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08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7: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采用所述轮辋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螺旋凹槽,在保证轮毂本身强度的情况下,在轮辋内部表面开设多组螺旋凹槽,既能减轻轮毂本身的重量,又能使得汽车长时间行驶后轮胎向轮毂导热时的散热面相对较大,解决了传统轮毂尺寸越大,轮毂重量越重,且轮辋散热面较小致使散热性能差的问题;采用所述轮毂外侧居中位置设置有传动架的结构,通过传动架与轮辐之间周向采用第二弹簧传动,纵向通过传动臂和第一弹簧传动,使得轮毂本身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能够减缓一些沟槽对轮胎的刚性冲击,解决了传统的轮毂更换大轮毂后,使用扁平胎行驶在坑洼路面,从而造成车身剧烈颠簸和驾车舒适性较差的问题。

A New Type of Lightweight Automotive Hub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heel hub, in particular to a new lightweight automobile wheel hub;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spiral grooves are uniformly arranged in the inner circumference of the rim, and a plurality of groups of spiral grooves are arranged o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im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nsuring the strength of the hub itself, which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weight of the hub itself, but also make the heat dissipation surface of the tire conducting heat to the hub after a long driving time. Relatively large, it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larger the size of traditional hub, the heavier the weight of hub, and the smaller the heat dissipation surface of rim, which results in poor heat dissipation performance; adopt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nsmission frame with the outer median position of the hub, adopting the second spring transmission in the circumference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frame and the spoke, and transmitting longitudinally through the transmission arm and the first spring, the hub itself has a good cushioning effect. It can alleviate the rigid impact of some grooves on tires,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severe bump and poor driving comfort caused by flat tires running on pitted roads after the traditional hub replaced the big h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毂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
技术介绍
目前,许多爱车人士在购买汽车后都喜欢把轮毂更换为大轮毂,不仅是为了大轮毂的外表酷炫,而且大轮毂相对于小轮毂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抓地力较好,但是大轮毂所带来的弊端便是尺寸过大,重量过重,进而只能配备扁平胎,从而降低了驾车的舒适性,为此,急需研究出一种具有轻量化特点且带有缓冲效果的轮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采用所述轮辋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螺旋凹槽,在保证轮毂本身强度的情况下,在轮辋内部表面开设多组螺旋凹槽,既能减轻轮毂本身的重量,又能使得汽车长时间行驶后轮胎向轮毂导热时的散热面相对较大,解决了传统轮毂尺寸越大,轮毂重量越重,且轮辋散热面较小致使散热性能差的问题;采用所述轮毂外侧居中位置设置有传动架的结构,通过传动架与轮辐之间周向采用第二弹簧传动,纵向通过传动臂和第一弹簧传动,使得轮毂本身具有很好的缓冲效果,能够减缓一些沟槽对轮胎的刚性冲击,解决了传统的轮毂更换大轮毂后,使用扁平胎行驶在坑洼路面,从而造成车身剧烈颠簸和驾车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轮毂;所述轮毂包括轮辋和轮辐;所述轮辋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胎圈座;所述轮辋上部设置有轮胎;所述轮胎两侧分别与所述胎圈座卡接;所述轮辋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螺旋凹槽;所述轮辋一侧设置有多组所述轮辐;所述轮辐与所述轮辋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轮毂外侧居中位置设置有传动架。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轮辐整体为U形;所述轮辐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通槽;所述弧形通槽内部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端与所述轮辐卡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架外沿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传动臂;所述传动架与传动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传动臂外端设置在所述轮辐内部居中位置;所述传动臂外端长度方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弯臂;所述弧形弯臂一端与所述传动臂采用卡接。