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369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该一体化棘轮包括斜齿部以及端面齿部,所述斜齿部与端面齿部一体成型,所述斜齿部包括第一圆柱本体与多个倾斜设置在第一圆柱本体外侧面的第一轮齿,所述端面齿部包括第二圆柱本体与多个设置在第二圆柱本体上端面的第二轮齿,所述第一圆柱本体与第二圆柱本体为一体化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以及相应的生产工艺,改变了以为分体式的结构,极大提高了刹车系统的稳定性,简化了工艺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刹车自动调整臂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
技术介绍
汽车制动车间隙自动调整臂,俗称刹车间隙自动调整臂,简称自动调整臂,能自动、及时地调整由磨损而增大的间隙,使制动间隙始终保持在设计范围内,在调整臂中需要使用到棘轮机构,目前车用自动调整臂所用棘轮结构为分体式,斜齿部与端齿部之间通过过盈配合压装,如果过盈太大产品在装配使用过程中易开裂导致总成失效,刹车失控;过盈太小,在装配使用过程中易打滑导致总成失效,刹车失控,在产品的生产装配过程中,这个配合间隙无法稳定的达到要求,而且该产品生产需要专用设备进行压装,费时费工,生产成本较高且无法稳定的达到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成型的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包括斜齿部以及端面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部与端面齿部一体成型,所述斜齿部包括第一圆柱本体与多个倾斜设置在第一圆柱本体外侧面的第一轮齿,所述端面齿部包括第二圆柱本体与多个设置在第二圆柱本体上端面的第二轮齿,所述第一圆柱本体与第二圆柱本体为一体化结构。该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第一圆柱本体与第二圆柱本体中部设置有柱状通孔,所述柱状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从第二圆柱本体内延伸至第一圆柱本体内,所述第一通孔从第二通孔的尾部延伸至第一圆柱本体的底部,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的直径。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二轮齿呈圆环状设置在第二圆柱本体上端面的边缘。本技术还提供该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选取规定直径的短棒钢材作为原材料,并对其进行退火处理;S2:对退火处理之后的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球化体分级大于4级,硬度在80~100HRB之间;S3:对通过检验标准的原材料进行磨外圆处理,从端部往下沿外圆切除部分形成第二圆柱本体,第二圆柱本体底部的部分构成第一圆柱本体,S4:对S3后原材料的第一圆柱本体侧面部分进行滚斜齿加工,将第一圆柱本体加工成圆柱斜齿状态;S5:对S4后原材料进行钻孔,先按照第一通孔的直径贯穿第一圆柱本体与第二圆柱本体,然后以第二通孔的直径从第二圆柱本体的上端面往下钻孔直至第一圆柱本体内部,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S6:对S5后原材料的第二圆柱本体的端面进行滚齿加工,先利用车刀对第二圆柱本体端面进行切削,在第二圆柱本体端面中部形成一个圆柱形的凹槽,然后利用滚齿机对第二圆柱本体端面剩余呈圆环状的部分进行滚齿,将第二圆柱本体加工呈端面棘轮状,形成初成品;S7:对初成品进行碳氮共渗热处理并进行检验挑选,对合格的初成品进行表面去毛刺处理,形成成品。又或者,可以采用如下生产工艺:S1:选取规定直径的短棒钢材作为原材料,并对其进行退火处理;S2:对退火处理之后的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球化体分级大于4级,硬度在80~100HRB之间;S3:对通过检验标准的原材料按照比例通过标记将其分成第一圆柱本体与第二圆柱本体两部分;S4:对S3后原材料进行钻孔,先按照第一通孔的直径贯穿第一圆柱本体与第二圆柱本体,然后以第二通孔的直径从第二圆柱本体的上端面往下钻孔直至第一圆柱本体内部,第二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S5:对S3后原材料侧面周身进行滚斜齿加工,将原材料加工成圆柱斜齿状态;S6:对S5后的原材料进行外圆切削,将位于第二圆柱本体上的斜齿削去;S7:对S6后的第二圆柱本体的端面进行滚齿加工,先利用车刀对第二圆柱本体端面进行切削,在第二圆柱本体端面中部形成一个圆柱形的凹槽,然后利用滚齿机对第二圆柱本体端面剩余呈圆环状的部分进行滚齿,将第二圆柱本体加工呈端面棘轮状,形成初成品;S8:对初成品进行碳氮共渗热处理并进行检验挑选,对合格的初成品进行表面去毛刺处理,形成成品。