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榫卯结构的多功能案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046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0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榫卯结构的多功能案几,包括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Z方向支架,桌面,置杯槽,所述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Z方向支架通过孔明锁榫卯结构正交固定,所述桌面与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Z方向支架通过插接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改良的榫卯结构将红酒架和茶几功能组合,满足了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而采用传统元素的榫卯连接,使茶几具备可拆卸功能,更加方便收纳与运输。

Multifunctional Cases of a Tenon-mortis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functional case of tenon-mortise structure, including X-direction bracket, Y-direction bracket, Z-direction bracket, desktop, cup groove. The X-direction bracket, Y-direction bracket and Z-direction bracket are orthogonally fixed through the hole-open lock mortise structure, and the desktop is fixed by insertion with X-direction bracket, Y-direction bracket and Z-direction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combines the functions of the red wine rack and the tea table by using the improved mortise structure to meet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users, and uses the mortise and tenon connec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to make the tea table have the disassembly function and more convenient to receive and trans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榫卯结构的多功能案几
本技术涉及家居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改良的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
技术介绍
家具设计是设计门类的一个重要的分支,现代家具功能重叠较多,多件功能重叠的家具浪费金钱,浪费空间,对空间较小的户型来说,空间的有效利用率也随之降低;现代家具多采用铆钉连接,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正在被逐渐遗忘,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家具相结合已成为家具设计领域讨论的热点之一。目前,建筑与家具的榫卯构件连接方式有以下几种:1、传统榫卯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这种组合可有效限制木件之间向各个方向的扭动。常见的有:明榫:也称过榫,榫从眼中穿出来与外边平,在外侧面可明显见到榫头,榫头中间还可见到木销的痕迹,其优点是榫头深而实,可在榫头中间加木销,如果构件收缩,榫头或木销容易松动滑落,影响构件连接的牢固性。暗榫:也称半榫,其优点是美观,不影响木面木纹的整体效果,缺点是容易产生虚榫,即眼深而榫短,或眼大而榫小,从而影响结合牢度和耐固性。2、孔明锁,也叫八卦锁,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构件固定结合器,其形式多样,装配复杂,不易拆卸。缺点是每个构件通过旋转才能锁住,虽然不易拆卸,但木构件容易松动。因此,开发一种既能占用空间小,又具备中华特色的榫卯结构家具是目前家具设计的亮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榫卯结构的多功能案几,本一种榫卯结构的多功能案几采用新型榫卯结构实现了传统元素与现代家具的结合。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包括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Z方向支架、桌面、置杯槽;所述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和Z方向支架通过榫卯结构正交固定,所述桌面与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Z方向支架通过插接固定,所述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和Z方向支架3均为相同正方横断面的柱体;X方向支架包括上卯和下榫两部分;所述下榫包括用于插接的穿梁,所述穿梁上设置有倒梯形的第一榫头、第二榫头;所述上卯设置有与穿梁相匹配的凹型L字榫槽,所述L字榫槽的两边开设有与第一榫头、第二榫头相匹配的第一燕尾槽、第二燕尾槽;所述Y方向支架在X方向设置有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所述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设有第三燕尾槽;所述Y方向支架在Z方向设置有Z维向沉槽插口;所述Z方向支架在X方向设置有X维向第二沉槽插口,所述X维向第二沉槽插口设置有第四燕尾槽;所述Z方向支架在Y方向设置有Y维向沉槽插口;所述穿梁分别通过Z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所述第一榫头分别通过第四燕尾槽、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二榫头分别通过第三燕尾槽、第二燕尾槽,实现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和Z方向支架的正交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和Z方向支架均为实木成型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接的Y方向支架、Z方向上以及X支架上卯上开设燕尾槽,当下榫穿梁上的榫头与上述构件开设的燕尾槽对接后,加强了穿梁的水平抗拨榫能力。2.采用传统榫卯结构,将红酒架与茶几的功能需求,实现功能组合,采用传统元素榫卯连接,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新的思路。3.