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79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公开了一种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连接填充墙与框架柱,包括预埋件、连接板和工字形连杆;预埋件为圆柱体钢件,分别对称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上,包括通过螺纹、顺次连接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包括预埋主体,所述预埋主体内、沿圆柱体中轴线设置有矩形通孔,第一构件一端伸出填充墙或框架柱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连接处的预埋件内部设有空腔;连接板分别与设置在填充墙和框架柱上的预埋件连接,并通过工字形连杆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施工便捷,效率高,施工可控性强,安装精确度高,安装的填充墙可拆卸重复利用。

Connecting member of assembled frame infilled wa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necting member of a assembled frame filling wall, and discloses a connecting member of a assembled frame filling wall.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to connect the filling wall and the frame column, including the embedded part,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zigzag connecting rod; the embedded part is a cylindrical steel part, which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filling wall and the frame column, including the first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connected by threads and successively; the first component includes the embedded body, which is provided with rectangular through-holes along the axis of the cylinder body, and the second component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filling wall and the frame column. One end of a member extends out the surface of the filling wall or frame column,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embedded part a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member and the second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cavity; the connecting plate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embedded parts arranged on the filling wall and the frame column, and are locked by the I-shaped connecting ro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high efficiency, strong construction controllability, high installation accuracy, and the installed filling wall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re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
本技术涉及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
技术介绍
在现代施工体系中,填充墙一般为建筑中的二次结构,填充在框架结构相邻柱子之间,也称为框架填充墙。框架填充墙根据安装形式,分为现场砌筑和预制拼装。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施工形式仍为现场砌筑,使用砌块或轻质砖,施工工艺成熟,但是砌筑施工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可控性差,容易出现砌筑不饱满或砌筑精确度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填充墙的美观度和整体性;另外,框架填充墙作为非受力构件,仅为一次使用构件,涉及到建筑改造或拆除时,所有构件只能进行破碎,无法拆卸重复利用,无形中也造成了施工浪费,提高了施工成本。而现有的预制拼装施工方式,采用的也是连接件连接与灌浆密封的连接方式,施工工序繁复,安装好的填充墙无法拆卸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便捷,效率高,施工可控性强,安装精确度高,安装的填充墙可拆卸重复利用的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填充墙施工方式施工工序繁复,费时费力,施工效率低,施工周期长,施工质量可控性差,安装好的填充墙无法拆卸重复利用,无形中也造成了施工浪费,提高了施工成本。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用于连接填充墙与框架柱,包括预埋件、连接板和工字形连杆;预埋件为圆柱体钢件,分别对称设置在填充墙与框架柱上,包括通过螺纹、顺次连接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构件包括预埋主体,所述预埋主体内、沿圆柱体中轴线设置有矩形通孔,第一构件一端伸出填充墙或框架柱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连接处的预埋件内部设有空腔;连接板分别与设置在填充墙和框架柱上的预埋件连接,并通过工字形连杆锁紧。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进一步的,所述矩形通孔的截面长度不小于预埋主体直径的4/5。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并列开设有两个连接孔,所述预埋主体伸出填充墙或框架柱表面的一端伸入连接孔内,端面与连接板的外立面平齐设置。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构件包括封端主体和设置在封端主体一侧端面上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一连接部配合连接,连接处的预埋件内部形成空腔。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进一步的,所述预埋主体上形成空腔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楔形垫片,所述楔形垫片位于矩形通孔的上方、沿矩形通孔截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进一步的,所述楔形垫片的斜楔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小于20°。