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德清专利>正文

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5323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1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及其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所述过渡架为U型槽道,相邻过渡架靠近铰接部之间设有伸缩油缸,其中最上一个过渡架自由端设有承接平台,相邻两过渡架之间设有拐接段。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所述过渡架为U型槽道,使待救援人员可以通过该U型槽道从上而下迂回的安全滑下,从而无需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反复升降来救援人员,而只要一次升降即可救援无数人员,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为挽救无数生命提供了设备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然而现实社会中与该些高层建筑相互匹配的火灾救援设备数量有限,当高层建筑出现火情时,待救援人员的数量庞大,消防车辆的云梯一次仅能救援一到两人后即要下降,待该救援人员落地后,再升起云梯,救援效率低下,从而大量人员因无法及时救援而酿成悲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及其工作方法,该可折叠救援升降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救援效率。本专利技术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所述过渡架为U型槽道,相邻过渡架靠近铰接部之间设有伸缩油缸,其中最上一个过渡架自由端设有承接平台,相邻两过渡架之间设有拐接段。进一步的,上述过渡架包括底板和两侧壁板,所述底板由底骨架和设在底骨架上的平板构成,自上而下的过渡架底板宽度依次增大,以实现上层过渡架收纳入下层过渡架。进一步的,上述伸缩油缸设在上、下层底骨架之间,且相互错位设置。进一步的,上述拐接段包括铰接在上、下层侧壁板端部的两侧弯管和铰接在底板上的多根弯底管,所述多根弯底管上铺设有橡胶垫层。进一步的,上述承接平台底部上设有伸缩U形滑板。进一步的,上述承接平台的侧部设有自上而下垂放的布套,所述布套包括外层防火纤维布管和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体内的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进一步的,上述布套上间隔设有入口,所述入口包括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上的第一橡胶环圈和设在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上第二橡胶环圈,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低于第一橡胶环圈一米,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与第一橡胶环圈之间连接有弹性玻纤过渡布管。本专利技术可折叠救援升降架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所述过渡架为U型槽道,相邻过渡架靠近铰接部之间设有伸缩油缸,其中最上一个过渡架自由端设有承接平台,相邻两过渡架之间设有拐接段;工作时,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在各伸缩油缸的驱动作用下,使相邻两过渡架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最上一个过渡架的承接平台达到需要救援人员位置,待救援人员可通过承接平台踏上该可折叠救援升降架,然后依次从过渡架自上而下滑下。进一步的,上述承接平台的侧部设有自上而下垂放的布套,所述布套包括外层防火纤维布管和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体内的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在需要救援的人员较多,可垂放所述布套,待救援人员可踏上承接平台,从布套上端口进入布套内,待救援人员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沿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内下滑,最后从布套下端口安全输出。进一步的,上述布套上间隔设有入口,所述入口包括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上的第一橡胶环圈和设在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上第二橡胶环圈,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低于第一橡胶环圈一米,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与第一橡胶环圈之间连接有弹性玻纤过渡布管;在承接平台以下高度还有需要救援人员时,该待救援人员可通过所述入口进入,也即可通过弹性玻纤过渡布管滑入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进入得以从下端口安全输出。本专利技术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所述过渡架为U型槽道,使待救援人员可以通过该U型槽道从上而下迂回的安全滑下,从而无需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反复升降来救援人员,而只要一次升降即可救援无数人员,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为挽救无数生命提供了设备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U型槽道的剖面构造示意图;图3是拐接段的俯视构造示意图;图4是承接平台的构造示意图;图5是布套的剖面构造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的构造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方法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但不限于本实施例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可折叠救援升降架2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3,所述过渡架3为U型槽道,相邻过渡架靠近铰接部之间设有伸缩油缸4,其中最上一个过渡架自由端设有承接平台5,相邻两过渡架之间设有拐接段6。