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80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包括焊接座、固定柱、上气缸、下气缸、限位螺杆、限位套、限位板、导向杆和上模固定座,焊接座上方左右侧安装两根空心的固定柱,两根固定柱之间安装上气缸、下气缸,上气缸活塞杆向上伸出连接限位螺杆,限位板中心处安装限位套,限位板左右侧固定安装导向杆,导向杆尾端穿过固定柱连接上模固定座两侧,下气缸活塞杆向下穿过焊接座连接上模固定座中部,下气缸驱动上模下移焊接极耳完毕后,上气缸再驱动上模上移,使上模与极耳极片不再紧密接触,上模发生超声波使极片极耳震落脱模,解决了焊模与极耳极片紧密接触状态下二次发生超声波,极耳极片依然粘模而造成的虚焊、损坏极片等问题,提升产品合格率。

An Anti-sticking Die Mechanism for Polar Ear Welding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nti-sticking die mechanism for polar ear welding, which comprises a welding seat, a fixed column, an upper cylinder, a lower cylinder, a limit screw, a limit sleeve, a limit plate, a guide rod and an upper die fixing seat. Two hollow fixed columns are install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welding seat, and an upper cylinder and a lower cylinder are installed between the two fixed columns. The piston rod of the upper cylinder extends upward to connect the limit screw and the limit plate fixing seat. Limit sleeve is installed in the center, guide rod is fix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limit plate, guide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two sides of the upper die fixing seat through the fixed column at the end of the guide rod, piston rod of the lower cylinder is downward through the welding seat to connec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upper die fixing seat, and after the lower cylinder drives the upper die to move downward, the upper cylinder drives the upper die to move upward again, so that the upper die and the pole piece of the pole ear are no longer in close contact, The problem of virtual welding and damage of the pole plate caused by the second ultrasonic wave when the welding die is in close contact with the pole plate is solved, and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product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制片机,是将成卷极耳、极片,胶纸放置在机器上,自动完成极耳焊接,极耳包胶,极片贴胶,并按工艺要求将极片裁切成设定的长度或收成卷料的一种自动化设备,在极片的加工工程中,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都有正负两极极片01,正负极片01都需要引极耳02出来充放电,极耳02是通过超声波焊接到极片01上的,极耳02在焊接时会出现粘连上模或极片粘连下模的情况,传统的脱模方式是等待极耳焊接牢固后,上模再次发生超声波,使极耳脱模,但二次超声后由于上模并没有离开下模所以依然有粘模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粘模后上模抬起拉断极片或撕破极片,造成焊接不良,产品报废,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能有效解决防止极耳粘贴上模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包括焊接座、固定柱、上气缸、下气缸、限位螺杆、限位套、限位板、导向杆和上模固定座,焊接座上方左右侧安装两根空心的固定柱,两根固定柱之间安装上气缸、下气缸,上气缸、下气缸的活塞活动方向相反,上气缸的活塞行程小于下气缸的活塞行程,上气缸活塞杆向上伸出连接限位螺杆,限位板中心处安装限位套,限位套为内凹结构,限位套的位置与限位螺杆的位置相对应,限位板左右侧固定安装导向杆,导向杆向下滑动连接固定柱,导向杆尾端穿过固定柱连接上模固定座两侧,下气缸活塞杆向下穿过焊接座连接上模固定座中部,上模固定座底部安装能发出超声波的上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驱动上气缸启动的气源压力大于驱动下气缸启动的气源压力。