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进一步的,所述工字形连杆包括连接杆,以及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卡固杆和操作杆,所述卡固杆穿过矩形通孔后、伸入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空腔内,卡固锁紧,所述操作杆内侧壁与连接板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了填充墙与框架柱的可拆卸连接,施工效率高,安拆方便,避免了大量的湿法作业,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便于后期对建筑的拆卸、翻修或重新设计,而且拆卸下来的填充墙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预制构件的重复利用率,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材料浪费。本技术可根据施工部位的承载力情况,使用若干个连接构件连接框架柱和填充墙,承载力强,而且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整体性强。本技术使用工字形连杆将预埋件与连接板锁紧固定,连接板的连接孔与预埋件的定位头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连接构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连接构件的使用状态的细节结构示意图;图3为连接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二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工字形连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填充墙;2-框架柱;3-第一构件;31-预埋主体;32-楔形垫片;33-第一连接部;34-矩形通孔;4-第二构件;41-封端主体;42-第二连接部;5-连接板;51-连接孔;6-工字形连杆;61-连接杆;62-卡固杆;63-操作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用于连接填充墙1与框架柱2,包括预埋件、连接板5和工字形连杆6。预埋件为圆柱体钢件,分别对称设置在填充墙1与框架柱2上,包括通过螺纹、顺次连接的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如图4所示,第一构件3包括预埋主体31,以及设置在预埋主体31一侧端面上的第一连接部33;预埋主体31为圆柱体,预埋主体31内、沿圆柱体中轴线设置有矩形通孔34,矩形通孔34的截面长度不小于预埋主体31直径的4/5,预埋主体31另一侧的端面伸出填充墙1或框架柱2的表面,通过工字形连杆6与连接板5连接;伸出填充墙1或框架柱2表面的预埋主体31的长度与连接板5的厚度一致;第一连接部33的厚度不小于4mm,外侧壁设置有外丝,第一连接部33的长度不小于10mm;预埋主体31上设置第一连接部33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楔形垫片32,楔形垫片32位于矩形通孔34的上方、沿矩形通孔34截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其斜楔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小于20°;预埋主体31和第一连接部33一体制成;如图5所示,第二构件4包括封端主体41和设置在封端主体41一侧端面上的第二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42的厚度不小于6mm,内侧壁上设置有内丝,与第一连接部33配合连接,连接处的预埋件内部形成空腔。连接板5为厚度不小于6mm的矩形钢板,分别与设置在填充墙1和框架柱2上的预埋件连接,连接板5上并列开设有两个的连接孔51,预埋主体31伸出填充墙1或框架柱2表面的一端伸入连接孔51内,端面与连接板5的外立面平齐设置;如图6所示,工字形连杆6包括连接杆61,以及设置在连接杆61两端的卡固杆62和操作杆63,卡固杆62的长度比矩形通孔34的截面长度小1-2mm,连接杆61与卡固杆62垂直设置,连接杆61为直径不大于矩形通孔34截面宽度的圆钢,卡固杆62穿过矩形通孔34后、伸入第一构件3与第二构件4之间的空腔内,旋转使卡固杆62垂直于矩形通孔34截面的长度方向,卡固在楔形垫片32和第二构件4的端面之间,提高了工字形连杆6卡固锁紧的牢固性;操作杆63的长度不小于卡固杆62长度的1.7倍,操作杆63内侧壁与连接板5外表面紧密贴合设置。本技术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施工设计需求,预制并连接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同时预制配套的连接板5和工字形连杆6;步骤二、在填充墙1和框架柱2预制的过程中,根据承载力需求设计预埋件的设置数量和位置,并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在填充墙1和框架柱2上分别设置预埋件,使得第一构件3伸出填充墙1或框架柱2表面;步骤三、安装框架柱2;步骤四、吊装、调整填充墙1与框架柱2之间的位置;步骤五、将连接板5套设在填充墙1与框架柱2的预埋件上,连接填充墙1与框架柱2;步骤六、将工字形连杆6的卡固杆62一端沿矩形通孔34、伸入第一构件3与第二构件4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用于连接填充墙(1)与框架柱(2),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件、连接板(5)和工字形连杆(6);预埋件为圆柱体钢件,分别对称设置在填充墙(1)与框架柱(2)上,包括通过螺纹、顺次连接的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第一构件(3)包括预埋主体(31),所述预埋主体(31)内、沿圆柱体中轴线设置有矩形通孔(34),第一构件(3)一端伸出填充墙(1)或框架柱(2)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构件(3)与第二构件(4)连接处的预埋件内部设有空腔;连接板(5)分别与设置在填充墙(1)和框架柱(2)上的预埋件连接,并通过工字形连杆(6)锁紧。

【技术特征摘要】
1.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用于连接填充墙(1)与框架柱(2),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件、连接板(5)和工字形连杆(6);预埋件为圆柱体钢件,分别对称设置在填充墙(1)与框架柱(2)上,包括通过螺纹、顺次连接的第一构件(3)和第二构件(4);第一构件(3)包括预埋主体(31),所述预埋主体(31)内、沿圆柱体中轴线设置有矩形通孔(34),第一构件(3)一端伸出填充墙(1)或框架柱(2)表面设置,所述第一构件(3)与第二构件(4)连接处的预埋件内部设有空腔;连接板(5)分别与设置在填充墙(1)和框架柱(2)上的预埋件连接,并通过工字形连杆(6)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通孔(34)的截面长度不小于预埋主体(31)直径的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拼装式框架填充墙的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5)上并列开设有两个连接孔(51),所述预埋主体(31)伸出填充墙(1)或框架柱(2)表面的一端伸入连接孔(51)内,端面与连接板(5)的外立面平齐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焕琴阚玥麻建锁陈瑞峰肜超祁尚文程元鹏程岚强亚林马相楠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