待救援人员可以通过U型槽道自上而下迂回滑下,大大提高了救援速度,每分钟可以救援5-10人。该本专利技术可折叠救援升降架2可固定在车辆上或可移动的座架1上。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使用的耐用性,上述过渡架3包括底板301和两侧壁板302,所述底板302由底骨架303和设在底骨架上的平板304构成,底骨架303可以是交叉的三角钢骨架,自上而下的过渡架底板宽度依次增大,以实现上层过渡架收纳入下层过渡架,这样可以在折合后过渡架占用空间小。进一步的,为了可进一步收合,上述伸缩油缸4设在上、下层底骨架之间,且相互错位设置。进一步的,为了设计合理,上述拐接段6包括铰接在上、下层侧壁板端部的两侧弯管601和铰接在底板上的多根弯底管602,所述多根弯底管上铺设有橡胶垫层603,通过侧弯管601和多根弯底管602,保证了拐接段的连接,且可实现较好的两相邻过渡架的折合。进一步的,为了使该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可以更加接近待救援人员,上述承接平台5底部上设有伸缩U形滑板7。进一步的,当待救援人员数量更多时,上述承接平台5的侧部设有自上而下垂放的布套8,所述布套8包括外层防火纤维布管801和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体内的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802,由于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802在自然状态下周长小于35厘米,在待救援人员进入的弹性玻纤布管802体内后,其被胀大,但同时对待救援人员具有一定的摩擦阻力,从而在下滑过程非常的平稳,且救援方式非常的快捷,每分钟可救援10人以上。进一步的,为了救援不同楼层的人员,上述布套上间隔设有入口9,所述入口包括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上的第一橡胶环圈901和设在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上第二橡胶环圈902,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低于第一橡胶环圈一米,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与第一橡胶环圈之间连接有弹性玻纤过渡布管903。为了增加U型槽道的刚性,底板301上表面具有弧形下凹,两侧壁板302内表面具有弧形外凹,这样可以增加其强大。另外为了增加布套8的强度,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801表面绕设有螺旋形钢圈803,其可大大增强其强大,且收纳方便。本专利技术可折叠救援升降架的工作方法,所述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所述过渡架为U型槽道,相邻过渡架靠近铰接部之间设有伸缩油缸,其中最上一个过渡架自由端设有承接平台,相邻两过渡架之间设有拐接段;工作时,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在各伸缩油缸的驱动作用下,使相邻两过渡架的夹角逐渐增大,直至最上一个过渡架的承接平台达到需要救援人员位置,待救援人员可通过承接平台踏上该可折叠救援升降架,然后依次从过渡架自上而下滑下。进一步的,上述承接平台的侧部设有自上而下垂放的布套,所述布套包括外层防火纤维布管和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体内的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在需要救援的人员较多,可垂放所述布套,待救援人员可踏上承接平台,从布套上端口进入布套内,待救援人员由于重力的作用下沿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内下滑,最后从布套下端口安全输出。进一步的,上述布套上间隔设有入口,所述入口包括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上的第一橡胶环圈和设在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上第二橡胶环圈,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低于第一橡胶环圈一米,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与第一橡胶环圈之间连接有弹性玻纤过渡布管;在承接平台以下高度还有需要救援人员时,该待救援人员可通过所述入口进入,也即可通过弹性玻纤过渡布管滑入收紧的弹性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所述过渡架为U型槽道,相邻过渡架靠近铰接部之间设有伸缩油缸,其中最上一个过渡架自由端设有承接平台,相邻两过渡架之间设有拐接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段依次铰接的过渡架,所述过渡架为U型槽道,相邻过渡架靠近铰接部之间设有伸缩油缸,其中最上一个过渡架自由端设有承接平台,相邻两过渡架之间设有拐接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架包括底板和两侧壁板,所述底板由底骨架和设在底骨架上的平板构成,自上而下的过渡架底板宽度依次增大,以实现上层过渡架收纳入下层过渡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油缸设在上、下层底骨架之间,且相互错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拐接段包括铰接在上、下层侧壁板端部的两侧弯管和铰接在底板上的多根弯底管,所述多根弯底管上铺设有橡胶垫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平台底部上设有伸缩U形滑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平台的侧部设有自上而下垂放的布套,所述布套包括外层防火纤维布管和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体内的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救援升降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布套上间隔设有入口,所述入口包括设在外层防火纤维布管上的第一橡胶环圈和设在收紧的弹性玻纤布管上第二橡胶环圈,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低于第一橡胶环圈一米,所述第二橡胶环圈与第一橡胶环圈之间连接有弹性玻纤过渡布管。8.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德清
申请(专利权)人:柳德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