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886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烟筒,所述烟筒包括用于与锅炉烟道连通的进烟口,烟筒内穿设有多根热管和毛细管,热管、毛细管均由金属制成,热管、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与烟筒的侧壁连接,所述热管位于毛细管和进烟口之间;所述烟筒外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热管均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毛细管均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烟筒外还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将热管背离进水管的端部、毛细管背离出水管的端部连通。本回收装置具有热量回收响应快、水温提升快的优势;通过设置清灰板和驱动机构,能对各管路进行清灰,以保证导热能力,且集热板可与毛细管分离,毛细管与集热板的清灰干净彻底。

Deep Recovery Device for Waste Heat of Boiler Exhaust Flue Ga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oiler exhaust waste heat deep recovery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aste heat recovery. The technical scheme essentials are as follows: a chimney includes an inlet for connecting with the boiler flue, a plurality of heat pipes and capillaries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chimney, the heat pipes and capillaries are made of metal,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heat pipes and capillari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s of the chimney. The heat pip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capillary pipe and the smoke inlet; the outside of the smoke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inlet pipe and an outlet pipe, the hea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capillary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pipe; the outside of the smoke pip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ipe, which connects the heat pipe away from the end of the water inlet pipe and the capillary pipe away from the end of the water outlet pipe. The devi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heat recovery response and fast water temperature rise. By setting the ash-cleaning board and driving mechanism, the pipelines can be ash-cleared to ensure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 heat-collecting plate can be separated from the capillary, and the dust-clearing of the capillary and the heat-collecting plate is clean and thorou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余热回收
,特别涉及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锅炉如蒸汽锅炉、取暖锅炉、饮水锅炉等虽然采取各种节能装置,但由烟囱散发出的烟气还有较大热量,烟气的热量被外排到空气中,存在能源浪费的现象;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能够回收利用锅炉排烟余热的装置。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353428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锅炉热回收系统,包括燃烧机、锅炉、热空气回收装置和热水箱,燃烧机用于给锅炉加热;燃烧机产生的热废气中的热量由热空气回收装置回收;热空气回收装置产生的热水进入热水箱储存。热空气回收装置包括热气管、外壳、冷水入口管和热水出口管,热气管有若干根,热气管设置于外壳内。实际使用中,由燃烧机产生的热废气从热气管的进气端进入到热空气回收装置,冷水从冷水入口管进入热空气回收装置,热废气中的热量由热气管中转移到冷水中,冷水变成热水,热水从热水出口管中流出进入到热水箱中。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外壳内装满水,该热回收系统将烟气通入筒形的外壳中对水进行加热。由于外壳内的水量较多,因此当热空气回收装置从冷态运作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将冷水加热,人员若要使用加热后的水需要等待较长时间,该锅炉热回收系统存在响应速度慢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具有热量回收响应快、水温提升快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包括烟筒,所述烟筒包括用于与锅炉烟道连通的进烟口,所述烟筒内穿设有多根热管和毛细管,所述热管、毛细管均由金属制成,所述热管、毛细管的两端分别与烟筒的侧壁连接,所述热管位于毛细管和进烟口之间;所述烟筒外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热管均与进水管连通,所述毛细管均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烟筒外还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将热管背离进水管的端部、毛细管背离出水管的端部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人员通过水泵向进水管内送水,水依次经进水管、热管、连通管、毛细管后从出水管排出,从出水管排出的水供人使用。锅炉工作时,锅炉燃烧产生的烟气进入烟筒内,烟气预先与热管外壁接触,烟气的热量会传导至热管内的水中,为水起到第一级加热。随后烟气与毛细管的外壁接触,烟气的热量会传导至毛细管内的水中,为水起到第二级加热。毛细管的内径一般小于1mm,由于毛细管的管壁较薄,则毛细管的热量能快速传递至内部的水中,由于毛细管内储存的水量较小,则毛细管内水温度提升所需的热量也较小,毛细管内的水温能快速到达较高温度。虽然毛细管的流量较小,但设置的毛细管数量足够多时,其总流量足以弥补单根毛细管水量小的缺陷。综上,本回收装置能对锅炉的排烟余热进行深度回收,其中毛细管对水的加热作用较为显著;本回收装置具有热量回收响应快、水温提升快的优势。