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1905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32
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车轮和制动系统,所述车轮的轮毂外套轮胎,所述轮毂连接车底盘上的惯性能量回收装置。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轮毂内侧固定牙盘齿圈,所述牙盘齿圈内圈设置与其啮合的牙盘齿轮,所述牙盘齿轮内圈内套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至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外壳固定在车底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未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能量回收量较少、回收效率不高、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

Vehicle Inertia Energy Recovery System

The vehicle driving inertia energy recovery system comprises a wheel and a braking system, a wheel hub outer sleeve tire of the wheel, and the wheel hub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ertia energy recovery device on the vehicle chassis. The inertia energy recovery device includes a generator, the inner ring of the hub is fixed with a tooth disc gear, the inner ring of the tooth disc gear is provided with a tooth disc gear meshing with it, the input shaft of the genera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nerator, and the generator shell is fixed on the chassis of the vehicle. The invention can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existing electric vehicles without energy recovery system, less energy recovery, low recovery efficiency and energy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增程降耗节能系统因其突出的环保性能在近年来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和环保人士热烈欢迎。但是,增程降耗节能系统一直在行车里程上得不到突破,需要远程驾车的用户依然优先选用储能量大、补充能量方便快捷的油动汽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电池储能技术得不到突破,另一方面在于目前的电动汽车鲜少采用能量回收装置,偶有配备刹车动能回收装置、下坡动能回收装置的增程降耗节能系统,也因其行车阻力较大、未充分利用行车惯性能量等造成回收力度不够且效率不高,使得目前的能量回收型增程降耗节能系统的增程降耗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以解决现有电动汽车未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能源浪费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车轮和制动系统,所述车轮的轮毂外套轮胎,所述轮毂连接车底盘上的惯性能量回收装置。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轮毂内侧固定牙盘齿圈,所述牙盘齿圈内圈设置与其啮合的牙盘齿轮,所述牙盘齿轮内圈内套发电机的输入轴连接至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外壳固定在车底盘上。所述轮胎与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的动力输入轴与所述轮胎压接通过轮胎的转动摩擦带动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的动力输入轴旋转完成能量回收。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与汽车底盘上的用以固定、限位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的支架上的竖长型椭圆孔相连接,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随着路面起伏和所述竖长型椭圆孔配合做有限距离上下滑动,以使其重力作用于传动轮从而保证在坎坷不平的道路上行驶传动轮仍然能够与地面紧密接触完成能量回收。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增速齿轮组,所述增速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有外缘直接接地的传动轮,行车时通过地面与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的动力输入轴的端传动轮摩擦带动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的动力输入轴的端传动轮旋转完成能量回收。所述制动系统包括端轴承、轮轴,所述端轴承从外至内在外壁上依次外套轮毂、制动盘、从动离合片且均紧配合连接,所述轮轴与轮毂同轴设置,所述轮轴上由外向内依次间隔外套主动离合器片、活塞、驱动片、固定片,所述活塞和固定片将驱动片夹在中间固定为一体,所述主动离合器片、一体的活塞、驱动片、固定片均与轮轴滑动配合,所述轮轴内侧中部外套轴承,所述轴承外套轴套,所述主动离合器片、一体的活塞、驱动片、固定片通过连杆连接在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油门脚踏板上,所述脚踏下设置脚踏臂,所述脚踏臂底端设置连杆和铰链与车底盘铰接,所述驱动环上通过的固定驱动臂连接至脚踏臂上与所述脚踏臂铰接,所述制动盘上的轮缘上均匀设置多个制动钳,所述制动钳为U形,将所述制动盘盘面夹在U形钳缝内,所述制动钳通过梁臂固定在轴套外壁上,所述制动钳通过制动液输送装置与位于驾驶室内的制动踏板相连接。所述车轮离合器、惯性能量回收装置与油门踏板联动连接:当踩下油门踏板时所述车轮离合器结合、惯性能量回收装置的动力输入轴与与其直接连接的轮胎或者轮毂地面分离,完成其低阻加速行车的需求;当抬起油门踏板时所述车轮离合器分离、惯性能量回收装置的动力输入轴与与其直接连接的轮胎或者轮毂地面接合,完成其惯性能量回收的需求。所述端轴承连接的所述轮轴和所述轮毂中心孔在安装所述端轴承的两边位置均设置有挡圈卡槽并安装有挡圈卡簧对所述端轴承限位,所述轮轴和所述轴套在安装所述轴承的两边位置均设置有挡圈卡槽并安装有挡圈卡簧对所述端轴承限位。