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5095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装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包括至少一列主平台,其中,每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主平台,且位于边缘的两主平台固定设置,位于中部的主平台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边缘处一个固定设置的主平台可对等待拼接的一个构件进行固定支撑,而与该构件进行拼接的另一个构件可通过固定在活动设置的主平台上,通过活动设置的主平台相对于固定设置的主平台的相向运动,而带动一个构件向另一个构件靠近,从而实现拼接,在此过程中,若一个构件长度较大,可通过另一固定设置的主平台进行支撑;上述工装平台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简化了拼装难度,极大的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 Tooling Platform for Large Structural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ooling design, in particular to a tooling platform for large structural part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main platform row, each column including at least three main platforms arranged side by side in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two main platforms located at the edge are fixed, and the main platform located in the middle is movably arranged along the first direction; and a fixed main platform at the edge is equivalent. One component to be spliced is fixed and supported, while another component to be spliced with the component can be fixed on the main platform of the movable setting. The main platform of the movable setting can move opposite to the main platform of the fixed setting, and drive one component to approach another component, thus realizing splicing. In this process, if the length of one component is large, another component can be spliced through another. A fixed main platform for support; the above tooling platform is simple in structure, easy to implement, simplifies the difficulty of assembly, greatly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site, and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
本技术涉及工装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生产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大型结构件的拼装过程,并对拼装完成后的构件进行焊接或者机械连接等操作。因构件尺寸较大,操作人员采用工装来降低人工拼接操作的难度,然而现有的大构件工装平台台面较大,工装成本高且占地面积大,使用灵活性也较差。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通过多平台的组合应用,简化工装结构,且降低拼装难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包括至少一列主平台,其中,每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所述主平台,且位于边缘的两所述主平台固定设置,位于中部的所述主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进一步地,当所述主平台的列数大于等于2时,各列所述主平台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进一步地,每列所述主平台中位于固定设置的两所述主平台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支撑杆,所述中间支撑杆为条状支撑结构,其顶部与所述主平台的顶部共面,且所述中间支撑杆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主平台的支撑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孔位,所述贯通孔位用于降低所述支撑台面的重量。进一步地,所述主平台的支撑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用于旋紧对构件进行固定的螺栓结构。进一步地,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外侧支撑,所述外侧支撑为条状支撑结构,其顶部与所述主平台的顶部共面,且设置于相邻两列所述主平台之间,和/或各列所述主平台的边缘处。进一步地,一列所述主平台内设置的中间支撑杆至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侧超出所述主平台的边缘处。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中,旨在对长度各异的大型构件进行可靠的支撑和拼装,其中,边缘处一个固定设置的主平台可对等待拼接的一个构件进行固定支撑,而与该构件进行拼接的另一个构件可通过固定在活动设置的主平台上,通过活动设置的主平台相对于固定设置的主平台的相向运动,而带动一个构件向另一个构件靠近,从而实现拼接,在此过程中,若一个构件长度较大,可通过另一固定设置的主平台进行支撑,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构件不与此固定设置的主平台进行固定连接,此固定设置的主平台仅提供支撑作用;其中,当构件较小时,各个主平台也可单独使用;通过上述方式有效的简化了工装结构,且降低拼装难度,模块化的工装平台占地面积小且设置灵活,更加适于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中一列主平台的分布示意图(包括中间支撑杆);图2为本技术中两列主平台以及外侧支撑的分布示意图(包括中间支撑杆);图中标记含义:主平台1、贯通孔位11、中间支撑杆2、外侧支撑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1所示,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包括至少一列主平台1,其中,每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主平台1,且位于边缘的两主平台1固定设置,位于中部的主平台1沿第一方向活动设置。