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8520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C形结构,所述炉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升温室、第二升温室、保温室、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所述第一升温室和第二冷却室分别设有进料炉门和出料炉门,所述出料炉门和进料炉门外分别设有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包括若干托辊,所述炉体内设有C形结构的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小车,若干小车在C形炉体内循环运转,实现了多批工件连续退火,不需要等前一批的工件退出退火炉后再开始进入退火炉,提高了工作效率。

A Feeding Device for Annealing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eeding device for an annealing furnace, which comprises a furnace body with a C-shaped structure. The furnace body is success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liter greenhouse, a second liter greenhouse, a heat preservation chamber, a first cooling chamber and a second cooling chamber. The first liter greenhouse and a second cooling chambe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furnace door and a feeding furnace door, and the feeding furnace door and the feeding furnace door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and discharging furnace door. The conveying platform includes several supporting rollers. The furnace body is equipped with a C-shaped track. The track is equipped with a trolley. Several trolleys circulate in the C-shaped furnace body, realizing continuous annealing of many batches of workpieces without waiting for the former batch of workpieces to exit the annealing furnace before entering the annealing furnace, thus improv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属于退火炉

技术介绍
退火是使经过铸造、锻轧、焊接或切削加工的材料或工件软化,改善塑性和韧性,使化学成分均匀化,去除残余应力,或得到预期的物理性能,是钢材或钢线材制造过程中的一个常见工艺。退火炉是退火加工中的主要加工设备,通常是先将退火炉内的炉胆从退火炉的炉膛取出,装入工件至炉胆内,然后将炉胆置入炉膛内,加热至预设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后,将炉胆从退火炉的炉膛退出,再将工件从炉胆内取出。这种供料方式导致退火工艺连续性差,只能等炉内工件退火结束退出退火炉后才能开始进行下批工件的退火,影响了工件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退火炉的供料方式导致退火工艺连续性差,只能等炉内工件退火结束退出退火炉后才能开始进行下批工件的退火,影响了工件的加工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C形结构,所述炉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升温室、第二升温室、保温室、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所述第一升温室和第二冷却室分别设有进料炉门和出料炉门,所述出料炉门和进料炉门外分别设有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包括若干托辊,所述炉体内设有C形结构的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小车,所述小车通过设置在小车下方的滚轮连接轨道,所述小车通过隔热的分隔板分为上层区和下层区,所述下层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滚轮,所述上层内设有若干托辊,所述小车朝向炉体外侧的一边铰接有门板。优选的,所述小车的数量为2-4个。优选的,所述进料炉门和出料炉门均朝向炉体外侧。优选的,所述下层区的壁板外设有隔热板。优选的,所述门板和小车铰接处位于门板下端,所述门板上端通过锁紧装置连接小车车体。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为门闩。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待退火的工件通过输送平台、进料炉门送到停在轨道上的小车内,小车沿轨道行进依次经过第一升温室、第二升温室缓慢升温,再经保温室保温,然后经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冷却,最后经出料炉门和输送平台退出退火炉,在此期间,当前一个小车行进到下个区室内后,后一个小车就可以开始装工件,跟在后面依次行进。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若干小车在C形炉体内循环运转,实现了多批工件连续退火,不需要等前一批的工件退出退火炉后再开始进入退火炉,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这种结构更加节省空间,减少了占地面积,为企业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小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为C形结构,所述炉体1内依次设有第一升温室2、第二升温室3、保温室4、第一冷却室5和第二冷却室6,所述第一升温室2和第二冷却室6分别设有进料炉门7和出料炉门8,所述出料炉门8和进料炉门7外分别设有输送平台9,所述输送平台9包括若干托辊10,所述炉体1内设有C形结构的轨道11,所述轨道11上设有小车12,所述小车12通过设置在小车12下方的滚轮13连接轨道11,所述小车12通过隔热的分隔板分为上层区14和下层区15,所述下层内设有驱动电机16,所述驱动电机16传动连接滚轮13,所述上层内设有若干托辊10,所述小车12朝向炉体1外侧的一边铰接有门板17。优选的,所述小车12的数量为2-4个。优选的,所述进料炉门7和出料炉门8均朝向炉体1外侧。优选的,所述下层区15的壁板外设有隔热板。优选的,所述门板17和小车12铰接处位于门板17下端,所述门板17上端通过锁紧装置连接小车12车体。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为门闩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待退火的工件通过输送平台、进料炉门送到停在轨道上的小车内,小车沿轨道行进依次经过第一升温室、第二升温室缓慢升温,再经保温室保温,然后经第一冷却室、第二冷却室冷却,最后经出料炉门和输送平台退出退火炉,在此期间,当前一个小车行进到下个区室内后,后一个小车就可以开始装工件,跟在后面依次行进。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结构设计合理新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若干小车在C形炉体内循环运转,实现了多批工件连续退火,不需要等前一批的工件退出退火炉后再开始进入退火炉,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这种结构更加节省空间,减少了占地面积,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上述依据本技术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C形结构,所述炉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升温室、第二升温室、保温室、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所述第一升温室和第二冷却室分别设有进料炉门和出料炉门,所述出料炉门和进料炉门外分别设有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包括若干托辊,所述炉体内设有C形结构的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小车,所述小车通过设置在小车下方的滚轮连接轨道,所述小车通过隔热的分隔板分为上层区和下层区,所述下层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滚轮,所述上层内设有若干托辊,所述小车朝向炉体外侧的一边铰接有门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退火炉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为C形结构,所述炉体内依次设有第一升温室、第二升温室、保温室、第一冷却室和第二冷却室,所述第一升温室和第二冷却室分别设有进料炉门和出料炉门,所述出料炉门和进料炉门外分别设有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包括若干托辊,所述炉体内设有C形结构的轨道,所述轨道上设有小车,所述小车通过设置在小车下方的滚轮连接轨道,所述小车通过隔热的分隔板分为上层区和下层区,所述下层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滚轮,所述上层内设有若干托辊,所述小车朝向炉体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景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润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