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备料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8143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包括上料区、第一备料工作区和第二备料工作区,所述上料区的一侧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备料工作区与所述第二备料工作区,所述上料区包括垛位一、垛位二、垛位三、垛位四、垛位五与垛位六,所述垛位一的后侧依次设置所述垛位三与所述垛位五,且该垛位一的右侧设置所述垛位二,所述垛位二的后侧依次设置所述垛位四与所述垛位六,所述垛位三与所述垛位四相邻设置,所述垛位五与所述垛位六相邻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该系统,能够通过对空间利用率的提升,从而满足原材料备料种类繁多的家具的生产需求,实现家具加工区内原材料的自动高效供给,并保证剩余材料的及时转运回仓,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A Fully Automatic Storage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fully automatic material storage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area, a first material preparation working area and a second material preparation working area. The first material preparation working area and the second material preparation working area are arranged parallel on one side of the feeding area. The feeding area comprises a stack position 1, a stack position 2, a stack position 3, a stack position 4, a stack position 5 and a stack position 6, and the rear side of the stack position 1 is arranged in turn. The three stacks and the five stacks are arrang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one, and the two stacks are arranged on the back side of the two stacks. The four stacks and the six stacks are arranged successively. The three stacks are adjacent to the four stacks, and the five stacks are adjacent to the six stacks.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system, which can satisfy the production demand of furniture with various kinds of raw materials by improving the space utilization ratio, realize the automatic and efficient supply of raw materials in the furniture processing area, and ensure the timely transfer of surplus materials back to the warehouse,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备料库系统
本技术涉及家具生产用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备料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家具作为家居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住宅空间以及装修风格等的匹配性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个性化的定制家具逐渐兴起,然而相对于原材料种类较少的大众化家具的生产,定制家具由于其不同的设计及外观要求,使其加工过程中所需原材料种类繁多,传统的家具生产工艺以难以满足定制家具的生产需求,故而使得现有的用于定制家具生产的原材料的备料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在家具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备料库采用单一备料系统,是通过叉车等转运工具进行加工制造时的原材料供给和剩余材料的收集,因而在一种原材料加工完成后,叉车将剩余材料运走后才能为另一种原材料提供放置空间以继续后序工作,从而使得生产效率较低。2、为保证家具生产的连续性,往往通过两台或多台叉车等转运工具进行不同原材料的供给和剩余材料的收集,不仅使得人力物力增加,而且在加工繁忙的车间需要更通畅的转运环境,然而现有生产车间中家具生产线各部分对空间利用率较低,且各部分之间的配合性能较差,故导致家具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的连续性较差,整个结构布置的科学合理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对空间利用率的提升,从而满足原材料备料种类繁多的家具的生产需求,实现家具加工区内原材料的自动高效供给,并保证剩余材料的及时转运回仓,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全自动备料库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其中所述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包括上料区、第一备料工作区和第二备料工作区,所述上料区的一侧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备料工作区与所述第二备料工作区;所述上料区包括垛位一、垛位二、垛位三、垛位四、垛位五与垛位六,所述垛位一的后侧依次设置所述垛位三与所述垛位五,且该垛位一的右侧设置所述垛位二,所述垛位二的后侧依次设置所述垛位四与所述垛位六,所述垛位三与所述垛位四相邻设置,所述垛位五与所述垛位六相邻设置,所述垛位一、所述垛位二、所述垛位三、所述垛位四、所述垛位五与所述垛位六设置为相同结构,且所述垛位一、所述垛位二、所述垛位三、所述垛位四、所述垛位五与所述垛位六上均设置一纵向输送机构与一横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备料工作区与所述第二备料工作区均设置为包括支撑部、横向导轨、纵梁和机械手,所述支撑部的下端固定于地面上,且该支撑部的上端设置横向导轨,所述横向导轨上滑动设置所述纵梁,所述纵梁上滑动设置所述机械手。进一步地,所述机械手设置为包括竖直导轨、滑动块、固定座、矩形框和吸盘,所述竖直导轨通过移动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纵梁上,且该竖直导轨上设置所述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所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下端水平设置所述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的底部均匀设置若干所述吸盘。进一步地,所述垛位三与所述垛位五之间设置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一。进一步地,所述垛位四与所述垛位六之间设置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二。