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miconductor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has: a semiconductor layer with first and second planes; a first semiconductor region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type; a second semiconductor region of the second conductive type; a third semiconductor region of the second conductive type clamped between the first semiconductor region and the second semiconductor region; a first well region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type between the first semiconductor region and the first plane; and a second semiconductor region relative to the first well region. The second well region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type leaving; the first contact region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type between the first well region and the first plane; the second contact region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type between the second well region and the first plane; the gate electrodes arranged above the first semiconductor region between the first well region and the second well region; and the source electrodes having the first region connecting with the first contact region and the second contact region. Zone 2; and drain electrod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装置相关申请本申请享受以日本专利申请2017-197705号(申请日:2017年10月11日)为基础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基础申请而包含基础申请的全部的内容。
实施方式涉及半导体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兼顾高耐压与低导通电阻的半导体装置,存在具备在半导体层中交替地排列n型区域与p型区域而成的超结构造(以下也成为“SJ构造”)的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在SJ构造中,通过使n型区域所含的n型杂质量与p型区域所含的p型杂质量相等,从而虚拟地制作非掺杂区域来实现高耐压。同时,能够提高n型区域的杂质浓度,所以能够实现低导通电阻。然而,SJ构造的MOSFET中,有开关动作时的电磁波噪声增大的可能。在MOSFET的关断时,由于n型区域与p型区域急剧耗尽化,从而漏极源极间电容(Cds)以及栅极漏极间电容(Cgd)急剧低降低。因此,漏极电压的时间变化量(dv/dt)以及漏极电流的时间变化量(di/dt)增大。其结果,产生由寄生电感引起的反电动势、以及由寄生电容引起的位移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层,具有第1面与第2面;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第1方向上伸长;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第2导电型的第3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在与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之间夹着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第1导电型的第1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高;第1导电型的第2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高,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阱 ...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11 JP 2017-1977051.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层,具有第1面与第2面;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第1方向上伸长;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第2导电型的第3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在与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之间夹着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第1导电型的第1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高;第1导电型的第2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高,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阱区域而离开;第2导电型的第1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2导电型的第2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的第1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所述第1源区域与所述第2源区域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阱区域高;第2导电型的第3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2导电型的第4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的第2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所述第3源区域与所述第4源区域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2阱区域高;栅电极,具有第1栅区域、第2栅区域、第3栅区域、第4栅区域以及第5栅区域,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所述第1栅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源区域之间的所述第1阱区域之上,所述第2栅区域设置在所述第3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2源区域之间的所述第1阱区域之上,所述第3栅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3源区域之间的所述第2阱区域之上,所述第4栅区域设置在所述第3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4源区域之间的所述第2阱区域之上,所述第5栅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阱区域与所述第2阱区域之间的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之上;第1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1栅区域与所述第1阱区域之间;第2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2栅区域与所述第1阱区域之间;第3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3栅区域与所述第2阱区域之间;第4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4栅区域与所述第2阱区域之间;第5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5栅区域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之间;源电极,具有第1区域与第2区域,所述第1区域与所述第1源区域、所述第2源区域以及所述第1接触区域相接,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第3源区域、所述第4源区域以及所述第2接触区域相接;以及漏电极,与所述第2面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1导电型的第4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在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之间夹着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第1导电型的第5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在与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之间夹着所述第3半导体区域;第1导电型的第3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4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4半导体区域高;第1导电型的第4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5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5半导体区域高;第2导电型的第5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3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以及第2导电型的第6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4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所述第5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5栅区域与所述第3阱区域之间,所述第5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5栅区域与所述第4阱区域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彼此相接,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3半导体区域彼此相接,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4半导体区域彼此相接,所述第3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5半导体区域彼此相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层为单晶硅。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导电型为p型,所述第2导电型为n型。6.一种半导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半导体层,具有第1面与第2面;第1导电型的第1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第1方向上伸长;第2导电型的第2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第2导电型的第3半导体区域,设置在所述半导体层中,在所述第1方向上伸长,在与所述第2半导体区域之间夹着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第1导电型的第1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高;第1导电型的第2阱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半导体区域高,且在所述第1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1阱区域而离开;第2导电型的第1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2导电型的第2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的第1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第1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的、所述第1源区域与所述第2源区域之间,第1导电型杂质浓度比所述第1阱区域高;第2导电型的第3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2导电型的第4源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阱区域与所述第1面之间;第1导电型的第2接触区域,设置在所述第2阱区域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浩明,小野升太郎,一条尚生,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电子元件及存储装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