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minothiazole quinolone oxime compound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chemical synthesis technology. As shown in general formula I_II, aminothiazole quinolone oxime compounds have certain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Gram-positive bacteria, Gram-negative bacteria and fungi, and can be used to prepare antibacterial and/or antifungal drugs, thereby extracting for clinical antimicrobial therapy. Providing more efficient and safe drug candidates will help to solve the growing problem of drug resistance, intractable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and emerging harmful microorganisms in clinical treatment. In addition, the aminothiazole quinolone oxime compound of the invention can also be used to prepare DNA embedding agent, and the preparation material is simple, cheap and easy to obtain, the synthesis route is short, and the application in anti-infe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合成
,具体涉及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抗生素和临床合成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正在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全球性问题,并且随着全球多重耐药菌株的增多,医疗系统负担日益加重。据估计,到2050年抗生素耐药性将导致每年超过10,000,000人的死亡,这对疾病治疗构成了巨大挑战。基于此,世界卫生组织发起了一项全球行动计划,呼吁所有国家采取措施应对耐药性微生物,开发新型高效的广谱抗菌药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尤其是一些具有低毒、低耐药性的抗菌药的研发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喹诺酮是一类人工合成的重要的一线广谱抗菌药,具有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给药方便等优点,目前已经被广泛的用于治疗包括肺炎、尿路感染、前列腺炎以及某些类型的感染性腹泻在内的多种疾病。然而,由于该类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已经引发了严重的耐药性问题,以及出现恶心、呕吐、胃肠炎和软骨损伤等副作用。研究表明,喹诺酮的羧基和羰基是引起耐药细菌和多重副作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其羧基的修饰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氨基噻唑 ...
【技术保护点】
1.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结构如通式I‑II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结构如通式I-II所示:式中,R为环丙基、烯丙基、炔丙基、氰乙基、烷基或芳基;R1为烷基或芳基;R2为羟基、烷氧基、苄氧基、胺基、烷基胺或芳基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R为乙基;R1为甲基、对氟苯基、对氯苯基、对甲氧基苯基、2,4-二氟苯基或2,4-二氯苯基;R2为羟基、甲氧基、乙氧基或2,4-二氯苄氧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为下述化合物中的任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药用盐为盐酸盐、硝酸盐或醋酸盐。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中间体III的制备:不同类型的卤代苯基化合物与氯乙酰氯经傅克酰基化反应,再与盐酸甲氧基胺缩合反应即得中间体III;b、中间体IV-1和IV-2的制备:1)中间体IV-1的制备:以原甲酸三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环化后再经N-烷基化、溴化,再与硫脲反应闭环制得氨基噻唑喹诺酮中间体,以所述氨基噻唑喹诺酮中间体为原料,与哌嗪在130℃下于N-甲基吡咯烷酮中反应,即得中间体IV-1;2)中间体IV-2的制备:以原甲酸三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环化再经N-烷基化制得3-乙酰基喹诺酮中间体,再经哌嗪对所述3-乙酰基喹诺酮中间体六位进行亲核取代,然后经Boc保护、溴化,再与硫脲闭环反应制得Boc保护的6-哌嗪取代的氨基噻唑喹诺酮中间体,最后再经脱Boc,即得中间体IV-2;c、中间体V-1和V-2的制备:1)中间体V-1的制备:将中间体IV-1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碱后与氯丙酮在氮气保护下发生反应,即得中间体V-1;2)中间体V-2的制备:将中间体IV-2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碱后与氯丙酮在氮气保护下发生反应,即得中间体V-2;d、通式I所示氨基噻唑喹诺酮肟类化合物的制备:1)将中间体V-1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碱后再与烷氧基胺缩合即得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合,王亮亮,巴绨倪·纳塞亚,陈金平,谢云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