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9777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全钢载重汽车轮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其为钢材轧制而成,其特征在于:由型材的宽度方向从左侧到右侧,分别为凸缘部、胎圈座部一、连接部一、槽部、连接部二、胎圈座部二、扣合部依次连接,所述扣合部为向上翻起的卷边,所述卷边的上轮廓在型材横断面上由导向边A、止口边B和搭合边C构成,所述卷边的底部轮廓包括相互垂直的侧边D和底边E。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1)优化了型材各部的形状和公差,提高产品自身强度和刚度,满足了载重汽车轮辋的市场需求。(2)三件组合式结构,解决了无内胎轮胎装胎困难的问题,防止了使用中的脱圈问题增加了行车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
本技术涉及全钢载重汽车轮辋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装胎方便并且能有效避免轮胎脱圈事故的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
技术介绍
目前全钢载重汽车轮辋的生产已形成GB/T3487-2005汽车轮辋规格系列标准,见图4,该轮辋为一体式结构,包括:大致为圆筒形状的槽部(31)、胎圈座部(32)、连接部(34)、过渡部(35)以及两端的凸缘部(33),槽部(31)两侧沿轮辋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有连接部(34),胎圈座部(32)设置在连接部(34)的轮辋宽度方向上的两边外侧,并且该胎圈座部(32)为大致圆锥环形状,该圆锥环状的胎圈座部(32)的半径比槽部(31)的半径大;凸缘部(33)设置在各胎圈座部(32)的轮辋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其中轮胎安装面(36)与凸缘部(33)根部平齐。在安装无内胎轮胎时,需考虑装胎时无内胎胎圈的入座问题,为避免安装无内胎轮胎时的装胎困难,轮辋直径17.5~24.5英寸规格的一体式轮辋的轮缘宽度H统一被设计为12.7mm。这就造成了轮胎使用中容易出现轮胎从轮辋中脱圈的风险。当载重车辆使用传统的无内胎一体式轮辋时,在载重量超负荷或在标准负荷状态下遇到道路状况不好,使轮胎处于瞬间负荷过大的状态极易造成轮胎从轮辋脱圈,造成交通事故。国内申请号为20132060774.5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真空轮胎钢圈,包括放置轮胎的圈体和卡紧轮胎的锁环,所述锁环上的贴合轮胎面的竖直高度为30mm-80mm,所述圈体上的贴合轮胎面的竖直高度与锁环上的贴合轮胎面的竖直高度相同。通过增加锁环上的贴合轮胎面的竖直高度,使轮胎与钢圈贴合面积显著增加,避免轮胎和钢圈可能发生的脱离,从而达到更加安全的目的。国内申请号为201310656952.4的技术专利提供一种轮辋,用于装配载重22.5吋无内胎使用,解决载重无轮胎使用传统的一体式轮辋时容易出现脱圈的问题,它主要由轮辋座主体、轮辋座副体、O型密封圈、锁紧条四部分组成,通过采用将轮辋座副体安装在轮辋座主体上并采用O型密封圈置于两个轮辋座之间防止漏气,使用锁紧条锁紧轮辋座的形式装配轮胎,突破了一体式轮辋装胎困难的问题,提高了轮缘高度防止轮胎脱圈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优化截面各部的形状和尺寸,提高产品自身强度和刚度,满足载重汽车轮辋的市场需求,针对直径17.5~24.5英寸规格的载重汽车轮辋,凸缘部加高,适应载重汽车的重载、路况差、持续行驶时间长等客观情况,防止脱圈风险。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其为钢材轧制而成,由型材的宽度方向从左侧到右侧,分别为凸缘部(33)、胎圈座部一(32)、过渡部(35)、连接部一(34)、槽部(31)、连接部二(34’)、胎圈座部二(32’)和扣合部(37)依次连接,扣合部(37)为向上翻起的卷边,卷边的上轮廓在型材横断面上由导向边A、止口边B、搭合边C、侧边D和底边E构成,胎圈座部一(32)和凸缘部(33)之间的交点一O位于轮胎安装面(36)上,导向边A与胎圈座部二32’之间的交点二O’也位于轮胎安装面(36)上,交点二O’相对轮辋中心线(39)与交点一O镜像对称,所述导向边A与轮胎安装面(36)之间成α角35~40°,导向边A的有效长度为13~15mm;导向边A与止口边B之间的夹角β为42~48°,止口边B的有效长度为8~10mm;止口边B与搭合边C之间的夹角γ为72~76°,搭合边C处于扣合部(37)的盲端,盲端宽度12~15mm;侧边D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L为24~27mm,底边E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M为18~21mm,所述凸缘部(33)的最高处与所述轮胎安装面(36)的距离H为30~50mm。所述凸缘部(33)、胎圈座部一(32)、过渡部(35)、连接部一(34)、槽部(31)、连接部二(34’)和胎圈座部二(32’)的厚度为8~12.5mm,各部相接处倒圆角R1mm~R18mm。以胎圈座部一(32)和凸缘部(33)之间连接处背面的拐点F为中心,分别向两边延伸12~16mm处,厚度由中心的12~13.5mm到延伸终点8~9mm厚度的连续平滑过渡带,所述过渡带位于型材的底面上。所述扣合部(37)的型材厚度为12~13.5mm。所述槽部(31)底面设有宽48~59mm,深0.5~1mm的减薄带。