所述轮轴位于端轴承和轴承之间的部分为齿轴,所述活塞主动离合器片及其组件与轮轴的齿轴部分密封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动离合片两侧在轮轴外设置可伸缩波纹套管将所述轮轴包裹,外侧的所述可伸缩套管两端分别固定在端轴承内端面和主动离合片外端面上,内侧的所述可伸缩套管两端分别固定在主动离合片内端面和活塞轴套外端面上。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轮毂连接至空压机机头,外接的所述空压机机头经由高压气管将增压空气输送至增压气体存储装置存储起来,所述增压气体存储装置通过外接稳压阀稳定输出增压空气并将其作为动力提供给所述发电机发电,为所述电动汽车供能;所述空压机机头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轮毂连接至发电机输入端,所述发电机输出端连接至水箱中电解水,所述水箱中水经电解后向所述汽车供能。所述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应用于电动汽车时配置有2套储能设备,一套充电,一放电,充满电后转为放电另一套随即转为充电,交替往复循环。本专利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可以对车轮产生的动能进行回收利用,既可以防止能源浪费,又能将收集的能量作为新的能量来源。同时能量回收数量相对较多、回收效率相对较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位置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轮轴的结构示意图。1.制动钳;2.制动盘;3.从动离合器片;4.端轴承;5.轮毂;6.主动离合器片;7.轮轴;8.轴承;9.梁臂;10轴套;11.轮胎,12-牙盘齿圈,13-输入轴,14-牙盘齿轮,15-惯性能量回收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专利技术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车轮和制动系统,所述车轮的轮毂5外套轮胎11,所述轮毂5连接车底盘上的惯性能量回收装置。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包括发电机,所述轮毂5内侧固定牙盘齿圈12,所述牙盘齿圈12内圈设置与其啮合的牙盘齿轮14,所述牙盘齿轮14内圈内套发电机的输入轴13连接至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外壳固定在车底盘上。所述轮胎11与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与所述轮胎11压接通过轮胎11的转动摩擦带动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旋转完成能量回收。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连接增速齿轮组,所述增速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有外缘直接接地的传动轮,行车时通过地面与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的端传动轮摩擦带动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的端传动轮旋转完成能量回收。所述制动系统包括端轴承4、轮轴7,所述端轴承4从外至内在外壁上依次外套轮毂5、制动盘2、从动离合片3且均紧配合连接,所述轮轴7与轮毂5同轴设置,所述轮轴7上由外向内依次间隔外套主动离合器片6、活塞、驱动片、固定片,所述活塞和固定片将驱动片夹在中间固定为一体,所述主动离合器片6、一体的活塞、驱动片、固定片均与轮轴7滑动配合,所述轮轴7内侧中部外套轴承8,所述轴承8外套轴套10,所述主动离合器片(6)、一体的活塞、驱动片、固定片通过连杆连接在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油门脚踏板上,所述脚踏下设置脚踏臂,所述脚踏臂底端设置连杆和铰链与车底盘铰接,所述驱动环上通过的固定驱动臂和连杆连接至脚踏臂上与所述脚踏臂铰接,所述制动盘2上的轮缘上均匀设置多个制动钳1,所述制动钳1为U形,将所述制动盘2盘面夹在U形钳缝内,所述制动钳1通过梁臂9固定在轴套10外壁上,所述制动钳1通过制动液输送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车轮和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轮毂(5)外套轮胎(11),所述轮毂(5)连接车底盘上的惯性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包括车轮和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的轮毂(5)外套轮胎(11),所述轮毂(5)连接车底盘上的惯性能量回收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包括发电机,所述轮毂(5)内侧固定牙盘齿圈(12),所述牙盘齿圈(12)内圈设置与其啮合的牙盘齿轮(14),所述牙盘齿轮(14)内圈内套发电机的输入轴(13)连接至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外壳固定在车底盘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11)与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与所述轮胎(11)压接通过轮胎(11)的转动摩擦带动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旋转完成能量回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连接增速齿轮组,所述增速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有外缘直接接地的传动轮,行车时通过地面与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的端传动轮摩擦带动所述惯性能量回收装置(15)的动力输入轴(13)的端传动轮旋转完成能量回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驶惯性能量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端轴承(4)、轮轴(7),所述端轴承(4)从外至内在外壁上依次外套轮毂(5)、制动盘(2)、从动离合片(3)且均紧配合连接,所述轮轴(7)与轮毂(5)同轴设置,所述轮轴(7)上由外向内依次间隔外套主动离合器片(6)、活塞、驱动片、固定片,所述活塞和固定片将驱动片夹在中间固定为一体,所述主动离合器片(6)、一体的活塞、驱动片、固定片均与轮轴(7)滑动配合,所述轮轴(7)内侧中部外套轴承(8),所述轴承(8)外套轴套(10),所述主动离合器片(6)、一体的活塞、驱动片、固定片通过连杆连接在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油门脚踏板上,所述脚踏下设置脚踏臂,所述脚踏臂底端设置连杆和铰链与车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殿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澜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