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国强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98511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座高度调整装置,包括把手、套设在把手上的收纳套和调整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收纳套与调整件的拉线,所述调整件包括滑套和设置在滑套内且可上下移动的调整杆,其中滑套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滑套内壁固定设置空心弹性插销,所述拉线一端固定于连接杆内壁,另一端穿过空心弹性插销侧壁从空心弹性插销和滑套中穿出并连接于收纳套;调整杆侧壁设置有条形通孔和第二限位孔,其中条形通孔与第二限位孔对称设置,第二限位孔具有多个,多个限位孔延调整杆杆长度方向设置;把手的一端具有卡设部以将把手与收纳套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调整装置安装、操作简单、适用与不同形状车把、车座稳定、可在行进中实现高度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
本技术属于自行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是公认的绿色交通工具,随着人们“绿色交通、环保出行”意识的增强,近年来自行车又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为满足不同身材人群的需求,自行车在设计时车座高度一般可上下调整。现有技术中大多调整机构采用将连接车座的连接杆直接插入车架中,通过卡箍加紧固定,此种结构由于连接杆和车架的固定端都是圆筒,容易发生转动现象,导致车座偏离原来方向;卡箍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松动造成骑行过程中车座突然下滑的现象而且一般的卡箍扳手较短、不易扳动,需要较大力气或者使用工具才能将卡箍松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设计了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安装、操作简单、适用与不同形状车把、车座稳定、可在行进中实现高度调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包括把手、套设在把手上的收纳套和调整件,还包括用于连接收纳套与调整件的拉线,所述调整件包括滑套和设置在滑套内且可上下移动的调整杆,其中滑套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滑套内壁固定设置空心弹性插销,所述拉线一端固定于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包括把手(4)、套设在把手(4)上的收纳套(402)和调整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收纳套(402)与调整件的拉线(3),所述调整件包括滑套(1)和设置在滑套(1)内且可上下移动的调整杆(2),其中滑套(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滑套(1)内壁固定设置空心弹性插销(101),所述拉线(3)一端固定于调整杆(2)内壁,另一端穿过空心弹性插销(101)侧壁从空心弹性插销(101)和滑套(1)中穿出并连接于收纳套(402);所述调整杆(2)侧壁设置有条形通孔(201)和第二限位孔(202),其中条形通孔(201)与第二限位孔(202)对称设置,第二限位孔(2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包括把手(4)、套设在把手(4)上的收纳套(402)和调整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收纳套(402)与调整件的拉线(3),所述调整件包括滑套(1)和设置在滑套(1)内且可上下移动的调整杆(2),其中滑套(1)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孔,滑套(1)内壁固定设置空心弹性插销(101),所述拉线(3)一端固定于调整杆(2)内壁,另一端穿过空心弹性插销(101)侧壁从空心弹性插销(101)和滑套(1)中穿出并连接于收纳套(402);所述调整杆(2)侧壁设置有条形通孔(201)和第二限位孔(202),其中条形通孔(201)与第二限位孔(202)对称设置,第二限位孔(202)具有多个,多个限位孔延调整杆(2)杆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把手(4)的一端具有卡设部(401)以将把手(4)与收纳套(402)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弹性插销(101)包括固定段(1011)、插销段(1012)和连接固定段(1011)与插销段(1012)的弹簧(1013),所述固定段(1011)贯穿条形通孔(201)并固定设置在滑套(1)内侧壁,插销段(1012)侧壁设有贯穿孔以穿设拉线(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车座高度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4)侧壁上设有防滑纹(404)和延把手(4)长度方向设置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中旋转设置有助力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周国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