以使折叠儿童车在折叠后,左右两个脚踏杆5与接头61共同呈U形,从而使脚踏杆5在折叠后更加贴合前车架1。本结构的折叠儿童车在折叠后,左右两个前侧杆3分别位于车体左右两侧的最外侧,所以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前侧杆3的前部和后部均向内侧弯折,以使折叠儿童车在折叠后,车体的两侧没有过于凸出的棱角,防止刮碰。本折叠儿童车还包括锁定装置,用于将整车锁定在打开状态。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前车架2和后车架1之间具有多个滑动档位,且前车架2与后车架1之间设置有将二者锁定在相应滑动档位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可以采用销孔配合等现有技术结构。通过设置前车架2与后车架1之间的多个滑动档位,以此来调节脚踏杆5和座位7之间的距离,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儿童乘坐。工作原理:折叠儿童车在打开状态下,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脚踏杆5在左右方向延伸,左右两侧的前侧杆3和后侧杆4分别在后车架2的左右两侧呈翅膀状。当需要折叠时,如附图3和附图4所示,将前车架1向后推,使前车架1逐渐插入后车架2,从而带动前侧杆3和后侧杆4向后转动而向后车架2靠拢,前车架1向后移动的同时,通过脚踏杆5带动连杆6向后移动而插入插管12中;进一步向后推动前车架1,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连杆6前部的接头62抵在插管12的前端,连杆6不再向后移动,前车架1继续向后移动则带动脚踏杆5向后转动,左右两侧的脚踏杆5分别向前车架1的左右两侧靠拢。直至整车完全折叠,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本折叠儿童车,通过连杆机构实现了坐式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后车架(1),其底部连接有车轮,且所述后车架(1)上连接有座位(7);前车架(2),其与所述后车架(1)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前侧杆(3),其前部与所述前车架(2)相转动连接;后侧杆(4),其外端部与所述前侧杆(3)的后部相转动连接,且所述后侧杆(4)的内端部与所述后车架(1)相转动连接,所述后侧杆(4)的外端部或前侧杆(3)的后部连接有后侧轮(8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后车架(1),其底部连接有车轮,且所述后车架(1)上连接有座位(7);前车架(2),其与所述后车架(1)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前侧杆(3),其前部与所述前车架(2)相转动连接;后侧杆(4),其外端部与所述前侧杆(3)的后部相转动连接,且所述后侧杆(4)的内端部与所述后车架(1)相转动连接,所述后侧杆(4)的外端部或前侧杆(3)的后部连接有后侧轮(8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2)与后车架(1)均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前车架(2)与后车架(1)相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2)自前而后地从所述后车架(1)的前端插入其中,所述后车架(1)上开设有导向槽(11),所述前车架(2)与前侧杆(3)通过第一转轴(31)连接,所述第一转轴(31)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该导向槽(11)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儿童车还包括与所述前车架(2)相转动连接的脚踏杆(5)、与所述后车架(1)可前后移动地相连接的连杆(6),所述连杆(6)的前部与所述脚踏杆(5)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儿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踏杆(5)上连接有第二转轴(51),该第二转轴(51)可滑动地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辉丁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百瑞康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