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384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包括控制器、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和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位于每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上,用于检测每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控制器与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连接,用于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值控制压力传感器所在的高度调节部的升降。该技术方案可以在支承装置所在地面不平整时,根据各个高度调节部上的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值来分别控制各个压力传感器的上升高度,从而实现各个高度调节部对物体的共同顶举或承载,能够避免在支承装置所在地面不平整时,多个高度调节部无法对物体进行共同顶举或承载的问题。

Suppor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upporting device. The supporting device includes a controller, at least two height regulating parts and at least two pressure sensors; the pressure sen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troller,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supporting surface of each height regulating part to detect the pressure value on the supporting surface of each height regulating part; and the controller is connected with at least two height regulating parts to control the pressure value transmitted by each pressure sensor.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height adjusting part where the pressure sensor is located. The technical scheme can control the rising height of each pressure sensor separately according to the pressure value sent by the pressure sensor on each height regulating part when the ground of the supporting device is uneven, thus realizing the common lifting or bearing of the objects by each height regulating part, and avoiding that when the ground of the supporting device is uneven, multiple height regulating parts cannot carry on the objects. Joint lifting or bearing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支承装置。
技术介绍
液压小车常用于搬运货物和顶举物体等。通常,液压小车的车身上安装有液压缸,通过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来实现对液压小车所承载的货物的升降,以及对物体的顶举等。例如,在液压小车需要顶举物体时,车身上的液压缸驱动活塞杆上升直至活塞杆的顶面与物体完全接触,以对物体进行顶举。相关技术中,液压小车通常具有多个高度相同且位于同一水平面的液压缸,而且在顶举物体或承载货物时,多个液压缸上的活塞杆同时升高相同高度。然而,当液压小车所在地面不平整时,同时升降相同高度的多个活塞杆无法处于同一高度处,不能共同对物体进行顶举或承载,如此,容易造成物体因顶举或承载不到位而不能进行后续操作,或物体产生变形,以及物体的某些部件损坏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相关技术中当液压小车所在地面不平整时,同时升降相同高度的多个活塞杆无法处于同一高度处,不能共同顶举或承载物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承装置。该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承装置,包括:控制器、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和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位于每个所述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上,用于检测每个所述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连接,用于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在的高度调节部的升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部包括液压缸和与所述液压缸连接的液压杆;所述液压缸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液压杆进行升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承装置还包括载板,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均匀分布在所述载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承载车,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承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承装置,包括:检测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根据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的升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的升降,包括:针对每个高度调节部,在确定所述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大于零时,控制所述高度调节部停止上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的升降,包括:在确定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中一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为零,且另一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大于零时,增大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为零的高度调节部的上升速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的升降,包括:在确定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值均小于预设值时,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停止上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的升降,包括:在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受到的压力值均减小为零时,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下降至初始位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将各个高度调节部与控制器分别连接,在每个高度调节部上分别设置压力传感器,并根据各个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来分别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的上升与下降,使得在支承装置所在地面不平整时,控制器可以根据各个高度调节部上的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值来分别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的上升高度,从而实现各个高度调节部对物体的共同顶举或承载,能够避免在支承装置所在地面不平整时,多个高度调节部无法对物体进行共同顶举或承载的问题。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支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之一;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之二;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之三;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之四;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之五。具体实施方式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专利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设备和方法的例子。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承装置,如图1所示,支承装置1包括: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10、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20和控制器30。压力传感器20与控制器30连接,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20位于每个高度调节部10的支承面上,用于检测每个高度调节部10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示例的,高度调节部10可以是带有可以进行上、下运动的活动件11的部件,通过活动件11的上、下运动实现高度调节部10的高度的调节;示例的,支承装置1通过活动件11的顶面与待支承物体的接触实现对待支承物体的支承。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20可以位于每个高度调节部10的活动件11的顶面上,从而对每个活动件11的顶面所受到的压力值进行检测。这里,当活动件11的顶面面积较小时,可以在活动件11的顶面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20,通过该一个压力传感器20对活动件11的顶面各处所受到的压力值进行全面检测;而当活动件11的顶面面积较大时,可以在活动件11的顶面上设置多个压力传感器20,并使该多个压力传感器20在活动件11的顶面上均匀分布,以通过该多个压力传感器20对活动件11的顶面所受到的压力值进行全面检测,如此,可以避免因压力传感器20分布不均,而造成在活动件11的顶面倾斜且在活动件11上升时,活动件11的顶面上未设置压力传感器20的部分能够与待支承物体接触,而压力传感器20所在的位置不能与待支承物体接触,进而造成控制器30无法控制该压力传感器20所在的活动件11停止上升的问题。控制器30与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10连接,用于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20发送的压力值控制各个压力传感器20所在的高度调节部10的升降。示例的,控制器30可以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可以位于支承装置1的壳体内,并与支承装置1的壳体上的开关相连接,通过用户对开关的控制来触发控制器30对各个高度调节部10的具体控制。这里,控制器30可以通过向连接的高度调节部10发送控制信号来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10驱动自身的活动件11进行上、下运动,以实现对各个活动件11的上升与下降的控制。这里,控制器30可以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20发送的压力值的大小,以及压力值的变化等控制对应的高度调节部10进行上升与下降。示例的,控制器30可以通过判断每个压力传感器20发送的检测值是否大于零来确定高度调节部10是否与待支承物体进行接触,当确定到一个压力传感器20发送的检测值大于零时,则说明与该压力传感器20所对应的高度调节部10的支承面受到了压力,该高度调节部10已经与待支承物体接触,此时,控制器30可以控制该高度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和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位于每个所述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上,用于检测每个所述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连接,用于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在的高度调节部的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和至少两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位于每个所述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上,用于检测每个所述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连接,用于根据每个压力传感器发送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压力传感器所在的高度调节部的升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部包括液压缸和与所述液压缸连接的液压杆;所述液压缸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液压杆进行升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板,所述至少两个高度调节部均匀分布在所述载板上。4.一种承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承装置。5.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承装置,包括:检测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根据各个高度调节部的支承面所受到的压力值控制各个高度调节部的升降。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剑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