所有固定件均采用榫卯来进行,另行增设倒梯形榫卯结构,可以有效连接对接的榫头,此外这种结构的连接方式可以显著分散茶几在受到剧烈冲击时榫卯节点之间出现的应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榫卯结构多功能茶几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榫卯结构多功能茶几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X方向支架的上卯和下榫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和Z方向支架拼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一种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包括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Z方向支架3、桌面4、置杯槽5;所述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通过榫卯结构正交固定,所述桌面与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Z方向支架3通过插接固定,所述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均为相同正方横断面的柱体;X方向支架1包括上卯6和下榫7两部分;所述下榫7包括用于插接的穿梁8,所述穿梁8上设置有倒梯形的第一榫头10、第二榫头20;所述上卯6设置有与穿梁8相匹配的凹型L字榫槽9,所述L字榫槽9的两边开设有与第一榫头10、第二榫头20相匹配的第一燕尾槽11、第二燕尾槽18;所述Y方向支架2在X方向设置有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16,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16的沉入深度为1/2边长、宽度为整边长,所述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16设有第三燕尾槽19;所述Y方向支架2在Z方向设置有Z维向沉槽插口17,Z维向沉槽插口17的沉入深度、宽度均为1/2边长;所述Z方向支架3在X方向设置有X维向第二沉槽插口14,X维向第二沉槽插口14的沉入深度为1/2边长,宽度为整边长,所述X维向第二沉槽插口14设置有第四燕尾槽13;所述Z方向支架3在Y方向设置有Y维向沉槽插口15,Y维向沉槽插口15的沉入深度为1/2边长,宽度为1/2边长;所述穿梁8分别通过Z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所述第一榫头10分别通过第四燕尾槽13、第一燕尾槽11;所述第二榫头20分别通过第三燕尾槽19、第二燕尾槽18,实现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的正交固定。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X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和Z方向支架均为实木成型材料。酒杯22在不使用时,酒杯口可以朝下,酒杯细长的腿部可以嵌入置杯槽5中,酒杯的底座21卡在桌面4上不会掉落,不但卫生而且使用时取用方便。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三者的交叉部位上部23可以放置酒瓶。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Y方向支架2的Z维向沉槽插口17由Z方向支架3的Y维向沉槽插口15向下插入,在与Z方向支架3的Y维向沉槽插口15吻合的同时,Y方向支架2的X维沉槽插口16亦与Z方向支架3的主柱体吻合,如图4所示;步骤二、X方向支架1的穿梁8依次穿过Z方向支架3的X维沉槽插口14和Y方向支架2的X维沉槽插口16,并通过倒梯形第一榫头10、第二榫头20与第一燕尾槽11、第二燕尾槽18吻合相插,随后,再将X方向支架1的上卯6与穿梁8按穿梁8与凹型L字榫槽9结构要求进行组装,如图4所示;步骤三,将剩余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重复上述步骤一、二,得到所述多功能茶几的支架结构,上述榫卯结构组装过程中,每一种组件即是紧固件,也是相邻的孔明榫卯结构之间的连接件,形成多功能茶几的支架结构;步骤四:将桌面通过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Z方向支架3通过插接固定,最终完成了本实施例中改良的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如图1所示。本研究课题组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改良型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在冲击模拟平台上进行冲击实验,相对于传统的榫卯结构案几而言,本专利技术增加的倒梯形榫卯结构抗冲击能力提升了200%以上。进一步地,将本技术的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在拉伸平台上进行拉伸试验,相对于传统的榫卯结构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倒梯形榫卯结构的抗拉伸能力提升了120%以上。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领域所述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包括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Z方向支架(3)、桌面(4)、置杯槽(5);所述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通过榫卯结构正交固定,所述桌面与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Z方向支架(3)通过插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均为相同正方横断面的柱体;X方向支架(1)包括上卯(6)和下榫(7)两部分;所述下榫(7)包括用于插接的穿梁(8),所述穿梁(8)上设置有倒梯形的第一榫头(10)、第二榫头(20);所述上卯(6)设置有与穿梁(8)相匹配的凹型L字榫槽(9),所述L字榫槽(9)的两边开设有与第一榫头(10)、第二榫头(20)相匹配的第一燕尾槽(11)、第二燕尾槽(18);所述Y方向支架(2)在X方向设置有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16),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16)的沉入深度为1/2边长、宽度为整边长,所述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16)设有第三燕尾槽(19);所述Y方向支架(2)在Z方向设置有Z维向沉槽插口(17);所述Z方向支架(3)在X方向设置有X维向第二沉槽插口(14),所述X维向第二沉槽插口(14)设置有第四燕尾槽(13);所述Z方向支架(3)在Y方向设置有Y维向沉槽插口(15);所述穿梁(8)分别通过Z方向支架、Y方向支架,所述第一榫头(10)分别通过第四燕尾槽(13)、第一燕尾槽(11);所述第二榫头(20)分别通过第三燕尾槽(19)、第二燕尾槽(18),实现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的正交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榫卯结构多功能案几,包括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Z方向支架(3)、桌面(4)、置杯槽(5);所述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通过榫卯结构正交固定,所述桌面与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Z方向支架(3)通过插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X方向支架(1)、Y方向支架(2)和Z方向支架(3)均为相同正方横断面的柱体;X方向支架(1)包括上卯(6)和下榫(7)两部分;所述下榫(7)包括用于插接的穿梁(8),所述穿梁(8)上设置有倒梯形的第一榫头(10)、第二榫头(20);所述上卯(6)设置有与穿梁(8)相匹配的凹型L字榫槽(9),所述L字榫槽(9)的两边开设有与第一榫头(10)、第二榫头(20)相匹配的第一燕尾槽(11)、第二燕尾槽(18);所述Y方向支架(2)在X方向设置有X维向第一沉槽插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健徐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