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轮辐和所述传动臂之间宽度方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轮辐卡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臂卡接;所述弧形弯臂另一端置于所述弧形通槽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所述轮辋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螺旋凹槽,此结构有利的降低了轮毂自重并增大散热面积;2、所述弧形通槽内部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此结构有利的减缓了车轮受到的径向冲击;3、所述传动臂外端长度方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弯臂,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轮毂的径向支撑;4、轮辐和所述传动臂之间宽度方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此结构有利的减缓了轮毂受到的周向冲击。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的轮毂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的轮辋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的轮辐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毂;2、传动架;101、轮辋;102、轮辐;103、胎圈座;104、轮胎;105、螺旋凹槽;106、弧形通槽;107、第一弹簧;201、传动臂;202、弧形弯臂;203、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5所示,包括轮毂1;所述轮毂1包括轮辋101和轮辐102;所述轮辋101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胎圈座103;所述轮辋101上部设置有轮胎104;所述轮胎104两侧分别与所述胎圈座103卡接;所述轮辋101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螺旋凹槽105;所述轮辋101一侧设置有多组所述轮辐102;所述轮辐102与所述轮辋1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轮毂1外侧居中位置设置有传动架2;所述轮辐102整体为U形;所述轮辐102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通槽106;所述弧形通槽106内部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107;所述第一弹簧107上端与所述轮辐102卡接;所述传动架2外沿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传动臂201;所述传动架2与传动轴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传动臂201外端设置在所述轮辐102内部居中位置;所述传动臂201外端长度方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弯臂202;所述弧形弯臂202一端与所述传动臂201采用卡接;所述轮辐102和所述传动臂201之间宽度方向中线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弹簧203;所述第二弹簧203一端与所述轮辐102卡接;所述第二弹簧203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臂201卡接;所述弧形弯臂202另一端置于所述弧形通槽106内部并与所述第一弹簧107另一端卡接。使用时,步骤一,如图1所示,当使用者为汽车更换大轮毂1时,大轮毂1本身不但显得比较显眼,而且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于普通轮毂1,抓地力明显较为优越,但是大轮毂1本身尺寸较大,故自身的重量也比较大,不仅会使得油耗升高,还会导致轮胎104所用尺寸较小,进而降低了车辆的舒适性,为此,急需研究出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步骤二,如图2-5所示,当使用者使用本专利技术轮毂1后,当驾车行驶一段时间后,随着轮胎104与地面的摩擦,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此刻轮胎104便会通过轮辋101处进行散热,为此在轮辋101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螺旋凹槽105,通过螺旋凹槽105的设置不仅降低了轮毂1本身的自重,还增大了散热面积,使得轮辋101本身散热效果更好,在当车辆行驶在较为坑洼的路段时,大轮毂1所使用的扁平胎减震效果较差,而此刻轮辋101和轮胎104便会在外力的作用下进行压缩,而此时处在此刻轮辐102便会一同向轮毂1内部运动,此时第一弹簧107先被压缩,进而压迫弧形弯臂202,从而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而在轮毂1的周向方向通过传动架2与传动之间进行传动,而而传动架2再通过起上部传动臂201两侧的第二弹簧203对轮毂1进行驱动,从而减缓轮毂1所受到的刚性冲击,提升轮毂1寿命并提升驾车的舒适性。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所述轮毂(1)包括轮辋(101)和轮辐(102);所述轮辋(101)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胎圈座(103);所述轮辋(101)上部设置有轮胎(104);所述轮胎(104)两侧分别与所述胎圈座(103)卡接;所述轮辋(101)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螺旋凹槽(105);所述轮辋(101)一侧设置有多组所述轮辐(102);所述轮辐(102)与所述轮辋(1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轮毂(1)外侧居中位置设置有传动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1);所述轮毂(1)包括轮辋(101)和轮辐(102);所述轮辋(101)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胎圈座(103);所述轮辋(101)上部设置有轮胎(104);所述轮胎(104)两侧分别与所述胎圈座(103)卡接;所述轮辋(101)内部周圈均匀设置有多组螺旋凹槽(105);所述轮辋(101)一侧设置有多组所述轮辐(102);所述轮辐(102)与所述轮辋(101)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所述轮毂(1)外侧居中位置设置有传动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轻量化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102)整体为U形;所述轮辐(102)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弧形通槽(106);所述弧形通槽(106)内部宽度方向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107);所述第一弹簧(107)上端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百龙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