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桩反力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028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桩反力装置,涉及建筑工程检测领域,包括静载试验桩、锚桩、主梁、次梁和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在静载试验桩顶面的中间,所述主梁水平设置在千斤顶的顶部,所述主梁上水平设置有至少两个次梁,所述次梁之间相互平行且次梁均与主梁垂直,所述锚桩对称分布在次梁两端的下方且预埋在地面以下,所述次梁和锚桩之间设置有反力连接组件,所述锚桩上还设置有上拔量观测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千斤顶的加载过程中,通过上拔量观测装置实时观测锚桩的上拔量,将锚桩上拔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试验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桩反力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锚桩反力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各地的土质性能不一,施工质量各异,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可靠性,必须进行桩基静载试验,以测试桩基承载力以及与承载力有关的各项设计计算参数,为设计、施工提供数据。在桩基的静载试验试验方法中,多采用锚桩反力装置进行检测,锚桩反力装置就是将被测试桩周围对称设置的几根锚桩用锚筋与反力梁连接起来,依靠千斤顶将反力架顶起,由被连接的锚桩提供反力。实际中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或成桩工艺的原因(如泥皮过厚等),锚桩的实际抗拔力可能会小于计算值,导致锚桩上拔量过大。但是在工程试验中,需要将锚桩的上拔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上拔量过大千斤顶继续加载甚至会导致锚桩折断或从底面拔出,造成工程损失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桩反力装置,通过在锚桩上设置上拔量观测装置,可在千斤顶的加载过程中,实时观测锚桩的上拔量,将锚桩上拔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试验过程的安全性。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锚桩反力装置,包括静载试验桩、锚桩、主梁、次梁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桩反力装置,包括静载试验桩(1)、锚桩(2)、主梁(3)、次梁(4)和千斤顶(5),所述千斤顶(5)设置在静载试验桩(1)顶面的中间,所述主梁(3)水平设置在千斤顶(5)的顶部,所述主梁(3)上水平设置有至少两个次梁(4),所述次梁(4)之间相互平行且次梁(4)均与主梁(3)垂直,所述锚桩(2)对称分布在次梁(4)两端的下方且预埋在地面以下,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4)和锚桩(2)之间设置有反力连接组件(6),所述锚桩(2)上还设置有上拔量观测装置(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桩反力装置,包括静载试验桩(1)、锚桩(2)、主梁(3)、次梁(4)和千斤顶(5),所述千斤顶(5)设置在静载试验桩(1)顶面的中间,所述主梁(3)水平设置在千斤顶(5)的顶部,所述主梁(3)上水平设置有至少两个次梁(4),所述次梁(4)之间相互平行且次梁(4)均与主梁(3)垂直,所述锚桩(2)对称分布在次梁(4)两端的下方且预埋在地面以下,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4)和锚桩(2)之间设置有反力连接组件(6),所述锚桩(2)上还设置有上拔量观测装置(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桩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拔量观测装置(7)包括螺杆(71)和与螺杆(71)垂直连接的观测杆(72),所述锚桩(2)的侧表面上开设有螺纹孔(21),且所述螺纹孔(21)的轴线垂直于锚桩(2)的侧表面,所述螺杆(71)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锚桩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杆(72)包括套管(721)和滑动设置在套管(721)内的测量杆(722),所述套管(721)通过固定件固定在螺杆(71)的一端,所述测量杆(722)从套管(721)的下端开口处伸出并抵接在地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锚桩反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721)的侧壁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竖直方向的矩形槽(723),所述测量杆(722)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杆(7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元利郝晓红李广策李洪涛史景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华宇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