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31943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6-12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依次设有密封圈、压套、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分别和所述密封圈、所述压套、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所述密封圈内设有界密垫,所述界密垫和所述密封圈嵌合,所述压套的一端和所述界密垫相互抵靠,所述压套在径向上远离所述界密垫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前安装板上,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分别和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多个插针依次贯穿所述后安装板、所述密封垫、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界密垫。

A cable connector socke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cable connector socket, which comprises a housing, in which a sealing ring, a pressing sleeve, a front mounting plate and a rear mounting plate are arranged in turn, and the inner side walls of the housing are respectively against each other with the sealing ring, the pressing sleeve, the front mounting plate and the rear mounting plate; the seal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boundary sealing pad, the boundary sealing pad and the sealing ring are embedded. One end of the pressure sleeve and the boundary cushion are mutually buttressed, and one end of the pressure sleeve is set on the front mounting plate far from the boundary cushion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The front mounting plate and the rear mounting plate are respectively buttressed with the front mounting plate and the rear mounting plate. A plurality of pins run through the rear mounting plate, the sealing pad and the front mounting plate in turn. Installation plate and boundary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
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器领域,尤其是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核电技术的发展,第三代核电技术和华龙一号对核设备的安全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能满足AP1000堆型、CAP1000堆型、CAP1400堆型、中核华龙一号堆型、广核华龙一号堆型等第三代核电技术安全要求的电缆连接器尚处于“空白”状态,同类产品无法同时满足新核电技术下事故辐照、抗震试验、LOCA试验、浸没试验等性能参数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在正常运行、事故和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电气连接功能的连接器插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双重密封功能,能够在正常运行、事故或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的连接器插座。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依次设有密封圈、压套、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分别和所述密封圈、所述压套、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所述密封圈内设有界密垫,所述界密垫和所述密封圈嵌合,所述压套的一端和所述界密垫相互抵靠,所述压套在径向上远离所述界密垫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前安装板上,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分别和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多个插针依次贯穿所述后安装板、所述密封垫、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界密垫。进一步的,所述压套上设有二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压套的中心轴对称分布。进一步的,所述前安装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键位,所述后安装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键位,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键槽,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键位和所述第二键位收容在所述第一键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插针包括针体及分别套设在所述针体的上第一凸环和第二凸环,所述针体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针体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端部的顶部上设有第一盲孔,所述第一端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盲孔相导通。进一步的,所述后安装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相对应的第二通孔,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凸环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第二通孔嵌合连接,所述第一盲孔与所述后安装板之间具有第一距离。进一步的,所述前安装板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相对应的第三通孔,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二凸环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第三通孔互相抵靠。进一步的,所述界密垫上还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相对应的限位套,所述限位套为类锥形结构,所述限位套上设有第四通孔,所述插针贯穿所述第四通孔,所述插针和所述第四通孔卡合。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内还设有多个卡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依次设有密封圈、压套、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分别和所述密封圈、所述压套、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所述密封圈内设有界密垫,所述界密垫和所述密封圈嵌合,所述密封圈和所述界密垫对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座起到第一步的密封效果。所述压套的一端和所述界密垫相互抵靠,所述压套在径向上远离所述界密垫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前安装板上,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分别和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所述密封垫使得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之间没有空隙连接紧密,进一步加强了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座的密封效果。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座内部设有多重密封结构,确保各工况有效密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所述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界密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插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考图1到图3,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1,包括外壳10,所述外壳10内依次设有密封圈20、压套40、前安装板50和后安装板70,所述外壳10的内侧壁分别和所述密封圈20、所述压套40、所述前安装板50和所述后安装板70相互抵靠;所述密封圈20内设有界密垫30,所述界密垫30和所述密封圈20嵌合,所述密封圈20和所述界密垫30对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座1起到第一步的密封效果。所述压套40的一端和所述界密垫30相互抵靠,所述压套40在径向上远离所述界密垫30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前安装板50上,所述前安装板50和所述后安装板70之间设有密封垫60,所述密封垫60分别和所述前安装板50和所述后安装板70相互抵靠。所述密封垫60使得所述前安装板50和所述后安装之间没有空隙连接紧密,进一步加强了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座1的密封效果。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座内部设有多重密封结构,确保各工况有效密封。多个插针80依次贯穿所述后安装板70、所述密封垫60、所述前安装板50和所述界密垫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0的材质为不锈钢,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所述插针80由耐高温材料制成,能够确保信号精准传输。所述后安装板70、所述密封垫60、所述前安装板50和所述界密垫30由耐高温、耐高辐射的绝缘体制成,从而能够有效实现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座1的电气功能。连接器设计寿命≥60年(55℃);整体产品总泄漏率≤1.0×10-8bar·cm3/s;在正常运行、事故和事故后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电气连接功能。优选的,请参考图2,所述压套40上设有二定位槽41,所述定位槽41沿所述压套40的中心轴对称分布。所述定位槽41用于实现和所述外壳10的精准定位。优选的,请参考图2,所述前安装板5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键位51,所述后安装板7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键位71,所述外壳10内设有第一键槽11,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键位51和所述第二键位71收容在所述第一键槽11内。从而实现所述前安装板50和所述后安装板70与所述外壳10的精准定位。优选的,请参考图2和图6,所述插针80包括针体81及分别套设在所述针体81的上第一凸环82和第二凸环83,所述针体81具有第一端部811和第二端部812,所述针体81的直径从所述第一端部811向所述第二端部812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端部811的顶部上设有第一盲孔813,所述第一端部811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通孔814,所述第一通孔814和所述第一盲孔813相导通。所述后安装板7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80相对应的第二通孔72,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凸环82收容于所述第二通孔72,所述第一凸环82与所述第二通孔72嵌合连接。所述插针80和所述后安装板70的连接稳固,不发生位移保证了所述电缆连接器插座良好的的电性功能。所述第一盲孔813与所述后安装板具有第一距离。所述前安装板50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80相对应的第三通孔52,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二凸环83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52,所述第二凸环83与所述第三通孔52互相抵靠。从而,所述插针80和所述前安装板50连接稳固,不会发生位移。优选的,请参考图2、图5和图6,所述界密垫30上还设有多个与所述插针80相对应的限位套31,所述限位套31为类锥形结构,所述限位套31上设有第四通孔311,所述插针80贯穿所述第四通孔311,所述插针80和所述第四通孔311卡合。所述限位套31用于对所述插针80进行定位,同时防止所述插针80长度过长发生振动的现象。优选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依次设有密封圈、压套、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分别和所述密封圈、所述压套、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所述密封圈内设有界密垫,所述界密垫和所述密封圈嵌合,所述压套的一端和所述界密垫相互抵靠,所述压套在径向上远离所述界密垫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前安装板上,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分别和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多个插针依次贯穿所述后安装板、所述密封垫、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界密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连接器插座,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依次设有密封圈、压套、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分别和所述密封圈、所述压套、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所述密封圈内设有界密垫,所述界密垫和所述密封圈嵌合,所述压套的一端和所述界密垫相互抵靠,所述压套在径向上远离所述界密垫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前安装板上,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分别和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后安装板相互抵靠,多个插针依次贯穿所述后安装板、所述密封垫、所述前安装板和所述界密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套上设有二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沿所述压套的中心轴对称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一键位,所述后安装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键位,所述外壳内设有第一键槽,安装完成后,所述第一键位和所述第二键位收容在所述第一键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连接器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包括针体及分别套设在所述针体的上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小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致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