优选的,所述烟筒内设置有若干集热板,所述毛细管通过侧壁与集热板抵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烟气也能加热集热板,烟气的热量能直接传递至毛细管内,也能经集热板传递至毛细管内;集热板提高了毛细管内水温提升的效率。优选的,所述集热板包括集热上板、位于集热上板和进烟口之间的集热下板,所述集热上板、集热下板均沿烟筒的横截面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集热上板正对相邻集热下板的间隔区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集热上板、集热下板间形成弯折的烟道,形成弯折烟道的集热上板、集热下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烟气排放的阻力,烟气能在集热板处停留较长时间,能够延长热交换的时间,使毛细管内的水能够充分吸热。优选的,述集热板均为弧形板,所述集热上板的两侧壁向进烟口方向弯曲,所述集热下板的两侧壁向背离进烟口的方向弯曲。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烟气与弧形的集热下板的板面接触时,集热下板能导向烟气向集热下板的两侧扩散;当烟气经过集热下板间的空隙后,烟气与弧形的集热上板的板面、及其毛细管接触,集热上板导向烟气向集热上板的两侧扩散,其中一部分烟气能被导向至集热下板的毛细管处,供该位置的毛细管进一步吸收热量。优选的,还包括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驱动滑动的清灰板,所述清灰板的滑动方向沿热管的长度方向,所述清灰板位于烟筒内;所述热管、毛细管、集热板的轴线均相互平行,所述清灰板上开设有恰好供热管穿过的第一孔、供毛细管穿过的第二孔、供集热板穿过的第三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回收装置工作较长时间后,烟筒内的热管、毛细管、集热板上会产生积灰、积碳,影响各部件的导热性能。此时人员可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使清灰板移动,清灰板通过第一孔的孔口刮过热管表面,清灰板通过第二孔的孔口刮过毛细管的表面,清灰板通过第三孔的孔口刮过集热板的表面,为热管、毛细管、集热板起到清灰、清积碳的作用。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由电机驱动转动的丝杆,所述清灰板与丝杆螺纹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后,电机驱使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啮合作用驱使清灰板移动,从而进行清灰。优选的,所述清灰板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丝杆包括正牙螺纹段和反牙螺纹段,两个清灰板分别与正牙螺纹段、反牙螺纹段螺纹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后,电机驱使丝杆转动,丝杆通过正牙螺纹段、反牙螺纹段的螺纹啮合作用驱使两块清灰板相互靠近;两块清灰板同时动作,较单块清灰板相比提高了清灰效率。优选的,所述集热板可沿烟筒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所述集热板的两端呈弯折状,当所述清灰板向烟筒中部滑动时,所述清灰板通过第三孔驱使集热板移动,使所述集热板与抵接的毛细管分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清灰板向烟筒中部滑动时,由于集热板的两端呈弯折状,则清灰板通过第三孔的限位作用驱使集热板移动,使集热板与对应抵接的毛细管分离;由于清理积碳时集热板、毛细管处于分离状态,且集热板、毛细管的外壁形状较为规则,则两者的积碳均能刮除得较为干净。优选的,所述清灰板上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由铁皮制成,所述刮板位于第三孔的孔口处,所述刮板通过弹力倾斜抵于集热板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铁皮制成的刮板具有弹力,一方面能可靠刮除集热板上的积碳,另一方面刮板能驱使集热板滑动,集热板与刮板间不易卡死。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回收装置具有热量回收响应快、水温提升快的优势;2、通过设置清灰板和驱动机构,能对各管路进行清灰,以保证导热能力;3、集热板可与毛细管分离,毛细管与集热板的清灰干净彻底。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图4为图2的C处放大图;图5为本回收装置的局部图,主要突出刮板、第二孔、第三孔的结构。图中,1、烟筒;11、进烟口;12、进水管;13、出水管;14、连通管;2、热管;3、毛细管;4、集热板;41、集热上板;42、集热下板;10、活动槽;5、驱动机构;6、清灰板;61、第一孔;62、第二孔;63、第三孔;51、电机;52、丝杆;521、正牙螺纹段;522、反牙螺纹段;64、刮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包括长方体状的烟筒1,烟筒1的两端贯通,烟筒1的一端为用于与锅炉烟道连通的进烟口11。烟筒1外设置有进水管12、出水管13、连通管14,烟筒1内设置有多根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包括烟筒(1),所述烟筒(1)包括用于与锅炉烟道连通的进烟口(11),其特征是:所述烟筒(1)内穿设有多根热管(2)和毛细管(3),所述热管(2)、毛细管(3)均由金属制成,所述热管(2)、毛细管(3)的两端分别与烟筒(1)的侧壁连接,所述热管(2)位于毛细管(3)和进烟口(11)之间;所述烟筒(1)外设有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所述热管(2)均与进水管(12)连通,所述毛细管(3)均与出水管(13)连通;所述烟筒(1)外还设置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将热管(2)背离进水管(12)的端部、毛细管(3)背离出水管(13)的端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包括烟筒(1),所述烟筒(1)包括用于与锅炉烟道连通的进烟口(11),其特征是:所述烟筒(1)内穿设有多根热管(2)和毛细管(3),所述热管(2)、毛细管(3)均由金属制成,所述热管(2)、毛细管(3)的两端分别与烟筒(1)的侧壁连接,所述热管(2)位于毛细管(3)和进烟口(11)之间;所述烟筒(1)外设有进水管(12)和出水管(13),所述热管(2)均与进水管(12)连通,所述毛细管(3)均与出水管(13)连通;所述烟筒(1)外还设置有连通管(14),所述连通管(14)将热管(2)背离进水管(12)的端部、毛细管(3)背离出水管(13)的端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烟筒(1)内设置有若干集热板(4),所述毛细管(3)通过侧壁与集热板(4)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热板(4)包括集热上板(41)、位于集热上板(41)和进烟口(11)之间的集热下板(42),所述集热上板(41)、集热下板(42)均沿烟筒(1)的横截面方向间隔排列,所述集热上板(41)正对相邻集热下板(42)的间隔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回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热板(4)均为弧形板,所述集热上板(41)的两侧壁向进烟口(11)方向弯曲,所述集热下板(42)的两侧壁向背离进烟口(11)的方向弯曲。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排烟余热深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利翔孙元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航民小城热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