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12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头,电缆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插针;第一外壳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安装板收容在第一容纳槽内并且第一安装板与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收容在第一容纳槽内并且第二安装板与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插针上设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当插针贯穿第二安装孔后止于第一安装孔内时,插针部分收容在第二容纳槽内,此时第二卡合部与第二安装孔卡合连接,第二卡合部与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第一卡合部与第一安装孔卡合连接,第一卡合部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

A Cable Connector Plu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ble connector plug,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housing, a first mounting plate, a second mounting plate and a pin; the first housing is internally provided with interconnected first and second receptacle slots;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is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receptacle slot and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is seamlessly fixed to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plate is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capacity.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the second moun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mounting hole, and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are arranged on the pin. When the pin penetrates through the second mounting hole and stops in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the pin part is accommodated in the second holding slot. At this time,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mounting hole clamp are accommodated in the second holding slot.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mounting plate,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is clamped with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and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unt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头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头。
技术介绍
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第三代核电技术和华龙一号对核设备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能满足AP1000堆型、CAP1000堆型、CAP1400堆型、中核华龙一号堆型、广核华龙一号堆型等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要求的电缆连接器尚处于“空白”状态,同类产品无法同时满足新核电技术下事故辐照、抗震试验、LOCA试验、浸没试验等性能参数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能够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发生事故时和核电厂发生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始终保持电气连接功能的电缆连接器插头。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头,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插针;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安装板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插针上设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当所述插针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后止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时,所述插针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此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插针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对外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密封垫;所述插针贯穿所述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压套;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压套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密封圈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外围。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上还设有活动槽,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外壳垂直固定连接的定位板,当所述第二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外围时,所述定位板部分收容在所述活动槽内,所述定位板能够在所述活动槽内滑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还设有卡合部,当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连接时,所述卡合部与外部插座形成卡合连接进而确保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连接牢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的电缆连接器插头,能够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发生事故时和核电厂发生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始终保持电气连接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电缆连接器插头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缆连接器插头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头,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一外壳10、第一安装板20、第二安装板30和插针40;所述第一外壳10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槽11和第二容纳槽12,所述第一安装板20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内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板20与所述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30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纳槽11内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板30与所述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20上设有第一安装孔21,所述第二安装板30上设有第二安装孔31,所述插针40上设有第一卡合部41和第二卡合部42,当所述插针40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31后止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内时,所述插针40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内,此时所述第二卡合部4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1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合部4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4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1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4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插针40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31后止于所述第一安装内,所述插针40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容纳槽12内时,此时所述第二卡合部42与所述第二安装孔31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合部42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0平齐,所述第一卡合部41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1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41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0平齐,所述第一卡合部41和所述第二卡合部42共同限制所述插针40不能左右移动;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气密性良好,能够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发生事故时和核电厂发生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始终保持电气连接功能。进一步的,所述插针4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43和第二连接孔44,所述第一连接孔43和所述第二连接孔44用于对外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孔43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1连通,所述第一安装孔21与所述第一容纳槽1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孔44与所述第二容纳槽12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密封垫50;所述插针40贯穿所述密封垫50,所述密封垫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0固定连接,所述密封垫5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30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垫50消除了所述第一安装板20、所述插针40和所述第二安装板30三者之间的缝隙,从而使所电缆连接器插头的气密性更佳。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压套60;所述第一安装板20上还设有第一安装槽22,所述压套6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2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连接时,所述压套60与外部插座形成连接,确保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连接的牢固。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第一密封圈70;所述第一外壳10上设有第二安装槽13,所述第一密封圈70部分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槽13内;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第二密封圈80;所述第二密封圈80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10外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连接时,所述第一密封圈70和所述第二密封圈80消除外部插座与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之间的缝隙,保证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之间的气密性,进而确保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能够在核电厂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发生事故时和核电厂发生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始终保持电气连接功能。进一步的,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第二外壳90;所述第一外壳10上还设有活动槽14,所述第二外壳90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外壳90垂直固定连接的定位板91,当所述第二外壳90套设在所述第一外壳10外围时,所述定位板91部分收容在所述活动槽14内,所述定位板91能够在所述活动槽14内滑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板91能够在所述活动槽14内滑动,进而所述第二外壳9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壳10滑动,当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连接时,所述第二外壳90滑动至所述活动槽14尽头,所述第二外壳90与外部插座形成卡合连接,从而使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连接牢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外壳90还设有卡合部92,当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与外部插座连接时,所述卡合部92与外部插座形成卡合连接进而确保所述电缆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插针;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安装板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插针上设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当所述插针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后止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时,所述插针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此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插针;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安装板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收容在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外壳形成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插针上设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当所述插针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后止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时,所述插针部分收容在所述第二容纳槽内,此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卡合连接,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对外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密封垫;所述插针贯穿所述密封垫,所述密封垫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小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致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