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上气缸的活塞行程是10mm,下气缸的活塞行程是3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杆外周侧套装轴承,轴承位于固定柱中。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安装有感应螺杆,固定柱安装有与感应螺杆位置相配合的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设计合理,下气缸驱动上模下移焊接极耳完毕后,上气缸再驱动上模上移,使上模与极耳极片不再紧密接触,上模再次发生超声波使极片极耳震落脱模,实现防粘模的目的,解决了焊模与极耳极片紧密接触状态下二次发生超声波,极耳极片依然粘模而造成的虚焊、损坏极片等问题,提升产品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极片、极耳的配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2和3所示,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包括焊接座1、固定柱2、上气缸3、下气缸4、限位螺杆5、限位套6、限位板7、导向杆8和上模固定座9,焊接座1上方左右侧安装两根空心的固定柱2,两根固定柱2之间安装上气缸3、下气缸4,上气缸3、下气缸4的活塞活动方向相反,上气缸3的活塞行程小于下气缸4的活塞行程,上气缸活塞杆向上伸出连接限位螺杆5,限位套6安装在限位板6中心处,限位套6为内凹结构避免限位板7下移时发生干涉,限位套6的位置与限位螺杆5的位置相对应,限位板6左右侧固定安装导向杆8,导向杆8向下滑动连接固定柱2,导向杆8尾端穿过固定柱2连接上模固定座9两侧,下气缸活塞杆向下穿过焊接座1连接上模固定座9中部,上模固定座9底部安装能发出超声波的上模10。具体的,上气缸3的活塞行程是10mm,下气缸4的活塞行程是30mm,两者活塞行程相差大,驱动上气缸3启动的气源压力大于驱动下气缸4启动的气源压力,保证下气缸4驱动模具合模后,上气缸3有足够大的力克服下气缸4的作用力驱动上模10上移。具体的,导向杆8外周侧套装轴承11,轴承11位于固定柱2,使导向杆8上下滑动时更平稳,限位板6安装有感应螺杆12,固定柱2安装有与感应螺杆12位置相配合的传感器13,限位板6移动时带动感应螺杆12移动,传感器13通过检测感应螺杆12来检测上模10下压的位置。工作原理:下气缸4的活塞杆向下伸出驱动上模固定座9下移,上模固定座9带动上模10下移,上模10盖合下模14实现合模,上模10发出超声波使极耳焊接到极片上,同时,上模固定座9会驱动限位板7下移,限位板7带动限位套6下移,由于限位套6为内凹结构,限位套6会避开限位螺杆5不会发生干涉,焊接完成后,上气缸3的活塞杆向上伸出驱动限位螺杆5上移,限位螺杆5移动一段空行程后与限位套6相接触,限位螺杆5顶着限位套6上移,限位套6驱动限位板7上移,限位板7通过导向杆8驱动上模固定座9上移,上模固定座9驱动上模10上移,上气缸3的活塞行程小于下气缸4的活塞行程,上模10抬起0.2MM-0.5MM左右的距离与下模14分离,上模10再次发出超声波使极片极耳震落脱模,脱模完毕后下气缸4驱动上模10复位,焊接全过程完成,生产效率高,不会出现极耳粘模现象,保证产品品质。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座、固定柱、上气缸、下气缸、限位螺杆、限位套、限位板、导向杆和上模固定座,焊接座上方左右侧安装两根空心的固定柱,两根固定柱之间安装上气缸、下气缸,上气缸、下气缸的活塞活动方向相反,上气缸的活塞行程小于下气缸的活塞行程,上气缸活塞杆向上伸出连接限位螺杆,限位板中心处安装限位套,限位套为内凹结构,限位套的位置与限位螺杆的位置相对应,限位板左右侧固定安装导向杆,导向杆向下滑动连接固定柱,导向杆尾端穿过固定柱连接上模固定座两侧,下气缸活塞杆向下穿过焊接座连接上模固定座中部,上模固定座底部安装能发出超声波的上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耳焊接防粘模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座、固定柱、上气缸、下气缸、限位螺杆、限位套、限位板、导向杆和上模固定座,焊接座上方左右侧安装两根空心的固定柱,两根固定柱之间安装上气缸、下气缸,上气缸、下气缸的活塞活动方向相反,上气缸的活塞行程小于下气缸的活塞行程,上气缸活塞杆向上伸出连接限位螺杆,限位板中心处安装限位套,限位套为内凹结构,限位套的位置与限位螺杆的位置相对应,限位板左右侧固定安装导向杆,导向杆向下滑动连接固定柱,导向杆尾端穿过固定柱连接上模固定座两侧,下气缸活塞杆向下穿过焊接座连接上模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军李雪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泓宇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