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55882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7 0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自行车,包括主车架、设置在所述的主车架的后部且沿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叉,所述的儿童自行车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后叉的前部和所述的主车架相连接的弹性避震件,所述的主车架包括沿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竖杆、形成在所述的中竖杆的下端部且向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后方凸出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的后叉相转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的弹性避震件设置在所述的中竖杆和所述的后叉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摒弃了传统儿童自行车上的避震结构,改用实用性更好的聚氨酯制成的弹性避震件,不仅避震效果更好,而且安装方便,外观简洁而大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自行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自行车的避震结构,通常包括相滑动插接的内管和外管、设置在内管和外管之间的弹簧,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实现避震。现有技术中的避震结构较为复杂,部件较多,装配麻烦,且外观不够简洁大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避震效果佳的儿童自行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自行车,包括主车架、设置在所述的主车架的后部且沿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叉,所述的儿童自行车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后叉的前部和所述的主车架相连接的弹性避震件,所述的主车架包括沿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竖杆、形成在所述的中竖杆的下端部且向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后方凸出延伸的第一连接部、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的后叉相转动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的弹性避震件设置在所述的中竖杆和所述的后叉之间。具体地,所述的连接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后叉的前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弹性避震件位于所述的连接杆的上方。具体地,所述的连接杆的下端部形成有向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相转动连接。更具体地,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呈圆柱形且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上形成有供所述的环形凹槽穿过并转动设置的通孔。具体地,所述的弹性避震件的材质为聚氨酯。具体地,所述的弹性避震件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的主车架上形成有插设在所述的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凸块,所述的后叉上形成有插设在所述的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凸块。更具体地,所述的第一凸块和所述的第二凸块均呈圆柱形,所述的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的第二容置槽均为圆柱孔。更具体地,所述的第二凸块为螺母,所述的第一容置槽内还设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一容置槽与所述的第二容置槽内的所述的第二凸块连接。具体地,所述的弹性避震件呈圆柱形。具体地,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的转动轴心线、所述的连接杆与所述的后叉的转动轴心线均沿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左右方向延伸。以上所涉及到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词,是在儿童乘坐在儿童自行车中时的方位作定义的。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等。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摒弃了传统儿童自行车上的避震结构,改用实用性更好的聚氨酯制成的弹性避震件,不仅避震效果更好,而且安装方便,外观简洁而大气。附图说明
附图1为儿童自行车的主视图;附图2为儿童自行车的立体图;其中:1、后叉;2、弹性避震件;3、前叉;4、车把杆;5、支架;6、中竖杆;7、连接杆;8、前轮;9、后轮;10、第一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2、第一凸块;13、第二凸块。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各附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自行车,它包括主车架、设置在主车架的后部且沿儿童自行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叉1、分别与后叉1的前部和主车架相连接的弹性避震件2,弹性避震件2的材质为聚氨酯。本实施例中,如附图1和2所示,主车架包括前叉3、下端部与前叉3的上端部相转动连接的车把杆4、前端部与车把杆4相转动连接的支架5、与支架5的后端部相固定连接且沿着儿童自行车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竖杆6、两端部分别与中竖杆6和后叉1相转动连接的连接杆7。前叉3的下端部设置有前轮8,后叉1的后端部设置有后轮9,中竖杆6的上端部安装有座垫(图中未显示)。具体地,连接杆7的上端部与后叉1的前部相转动连接,连接杆7的下端部与中竖杆6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连接杆7与中竖杆6的转动轴心线、连接杆7与后叉1的转动轴心线均沿着儿童自行车的左右方向延伸。连接杆7与后叉1和中竖杆6的转动连接方式有很多,例如通过转轴相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杆7与中竖杆6的转动连接结构为:中竖杆6的下端部形成有向着儿童自行车的后方凸出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0,连接杆7的下端部形成有向着儿童自行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1,第二连接部11呈圆柱形且第二连接部11上形成有环形凹槽,第一连接部10上形成有供环形凹槽穿过的通孔,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11通过环形凹槽与通孔相转动连接从而实现连接杆7与中竖杆6的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0包括设置在中竖杆6的下端部的圆柱通管、自圆柱通管向着儿童自行车的后方凸出延伸的凸部,并且,第一连接部10为标准件,可以市购获得。若将连接杆7与中竖杆6直接转动连接,必然使得中竖杆6的下端部的结构增大,需要采用专门设计的部件,使得成本较大,而本实施例通过将连接杆7与第一连接部10转动连接,可采用标准件进行连接,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弹性避震件2设置在中竖杆6和后叉1之间,弹性避震件2呈圆柱形且位于连接杆7的上方。为了防止弹性避震件2因受力而发生弹性形变时与后叉1和中竖杆6相脱离,弹性避震件2的前部和后部分别形成有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主车架上形成有插设在第一容置槽内的第一凸块12,后叉1上形成有插设在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凸块13。具体地,第一凸块12和第二凸块13均呈圆柱形,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均为圆柱孔。第二凸块13为螺母,第一容置槽内还设有螺钉,所述螺钉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内的第二凸块13连接。本技术摒弃了传统儿童自行车上的避震结构,改用实用性更好的聚氨酯制成的弹性避震件2,通过弹性避震件2的弹性形变起到避震作用,不仅避震效果更好,而且安装方便,外观简洁而大气。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自行车,包括主车架、设置在所述的主车架的后部且沿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叉(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自行车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后叉(1)的前部和所述的主车架相连接的弹性避震件(2),所述的主车架包括沿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竖杆(6)、形成在所述的中竖杆(6)的下端部且向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后方凸出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0)、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0)和所述的后叉(1)相转动连接的连接杆(7),所述的弹性避震件(2)设置在所述的中竖杆(6)和所述的后叉(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自行车,包括主车架、设置在所述的主车架的后部且沿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后叉(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自行车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的后叉(1)的前部和所述的主车架相连接的弹性避震件(2),所述的主车架包括沿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中竖杆(6)、形成在所述的中竖杆(6)的下端部且向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后方凸出延伸的第一连接部(10)、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0)和所述的后叉(1)相转动连接的连接杆(7),所述的弹性避震件(2)设置在所述的中竖杆(6)和所述的后叉(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7)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后叉(1)的前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弹性避震件(2)位于所述的连接杆(7)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杆(7)的下端部形成有向着所述的儿童自行车的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部(11),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0)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11)相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11)呈圆柱形且所述的第二连接部(11)上形成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第一连接部(10)上形成有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杰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