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出碳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015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出碳系统,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燃烧室与运输绞龙组,所述储料仓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电磁阀,所述储料仓与运输绞龙组之间设有连接筒,所述运输绞龙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运输绞龙与竖直设置的连接筒,所述运输绞龙的首尾相连并通过连接筒组成一个S型的运输绞龙组,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外侧套装有冷却套管,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出料端连接氮气储料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独立全封闭水冷却循环系统使炭和水隔离,比传统的用洒水式降温冷却法更加科学实用;设有运输绞龙组,使冷却套管的长度增加,生物质碳的冷却时间加长,加强冷却效果;设有氮气储料仓,使大颗粒的生物质碳的冷却更加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出碳系统
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出碳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森林覆盖面积也大,每年农作物和果壳及树枝落叶等所产生的生物质秸秆达7亿吨左右,但其利用率仅为20%,而树枝、锯末、稻壳等生物质废弃物也有上亿吨被白白浪费掉,这不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秸秆焚烧),而且也使其失去循环利用的价值,生物质碳化技术能给这些生物质废弃物第二次利用,能最大化的体现它们的自身价值,能高效的将其转化为生物质碳化产物。现在的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系统多采用洒水式降温,不仅给碳增加了湿度而且冷却效果并不是很好,不能完全降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出碳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燃烧室与运输绞龙组,所述储料仓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电磁阀,所述储料仓与运输绞龙组之间设有连接筒,所述运输绞龙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运输绞龙与竖直设置的连接筒,所述运输绞龙的首尾相连并通过连接筒组成一个S型的运输绞龙组,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外侧套装有冷却套管,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出料端连接氮气储料仓。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却套管内设有与其等长的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冷却套管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氮气补气口,所述氮气补气口通过连接管与氮气制造机相连。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氮气储料仓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氮气补气口,所述氮气补气口通过连接管与氮气制造机相连。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氮气储料仓的上部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运输绞龙相连。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氮气储料仓的内壁上设有隔断层,所述隔断层与氮储气料仓的内壁之间设有储水腔。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氮气储料仓的底部呈漏斗状,所述氮气储料仓的最低端设有安装出料阀的出料口。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氮气储料仓上设有压力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独立全封闭水冷却循环系统使炭和水隔离,比传统的用洒水式降温冷却法更加科学实用;2、设有运输绞龙组,使冷却套管的长度增加,生物质碳的冷却时间加长,加强冷却效果;3、设有氮气储料仓,使大颗粒的生物质碳的冷却更加彻底。附图说明下面根据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储料仓及运输绞龙组的外部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氮气储料仓的外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冷却套管的内部结构图。图中:1、储料仓;2、运输绞龙;3、冷却套管;4、连接筒;5、氮气储料仓;6、氮气补气口;7、隔断层;8、出料口;9、进料口;10、压力表;11、冷却盘管;12、入水口;13、出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出碳系统,包括储料仓1,所述储料仓1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燃烧室(图中未示出)与运输蛟龙组,储料仓1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电磁阀,燃烧室内的多个碳化室将碳化后的生物质碳输送到储料仓1里,储料仓1起到集中和储料的作用,储料仓1的底部为漏斗形,储料仓1与运输绞龙组之间设有连接筒4,所述运输绞龙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运输绞龙2与竖直设置的连接筒4,运输绞龙2的首尾相连并通过连接筒4组成一个S型的运输绞龙组,每个运输绞龙2的长度为5米,运输绞龙2之间相互平行,运输绞龙2和连接筒4的外侧套装有冷却套管3,设置多个运输绞龙2可以加长冷却通道的长度,使生物质碳冷却的更加彻底,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出料端连接氮气储料仓5,生物质碳从运输绞龙2出来直接进入氮气储料仓5,并不与外部的空气接触。冷却套管3内设有与其等长的冷却盘管11,冷却盘管11设有入水口12和出水口13,入水口12和出水口13均与管式换热器相连(图中未示出),水资源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冷却套管3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氮气补气口6,氮气补气口6设置在冷却盘管11盘绕的缝隙内,氮气补气口6通过连接管与氮气制造机(图中未示出)相连,运输绞龙2内充满氮气,可以加速降温。氮气储料仓5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氮气补气口6,氮气补气口6通过连接管与氮气制造机相连,氮气储料仓5的内部需要时时补充氮气,保持内部的压力大于大气压,在生物质碳在从出料阀8出去时不会让外部的空气进入到氮气储料仓5内;氮气储料仓5的上部侧面设有进料口9,进料口9与运输绞龙2相连,氮气储料仓5的内壁上设有隔断层7,隔断层7与氮储气料仓5的内壁之间设有储水腔,加强冷却效果,氮气储料仓5的底部呈漏斗状,氮气储料仓5的最低端设有安装出料阀的出料口8,出料阀由电动开关控制,可以随时控制出料时间和出料量,氮气储料仓5上设有压力表10,压力表10的探测端伸入氮气储料仓5的内部,压力表10的显示端位于氮气储料仓5外,工作人员可以时刻看到氮气储料仓5内部的压力,保持仓内的压力大于大气压。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出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燃烧室与运输绞龙组,所述储料仓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电磁阀,所述储料仓与运输绞龙组之间设有连接筒,所述运输绞龙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运输绞龙与竖直设置的连接筒,所述运输绞龙的首尾相连并通过连接筒组成一个S型的运输绞龙组,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外侧套装有冷却套管,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出料端连接氮气储料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物质炭化炉的冷却出碳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燃烧室与运输绞龙组,所述储料仓与燃烧室之间设有电磁阀,所述储料仓与运输绞龙组之间设有连接筒,所述运输绞龙组包括多个水平设置的运输绞龙与竖直设置的连接筒,所述运输绞龙的首尾相连并通过连接筒组成一个S型的运输绞龙组,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外侧套装有冷却套管,所述运输绞龙组的出料端连接氮气储料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出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管内设有与其等长的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盘管设有入水口和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出碳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套管的内壁上均匀设有多个氮气补气口,所述氮气补气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波刘贤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燕泰博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