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一与所述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二设置为相同结构的链条线。进一步地,所述纵向输送机构设置为辊筒线,所述横向输送机构设置为链条线。进一步地,所述辊筒线设置为包括驱动装置、转轴、链条机构和双链滚筒,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相对应各设置两链轮,两所述链轮上各套设一所述链条机构的一端,所述链条机构的另一端套设于相邻所述双链滚筒的一链轮上,所述双链滚筒的另一链轮通过所述链条机构连接另一所述双链滚筒。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横向导轨连接处还对称设置加强板。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通过上料区、第一备料工作区和第二备料工作区的设置,能够根据定制家具生产需求,由上料区将所需原材料先提前备存至其中第一备料工作区,然后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再对第二备料工作区进行备料,待第一备料工作区存料用完后,使得第二备料工作区为家具加工继续供料,同时对第一备料工作区再次备料,两个备料区相互辅助,充分保证了定制家具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2)通过上料区的垛位一、垛位二、垛位三、垛位四、垛位五与垛位六结构布置设计,可由垛位一、垛位三、垛位五与垛位六相配合,实现第一备料区的备料需求,同时在垛位六处于工作状态时,垛位五还具有辅助垛位六暂存原材料功能,另外,在第一备料工作区有余料时,能使得余料依次经过垛位六、垛位四、垛位二与垛位一进行回收,上料与回收料所走路线互不干扰,从而能在后一种类原材料上料的同时,前一种类原材料的剩余料可进行回收,各垛位的布局,进一步充分提升了空间和时间的利用率,使得该结构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3)通过上料区的垛位一、垛位二、垛位三、垛位四、垛位五与垛位六结构布置设计,可由垛位一、垛位三与垛位四相配合,实现第二备料区的备料需求,同时在垛位四处于工作状态时,垛位三还具有辅助垛位四暂存原材料功能,另外,在第二备料工作区有余料时,能使得余料依次经过垛位四、垛位二与垛位一进行回收,上料与回收料所走路线互不干扰,从而能在后一种类原材料上料的同时,前一种类原材料的剩余料可进行回收,各垛位的布局,进一步充分提升了空间和时间的利用率,使得该结构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4)通过第一备料工作区与第二备料工作区的支撑部、横向导轨、纵梁和机械手,实现了机械手抓取垛位六或垛位四上的原材料,再在机械手与纵梁的滑动配合下,实现机械手Y轴方向的调整,而纵梁在横向导轨上的滑动,则可进行X轴方向的调整,从而实现不同原材料在第一备料工作区与第二备料工作区中的准确堆垛,以保证加工时的方便有序快捷上料。(5)通过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一与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二的设置,能够辅助实现任意规模备料工作区的上料备料,以及剩余物料回收需求,进一步提高了该系统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主要部分的简化图(鉴于本申请整体涉及具体零部件较多,结构复杂,故对本申请主要部分的结构简化为图2,以方便理解)。图3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上料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垛位一、垛位三、垛位五和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上料区,101-垛位一,102-垛位二,103-垛位三,104-垛位四,105-垛位五,106-垛位六,107-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一,108-辅助纵向输送机构二,20-第一备料工作区,201-支撑部,202-横向导轨,203-纵梁,204-竖直导轨,205-滑动块,206-固定座,207-矩形框,208-吸盘,209-转轴,210-链条机构,211-双链滚筒,30-第二备料工作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6所示,一种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包括上料区10、第一备料工作区20和第二备料工作区30,上料区10的一侧相平行设置第一备料工作区20与第二备料工作区30,根据定制家具生产需求,由上料区10的另一侧通过叉车等转运工具将加工用各类原材料依次放置于上料区10,并将加工后又回送至上料区10的剩余原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包括上料区(10)、第一备料工作区(20)和第二备料工作区(30),所述上料区(10)的一侧相平行设置第一备料工作区(20)与第二备料工作区(30);所述上料区(10)包括垛位一(101)、垛位二(102)、垛位三(103)、垛位四(104)、垛位五(105)与垛位六(106),所述垛位一(101)的后侧依次设置垛位三(103)与所述垛位五(105),且该垛位一(101)的右侧设置垛位二(102),所述垛位二(102)的后侧依次设置垛位四(104)与垛位六(106),所述垛位三(103)与垛位四(104)相邻设置,所述垛位五(105)与垛位六(106)相邻设置,所述垛位一(101)、垛位二(102)、垛位三(103)、垛位四(104)、垛位五(105)与垛位六(106)设置为相同结构,且垛位一(101)、垛位二(102)、垛位三(103)、垛位四(104)、垛位五(105)与垛位六(106)上均设置一纵向输送机构与一横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备料工作区(20)与第二备料工作区(30)均设置为包括支撑部(201)、横向导轨(202)、纵梁(203)和机械手,所述支撑部(201)的下端固定于地面上,且该支撑部(201)的上端设置横向导轨(202),所述横向导轨(202)上滑动设置纵梁(203),所述纵梁(203)上滑动设置机械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包括上料区(10)、第一备料工作区(20)和第二备料工作区(30),所述上料区(10)的一侧相平行设置第一备料工作区(20)与第二备料工作区(30);所述上料区(10)包括垛位一(101)、垛位二(102)、垛位三(103)、垛位四(104)、垛位五(105)与垛位六(106),所述垛位一(101)的后侧依次设置垛位三(103)与所述垛位五(105),且该垛位一(101)的右侧设置垛位二(102),所述垛位二(102)的后侧依次设置垛位四(104)与垛位六(106),所述垛位三(103)与垛位四(104)相邻设置,所述垛位五(105)与垛位六(106)相邻设置,所述垛位一(101)、垛位二(102)、垛位三(103)、垛位四(104)、垛位五(105)与垛位六(106)设置为相同结构,且垛位一(101)、垛位二(102)、垛位三(103)、垛位四(104)、垛位五(105)与垛位六(106)上均设置一纵向输送机构与一横向输送机构;所述第一备料工作区(20)与第二备料工作区(30)均设置为包括支撑部(201)、横向导轨(202)、纵梁(203)和机械手,所述支撑部(201)的下端固定于地面上,且该支撑部(201)的上端设置横向导轨(202),所述横向导轨(202)上滑动设置纵梁(203),所述纵梁(203)上滑动设置机械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备料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设置为包括竖直导轨(204)、滑动块(205)、固定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源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