其中,所述碳氮共渗热处理的标准为:碳氮共渗硬化层深度在0.1~0.5mm,硬度在40~60HRC。本技术的意义在于,第一,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采用了一体式的结构,不会出现分体结构两者连接不稳固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棘轮结构的稳定性,继而提高了行车安全。第二,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采用一体化结构的生产工艺,省略了原先加压的步骤,节约了购买特定加压设备的成本,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三,本技术提供的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的生产工艺,采用的设备都是原先生产该棘轮所需要的通用的机床、滚齿机等机械,避免了额外的购买设备的支出,且生产过程简单可控,产品质量远高于原先的分体式产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包括斜齿部1以及端面齿部2,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部1与端面齿部2一体成型,所述斜齿部1包括第一圆柱本体11与多个倾斜设置在第一圆柱本体11外侧面的第一轮齿12,所述端面齿部2包括第二圆柱本体21与多个设置在第二圆柱本体21上端面的第二轮齿22,所述第一圆柱本体11与第二圆柱本体21为一体化结构,多个所述第二轮齿22呈圆环状设置在第二圆柱本体21上端面的边缘。其中,第一圆柱本体11与第二圆柱本体21中部设置有柱状通孔用以插接轴件,所述柱状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通孔3与第二通孔4,所述第二通孔4从第二圆柱本体21内延伸至第一圆柱本体11内,所述第一通孔3从第二通孔4的尾部延伸至第一圆柱本体11的底部,所述第一通孔3的直径小于第二通孔4的直径。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生产工艺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取外圆直径为16Cm、长度在8cm左右的短棒钢材作为原材料,钢材选用45号钢,对其进行退火处理;步骤2:对退火处理之后的原材料进行检验,检验标准为球化体分级大于4级,硬度在80~96HRB之间;步骤3:对通过检验标准的原材料进行磨外圆处理,从端部往下沿外圆切除部分形成第二圆柱本体,第二圆柱本体底部的部分构成第一圆柱本体,第一圆柱本体的高度在7cm左右,第二圆柱本体的高度在1cm左右;步骤4:对步骤3后原材料的第一圆柱本体11侧面部分进行滚斜齿加工,将第一圆柱本体11加工成圆柱斜齿状态,滚斜齿标准为螺旋角在45°左右且螺旋方向为左,齿数为10,法向模数为1,端面压力角为20°,啮合中心距为20cm,此时配对的齿轮的齿数为18;步骤5:对步骤4后原材料进行钻孔,先按照第一通孔3的直径贯穿第一圆柱本体11与第二圆柱本体21,然后以第二通孔4的直径从第二圆柱本体21的上端面往下钻孔直至第一圆柱本体11内部,第二通孔4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3的直径,第一通孔的直径为3c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4cm;步骤6:对步骤5后原材料的第二圆柱本体21的端面进行滚齿加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 包括斜齿部以及端面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部与端面齿部一体成型,所述斜齿部包括第一圆柱本体与多个倾斜设置在第一圆柱本体外侧面的第一轮齿,所述端面齿部包括第二圆柱本体与多个设置在第二圆柱本体上端面的第二轮齿,所述第一圆柱本体与第二圆柱本体为一体化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包括斜齿部以及端面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齿部与端面齿部一体成型,所述斜齿部包括第一圆柱本体与多个倾斜设置在第一圆柱本体外侧面的第一轮齿,所述端面齿部包括第二圆柱本体与多个设置在第二圆柱本体上端面的第二轮齿,所述第一圆柱本体与第二圆柱本体为一体化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调整臂用一体化棘轮,所述第一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荣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隆本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