本技术中,旨在对长度各异的大型构件进行可靠的支撑和拼装,其中,边缘处一个固定设置的主平台1可对等待拼接的一个构件进行固定支撑,而与该构件进行拼接的另一个构件可通过固定在活动设置的主平台1上,通过活动设置的主平台1相对于固定设置的主平台1的相向运动,而带动一个构件向另一个构件靠近,从而实现拼接,在此过程中,若一个构件长度较大,可通过另一固定设置的主平台1进行支撑,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构件不与此固定设置的主平台1进行固定连接,此固定设置的主平台1仅提供支撑作用;其中,当构件较小时,各个主平台1也可单独使用。为实现中间设置的主平台1的活动,可在地面固定导向轨道,在活动设置的主平台1底部设置滚轮结构,以使得主平台1的运动方向更加精确,且运动更加灵活。本技术中,主平台1可采用模块化的结构,通用性强,便于维修和更换,可根据构件的大小进行组合使用,有效的降低了构件的拼接难度,同时节约了操作场地,使用更加灵活。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当主平台1的列数大于等于2时,各列主平台1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通过此方式可为宽度较大的构件提供有效的支撑,相对于增大主平台1的面积,并列设置的多个可有效的降低主平台1的加工难度,通过模块化的设置,使得整个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可更加易于加工,其中,相邻两列主平台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构件的宽度具体设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所示,每列主平台1中位于固定设置的两主平台1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支撑杆2,中间支撑杆2为条状支撑结构,其顶部与主平台1的顶部共面,且中间支撑杆2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支撑杆2的设置为较长的构件提供了中间支撑,其支撑面积小,成本低,且设置灵活,其设置可有效的避免构件因长度过长而造成的挠度,从而保证拼接的精确性。其中,支撑杆2活动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快速的移动。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主平台1的支撑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贯通孔位11,贯通孔位11用于降低支撑台面的重量。具体的,贯通孔位11可均匀并列设置有多个,因构件的长度较大,因此其设置既不影响整个支撑台面的完整性,又可有效降低整个主平台1的重量,从而降低工装成本,同时又提高整个主平台1运动的灵活性,从而保证拼接动作的快速性。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主平台1的支撑台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螺纹孔,螺纹孔用于旋紧对构件进行固定的螺栓结构。当对构件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气缸夹紧等方式,但是上述方式的成本较高,且控制难度大,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最为简单可行的方式,即:在支撑台面上设置螺纹孔,与此对应的在构件上开设相应的工艺通孔,即可通过穿设于上述工艺通孔内的螺栓与螺纹孔的旋紧,而实现螺帽对构件的有效挤压固定。当然当构件上不方便开设工艺孔位时,也可通过压条类结构对构件进行压紧,此时,压条的端部也可通过上述方式采用螺纹孔和螺栓结构的组合方式进行固定。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选,如图2所示,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还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外侧支撑3,外侧支撑3为条状支撑结构,其顶部与主平台1的顶部共面,且设置于相邻两列主平台1之间,和/或各列主平台1的边缘处。当相邻两列主平台1的宽度过大时,可在相邻两列主平台1之间设置外侧支撑3,其中,外侧支撑3的设置可降低主平台1的宽度,从而降低成本;由于外侧支撑3的支撑面积较小,因此其可固定设置,较小的支撑面积,并不会影响构件拼接过程中的移动。当构件的边缘处存在突出的结构时,因突出结构并不影响构件的重心部分,因此可通过设置在各列主平台1边缘处的外侧支撑3可对突出结构进行支撑,避免构件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列主平台(1),其中,每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所述主平台(1),且位于边缘的两所述主平台(1)固定设置,位于中部的所述主平台(1)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列主平台(1),其中,每列包括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的至少三个所述主平台(1),且位于边缘的两所述主平台(1)固定设置,位于中部的所述主平台(1)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平台(1)的列数大于等于2时,各列所述主平台(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结构件工装平台,其特征在于,每列所述主平台(1)中位于固定设置的两所述主平台(1)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中间支撑杆(2),所述中间支撑杆(2)为条状支撑结构,其顶部与所述主平台(1)的顶部共面,且所述中间支撑杆(2)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结构件工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德良汤梦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圣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