所述扣合部(37)结构的优选值为:所述导向边A与轮胎安装面(36)之间成α角36±1°,导向边A的有效长度为13~14mm;导向边A与止口边B之间的夹角β为44±1°,止口边B的有效长度为8~9mm;止口边B与搭合边C之间的夹角γ为74±1°,搭合边C处于扣合部37的盲端,盲端宽度12~13mm;侧边D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L为25~26mm,底边E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M为19~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3)优化了型材各部的形状和公差,提高产品自身强度和刚度,适应载重汽车的重载、路况差、持续行驶时间长、速度快等客观情况,满足了载重汽车轮辋的市场需求。(2)该轮辋型钢用于三件式组合轮辋,因为提高了轮缘高度,轮胎安装后能防止使用过程的脱圈问题,增加了行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组合式汽车无内胎轮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I处局部放大图。图4是现有技术一体式全钢载重汽车轮辋截面示意图。图中:1-轮辋体、2-挡圈、3-轮辐、31-槽部,32-胎圈座部,33-凸缘部,34-连接部,35-过渡部,36-轮胎安装面,37-扣合部,38-过渡带,39-轮辋中心线,40-减薄带,41-气门孔,42-锪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制备方法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是本技术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实施例示意图,其为钢材轧制而成,由型材的宽度方向从左侧到右侧,分别为凸缘部33、胎圈座部一32、过渡部35、连接部一34、槽部31、连接部二34’、胎圈座部二32’和扣合部37依次连接,扣合部37为向上翻起的卷边,卷边的上轮廓在型材横断面上由导向边A、止口边B、搭合边C、侧边D和底边E构成,胎圈座部一32和凸缘部33之间的交点一O位于轮胎安装面36上,导向边A与胎圈座部二32’之间的交点二O’也位于轮胎安装面36上,交点二O’相对轮辋中心线39与交点一O对称,导向边A与轮胎安装面36之间成α角36°,导向边A的有效长度为13~14mm;导向边A与止口边B之间的夹角β为44°,止口边B的有效长度为8~9mm;止口边B与搭合边C之间的夹角γ为74°,搭合边C处于扣合部37的盲端,盲端宽度12~13mm;侧边D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L为25.6mm,底边E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M为19.4mm。凸缘部33最外缘与轮胎安装面36间距P为30~32mm,交点一O与交点二O’的距离N对应轮胎的规格(9.5英寸≈241.3mm)。侧边D与底边E之间的圆角R1为10mm,侧边D与搭合边C之间的圆角R2为3mm,止口边B和搭合边C之间的圆角R3为2mm,止口边B与导向边A之间的圆角R4为2mm,导向边A与胎圈座部二32’之间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其为钢材轧制而成,其特征在于,由型材的宽度方向从左侧到右侧,分别为凸缘部(33)、胎圈座部一(32)、过渡部(35)、连接部一(34)、槽部(31)、连接部二(34’)、胎圈座部二(32’)和扣合部(37)依次连接,扣合部(37)为向上翻起的卷边,卷边的上轮廓在型材横断面上由导向边A、止口边B、搭合边C、侧边D和底边E构成,胎圈座部一(32)和凸缘部(33)之间的交点一O位于轮胎安装面(36)上,导向边A与胎圈座部二(32’)之间的交点二O’也位于轮胎安装面(36)上,交点二O’相对轮辋中心线(39)与交点一O镜像对称,所述导向边A与轮胎安装面(36)之间成α角35~40°,导向边A的有效长度为13~15mm;导向边A与止口边B之间的夹角β为42~48°,止口边B的有效长度为8~10mm;止口边B与搭合边C之间的夹角γ为72~76°,搭合边C处于扣合部(37)的盲端,盲端宽度12~15mm;侧边D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L为24~27mm,底边E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M为18~21mm,所述凸缘部(33)的最高处与所述轮胎安装面(36)的距离H为30~50mm。

【技术特征摘要】
1.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其为钢材轧制而成,其特征在于,由型材的宽度方向从左侧到右侧,分别为凸缘部(33)、胎圈座部一(32)、过渡部(35)、连接部一(34)、槽部(31)、连接部二(34’)、胎圈座部二(32’)和扣合部(37)依次连接,扣合部(37)为向上翻起的卷边,卷边的上轮廓在型材横断面上由导向边A、止口边B、搭合边C、侧边D和底边E构成,胎圈座部一(32)和凸缘部(33)之间的交点一O位于轮胎安装面(36)上,导向边A与胎圈座部二(32’)之间的交点二O’也位于轮胎安装面(36)上,交点二O’相对轮辋中心线(39)与交点一O镜像对称,所述导向边A与轮胎安装面(36)之间成α角35~40°,导向边A的有效长度为13~15mm;导向边A与止口边B之间的夹角β为42~48°,止口边B的有效长度为8~10mm;止口边B与搭合边C之间的夹角γ为72~76°,搭合边C处于扣合部(37)的盲端,盲端宽度12~15mm;侧边D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L为24~27mm,底边E与交点二O’的垂直距离M为18~21mm,所述凸缘部(33)的最高处与所述轮胎安装面(36)的距离H为30~5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车轮用轮辋型钢,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33)、胎圈座部一(32)、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平黄宝瑞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衡业汽车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