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94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密封圈、界密垫、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和多个插针,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和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三收容腔,所述密封圈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界密垫设于所述密封圈中,所述界密垫与所述密封圈嵌合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垫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中,所述第一密封垫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垫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密封垫的外壁和所述第三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插针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和所述界密垫。

A connector socke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onnector socket, which comprises a housing, a sealing ring, a boundary sealing pad, a first sealing pad, a second sealing pad and a plurality of pins. The housing is equipped with a first receiving chamber, a second receiving chamber and a third receiving chamber. The second receiv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receiving chamber and the third receiving chamber. The sealing ring is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receiving chamber, and the sealing ring is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receiving chamb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ring is seamlessly fixed with the first receiving chamber, the boundary sealing pad is arranged in the sealing ring, and the boundary sealing pad is chime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sealing ring. The first sealing pad is accommodated in the second receiving chamb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first sealing pad is seamlessly fixed with the second receiving chamber, and the second sealing pad is accommodated in the third receiving chamber and the second density. The outer wall of the gasket is seamlessly fixed to the third receiving chamber, and a plurality of pins run through the second gasket, the first gasket and the boundary gasket in tu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插座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连接器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第三代核电技术和华龙一号对核设备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能满足AP1000堆型、CAP1000堆型、CAP1400堆型、中核华龙一号堆型、广核华龙一号堆型等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要求的电缆连接器尚处于“空白”状态,同类产品无法同时满足新核电技术下事故辐照、抗震试验、LOCA试验、浸没试验等性能参数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在正常运行、事故和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电气连接功能的连接器插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插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密封圈、界密垫、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和多个插针,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和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三收容腔,所述密封圈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界密垫设于所述密封圈中,所述界密垫与所述密封圈嵌合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垫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中,所述第一密封垫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垫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密封垫的外壁和所述第三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插针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和所述界密垫。进一步的,所述插针包括阻热部和针体,所述阻热部和所述针体固定连接,所述针体收容于所述外壳,所述阻热部部分伸出所述外壳,所述阻热部位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密封圈的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阻热部远离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一个斜槽,所述斜槽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斜槽导通。进一步的,所述针体的大小均匀,所述阻热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针体的直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垫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密封垫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界密垫向外延伸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相对应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的中央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针体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壁向外延伸设有多个定位卡柱,所述定位卡柱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壳上。进一步的,所述外壳还包括第四收容腔,所述第四收容腔和所述第一收容腔互相导通,所述第四收容腔内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四收容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外壁上还设有标记区,所述标记区用于对所述连接器插座进行标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连接器插座具有非常好的密封效果,能够在正常运行、事故和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电气连接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所述外壳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所述插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到图6,本技术提出一种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10、密封圈20、界密垫30、第一密封垫40、第二密封垫50和多个插针60,所述外壳10内设有第一收容腔11、第二收容腔12和第三收容腔13,所述第二收容腔12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11和所述第三收容腔13。所述密封圈20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11中,所述密封圈20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收容腔11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界密垫30设于所述密封圈20中,所述界密垫30与所述密封圈20嵌合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垫40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12中,所述第一密封垫40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收容腔12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垫50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13,所述第二密封垫50的外壁和所述第三收容腔13无缝固定连接,从而所述连接器插座具有非常好的气密性,能够在正常运行、事故和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电气连接功能。多个所述插针60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密封垫50、所述第一密封垫40和所述界密垫30。所述第二密封垫50、所述第一密封垫40和所述界密垫30对所述插针60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保证插针60位置精准,和外部的连接装置实现有效的电连接。所述连接器插座采用玻璃烧结的方式和外部的连接装置连接,连接稳定且密封性能好,能够在正常运行、事故和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电气连接功能。优选的,所述插针60包括阻热部61和针体62,所述阻热部61和所述针体62固定连接,具体的,所述插针60为一体成型设计。所述针体62收容于所述外壳10,所述阻热部61部分伸出所述外壳10,所述阻热部61位于所述外壳10远离所述密封圈20的一侧。所述针体62用于实现和外部的连接装置的电气连接,所述阻热部61用于实现和外部的电器进行密封,具体的,所述阻热部61远离所述针体62的一端设有一个斜槽611,所述斜槽611的侧壁上设有通孔612,所述通孔612和所述斜槽611导通。在进行密封时,热封胶从所述斜槽611打入,所述阻热部61具有一定的长度因此能够减缓热封胶热量的传递,因此不会影响所述针体62的电气性能。优选的,所述针体62的大小均匀,所述阻热部61的直径大于所述针体62的直径。所述阻热部61的直径大于所述针体62的直径从而进一步减缓了再打入热封胶的过程中所述阻热部61向所述针体62的热传递。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垫4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60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孔41,所述第二密封垫5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60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51,所述界密垫30向外延伸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60相对应的限位套31,所述限位套31的中央设有第三安装孔311,所述针体62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安装孔51、所述第一安装孔4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311。所述第一安装孔41、所述第二安装孔51和所述第三安装孔311一步步限制了所述针体62的位移,所述限位套31进一步限制了所述针体62的晃动,从而所述针体62能够保持良好的电气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针60具有8个,所述第一安装孔41具有8个,所述第二安装孔51具有8个,所述限位套31具有8个,所述第三安装孔311具有8个,当然,所述插针60的数量能够根据连接器使用中的实际需求进行数量调整改为6个、10个或是其他的数量,所述第一安装孔41、所述第二安装孔51、所述限位套31根据所述插针60的数量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优选的,所述外壳10的外壁向外延伸设有多个定位卡柱15,所述定位卡柱15均匀分布在所述外壳10上。所述定位卡柱15具有3个,所述定位卡柱15呈圆柱形,所述定位卡柱15用于实现和外部的连接装置的定位。优选的,所述外壳10还包括第四收容腔14,所述第四收容腔14和所述第一收容腔11互相导通,所述第四收容腔14内设有多个定位槽16,所述定位槽16均匀分布在所述第四收容腔14内。所述定位槽16具有三个,所述定位槽16用于实现和外部的连接装置的连接定位。优选的,所述外壳10的外壁上还设有标记区17,所述标记区17用于对所述连接器插座进行标注。具体的,所述标记区17采用了易撰写设计,方便用户对各个所述管式电缆连接器插座进行标注,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密封圈、界密垫、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和多个插针,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和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三收容腔,所述密封圈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界密垫设于所述密封圈中,所述界密垫与所述密封圈嵌合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垫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中,所述第一密封垫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垫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密封垫的外壁和所述第三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插针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和所述界密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密封圈、界密垫、第一密封垫、第二密封垫和多个插针,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收容腔、第二收容腔和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连通所述第一收容腔和所述第三收容腔,所述密封圈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中,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界密垫设于所述密封圈中,所述界密垫与所述密封圈嵌合连接,所述第一密封垫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腔中,所述第一密封垫的外壁和所述第二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垫收容于所述第三收容腔,所述第二密封垫的外壁和所述第三收容腔无缝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插针依次贯穿所述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和所述界密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包括阻热部和针体,所述阻热部和所述针体固定连接,所述针体收容于所述外壳,所述阻热部部分伸出所述外壳,所述阻热部位于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密封圈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热部远离所述针体的一端设有一个斜槽,所述斜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小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致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