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内置加热盘管的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155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3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内置加热盘管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内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加热盘管;还包括一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从釜体顶部延伸进釜体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有桨叶;所述桨叶通过销轴与搅拌轴连接,使得桨叶能沿销轴上下翻动;所述搅拌轴上位于桨叶上方活动套有升降环;还包括撑杆,所述撑杆两端分别与桨叶和升降环铰接;所述升降环上固定有竖直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杆上下伸缩的驱动装置。具有上述结构的反应釜,其桨叶可以收拢展开,使其能够方便的从釜体内取出进行检修,而无需拆除加热盘管。

Reactor with built-in heating coi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action kettle with a built-in heating coil, which comprises a kettle body, in which a spiral arrangement of heating coils is arranged, and a stirr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tirring shaft extending from the top of the kettle body into the kettle body,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tirring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an impeller blade; the impeller blade is connected with a stirring shaft through a pin shaft, so that the impeller blade can be pinned along the pin. The stirring shaft is turned upside down; the movable sleeve on the stirr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ring above the blade; the supporting rod is also included,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upporting rod are articulated with the blade and the lifting ring respectively; the lifting ring is fixed with a vertical lifting rod,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lifting rod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device for driving the upper and lower expansion of the lifting rod. The paddle blade of the reactor with the above structure can be folded and unfolded so that it can be conveniently removed from the reactor body for repair without dismantling the heating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内置加热盘管的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应釜,尤其是一种将加热盘管内置于釜体内的反应釜。
技术介绍
反应釜是一种综合反应容器,根据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附件的设计。从开始的进料-反应-出料均能够以较高的自动化程度完成预先设定好的反应步骤,对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力学控制(搅拌、鼓风等)、反应物/产物浓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严格的调控。其结构一般由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密封装置组成。相应配套的辅助设备:分馏柱、冷凝器、分水器、收集罐、过滤器等。现有的加热反应釜一般是采用夹套加热的形式,即在反应釜侧壁设置夹层用于通入加热介质,从而与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热交换。此方式加热的弊端在于换热面积相对较小,加热速度慢。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在反应釜内设置加热盘管以增加换热面积。为了使得换热均匀,加热盘管一般设置在反应釜径向位置的中部,这样就会侵占搅动桨叶的位置,必须将搅动桨叶截断才能旋转。然而这样又会降低桨叶的搅拌能力,使得物料不容易混合均匀。当然也可以将桨叶先安装后再在其上方设置盘管,但这样每次检修的时候都要拆除盘管,工作量十分巨大,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内置加热盘管的反应釜,其搅拌装置的桨叶可收缩,使其到位后完全伸展,避免内置加热盘管的阻挡。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内置加热盘管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物料进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侧壁为夹层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容纳加热介质的空腔;所述釜体内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加热盘管;还包括一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从釜体顶部延伸进釜体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有桨叶;所述桨叶通过销轴与搅拌轴连接,使得桨叶能沿销轴上下翻动;所述搅拌轴上位于桨叶上方活动套有升降环;还包括撑杆,所述撑杆两端分别与桨叶和升降环铰接;所述升降环上固定有竖直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杆上下伸缩的驱动装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升降杆为齿条,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以及用于驱动齿轮旋转的电机。通过齿轮和齿条配合用于对升降环进行升降,从而促使桨叶收拢或者展开。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桨叶下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三角铁。三角铁的直角边焊接于桨叶下部,当桨叶展开时,三角铁的另一条直角边与搅拌轴紧贴,使得桨叶无法再向下翻转,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搅拌轴延伸至釜体底部。桨叶也随之设置在靠近釜体底部的位置,可以增加加热盘管的数量。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加热盘管从上到下分段设置,每一段都具有独立的进口和出口。这样可以根据物料的液面高度来决定盘管开启的数量,用于节约能源。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搅拌轴上端设置有驱动搅拌轴旋转的电机和减速机。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反应釜,其桨叶可以收拢展开,使其能够方便的从釜体内取出进行检修,而无需拆除加热盘管。同时保证了桨叶的长度,使得在设置有加热盘管的反应釜内不影响搅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釜体、2进料口、3出料口、4加热盘管、5搅拌轴、6桨叶、7撑杆、8升降环、9三角铁、10升降杆、11驱动装置、12电机、13减速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物料进出的进料口2和出料口3;所述釜体1侧壁为夹层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容纳加热介质的空腔;所述釜体1内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加热盘管4;加热盘管4从上到下分段设置,每一段都具有独立的进口和出口。还包括一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从釜体1顶部延伸进釜体1内的搅拌轴5,搅拌轴5最好延伸至釜体1底部。搅拌轴4上端设置有驱动搅拌轴4旋转的电机12和减速机13。所述搅拌轴5下端连接有桨叶6;所述桨叶6通过销轴与搅拌轴5连接,使得桨叶6能沿销轴上下翻动;所述搅拌轴5上位于桨叶6上方活动套有升降环8;还包括撑杆7,所述撑杆7两端分别与桨叶6和升降环8铰接;所述升降环8上固定有竖直的升降杆10,所述升降杆10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杆10上下伸缩的驱动装置11。升降杆10为齿条,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有与齿条配合的齿轮以及用于驱动齿轮旋转的电机。桨叶6下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三角铁9。安装的时候,通过驱动装置11将升降杆10收回,升降杆10带动升降环8上升,同时连接在升降环8上的撑杆7带动桨叶6使得桨叶6紧贴于搅拌轴5上。当搅拌轴5延伸到釜体1底部后,驱动升降杆10伸出,升降环8下降,撑杆7将桨叶6撑开。拆卸的时候流程相反。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内置加热盘管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物料进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侧壁为夹层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容纳加热介质的空腔;所述釜体内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加热盘管;还包括一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从釜体顶部延伸进釜体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有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通过销轴与搅拌轴连接,使得桨叶能沿销轴上下翻动;所述搅拌轴上位于桨叶上方活动套有升降环;还包括撑杆,所述撑杆两端分别与桨叶和升降环铰接;所述升降环上固定有竖直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杆上下伸缩的驱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置加热盘管的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用于物料进出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釜体侧壁为夹层结构,其内部设置有容纳加热介质的空腔;所述釜体内设置有螺旋形排布的加热盘管;还包括一个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从釜体顶部延伸进釜体内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下端连接有桨叶;其特征在于:所述桨叶通过销轴与搅拌轴连接,使得桨叶能沿销轴上下翻动;所述搅拌轴上位于桨叶上方活动套有升降环;还包括撑杆,所述撑杆两端分别与桨叶和升降环铰接;所述升降环上固定有竖直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后端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杆上下伸缩的驱动装置。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太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弘晟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