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子豪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7865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学气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向便携式氯化氢发生装置的进液管内分别注入浓硫酸和稀盐酸,浓硫酸和稀盐酸经由摆杆的出液口流向下方,落到导流杆上;浓硫酸和稀盐酸在导流杆上方进行初步混合,发生反应得到氯化氢气体和稀硫酸,同时产生热量;生成的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进入筒体顶端的通孔,推动滑块上移直至滑块下端进入凹槽内,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经由凹槽进入出气管后收集起来,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浓硫酸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以及氯化氢气体来实现浓硫酸和稀盐酸充分混合反应,加速氯化氢的生成速率,提高生成氯化氢气体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学气体制备
,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的工艺。
技术介绍
氯化氢,是一种无色非可燃性气体,有极刺激气味,比重大于空气,遇潮湿的空气产生白雾,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医药工业中常用到HCL气体,主要是用加热、加浓硫酸等将浓盐酸中的氯化氢挥发出来,再经滤除水汽而得的。现有的氯化氢制备工艺中,将稀盐酸加热使氯化氢挥发出来,同时会带出大量水汽,存在干燥困难的问题;而且气体生成不易控制,储存存在较大问题,而将浓硫酸加入稀盐酸中,由于浓硫酸有强吸水性,且与水混合时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氯化氢大量挥发可制备氯化氢气体;但生成的氯化氢气体量不易控制,易造成容器内压力过大,同时产生的热量容易散到空气中,造成资源浪费。因此,需要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气体的工艺,以实现氯化氢气体的简便制备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的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浓硫酸和稀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氯化氢气体和生成的热量,节能环保,提高生成氯化氢气体的效率。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向便携式氯化氢发生装置的进液管内分别注入浓硫酸和稀盐酸,浓硫酸和稀盐酸经由摆杆的出液口流向下方,落到导流杆上;S2:将S1中流下的浓硫酸和稀盐酸在导流杆上方进行初步混合,发生反应得到氯化氢气体和稀硫酸,同时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可以对筒体以及柱筒加热;S3:将S2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进入筒体顶端的通孔,推动滑块上移直至滑块下端进入凹槽内,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经由凹槽进入出气管后收集起来,剩余的溶液经由导流孔流向下方,滑块上移的过程中,滑块底部的拉绳拉动拉杆向上运动,拉杆带动塔形盖上移,从而增加塔形盖向上移动的次数,进而增加导流杆的抖动次数,使得导流杆上方的混合溶液更加充分的混合,提高生成氯化氢的效率;S4:对S3中流下的溶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后产生的热量对筒体加热,同时对柱筒内的水加热使其蒸发,柱筒内的一部分水蒸气通过进气管进入螺旋管道内,对保温环加热,保温环持续对筒体加热促进浓硫酸与稀盐酸反应,一部分水蒸气推动塔形盖上移带动拉杆上移,同时拉杆上的齿环带动摆杆摆动,使摆杆的空腔内溶液甩出时混合更充分,摆杆摆动时挤压搅拌杆对未反应完全的溶液进行搅拌,使溶液混合更充分,同时使得导流杆抖动,使导流杆上方的浓硫酸和稀盐酸溶液混合更充分,加速二者反应速度,提高氯化氢气体的生成效率;S5:在S4中塔形盖上移到一定位置时,塔形盖下端的斜面与斜块的斜面脱离,充分反应后的得到的稀硫酸通过进液口流进存储空腔储存起来,待反应结束后将稀硫酸从排液口排出进行回收;所述S1中的便携式氯化氢反生装置包括筒体、进液管、出气管、横板、斜块、柱筒、塔形盖、拉杆和摆杆;所述横板固连在筒体内壁上且所述横板与筒体底部之间密封成一个存储空腔;所述筒体侧壁底部开有排液口;所述排液口一端连通存储空腔;所述柱筒固连在横板中部,柱筒两侧侧壁上开有出气孔;所述斜块固连在横板两侧且所述斜块与柱筒之间有间隙,斜块侧壁上端设有斜角;所述横板两侧开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上端位于斜块和柱筒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塔形盖位于柱筒上方且所述塔形盖滑动连接在柱筒外壁上,塔形盖两侧侧壁上设有排气孔,塔形盖外壁底部设有斜角,塔形盖上的斜角与斜块上的斜角相匹配,使得塔形盖在静止状态时可以封闭斜块和塔形盖之间的间隙,塔形盖与柱筒之间围成一个密闭空腔;所述拉杆固连在塔形盖顶端中部,拉杆上端等距离设有多个齿环,拉杆顶端和筒体顶端内壁之间设有锥形弹簧,拉杆下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多个导流杆;所述导流杆沿拉杆中心周向均布,导流杆与塔形盖之间设有拉簧,导流杆上开有多个导流孔;所述筒体顶端内壁上沿筒体中心周向均布有多个连杆;所述连杆一端铰接在筒体内壁上,连杆另一端铰接在摆杆中部;所述摆杆内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下方设有多个出液口;所述摆杆一端用钢圈串连,钢圈可以使周向均布的摆杆同步摆动,摆杆上靠近拉杆的一端开有轮齿且轮齿与齿环配合;两个所述进液管关于筒体中心对称布置,进液管穿设于筒体顶端且进液管一端连通摆杆的空腔;所述筒体顶端中部开有通孔;所述出气管与通孔连通。工作时,柱筒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将浓硫酸和稀盐酸分别从筒体顶端两侧的进液管倒入筒体内部,浓硫酸进入摆杆内的空腔从出液口流向下方,同时,稀盐酸经摆杆的空腔从出液口流向下方,在浓硫酸和稀盐酸流向下方的过程中经过导流杆初步混合使二者发生反应,一方面生成氯化氢气体和稀硫酸,另一方面产生热量,氯化氢气体通过筒体顶端中部的通孔进入出气管,由出气管排出收集起来,稀硫酸和未反应完全的浓硫酸和稀盐酸经由导流杆上的导流孔流向下方再次进行充分混合发生反应,反应产生的热量对筒体加热,柱筒内的水受热蒸发,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受热膨胀将柱筒上方的塔形盖向上顶起,塔形盖上方的拉杆随着塔形盖向上运动,拉杆上端固连的齿环带动摆杆向上摆动,拉杆顶端的锥形弹簧受压,当塔形盖被顶起一定高度时,塔形盖下端的斜面与斜块上的斜面脱离,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稀硫酸进入筒体与斜块之间的间隙经由进液口进入存储空腔储存起来,塔形盖继续上滑时,当塔形盖侧壁上的排气孔与柱筒侧壁上的出气孔相对时,塔形盖和柱筒围成的密闭空腔内的气体喷出使得密闭空腔内气压降低,塔形盖在重力以及锥形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滑动直到初始位置,塔形盖上的拉杆随着向下移动,从而带动摆杆向下摆动,当塔形盖与柱筒之间的密闭空腔重新被密闭时,密闭空腔内的气体又会将塔形盖顶起,塔形盖不断被顶起和放下可以使摆杆往复摆动,当浓硫酸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完后将存储空腔内储存的稀硫酸从排液口排出。所述筒体外壁设有保温环;所述保温环内设有螺旋管道;所述螺旋管道下端进口与进气管一端连通;所述进气管另一端穿过筒体侧壁、斜块和柱筒侧壁连通柱筒内部空间。工作时,塔形盖与柱筒围成的密闭空腔内的气体一方面将塔形盖向上顶起,有一部分气体通过进气管通入保温环内的螺旋管道内,对保温环加热从而使保温环可以对筒体加热,加速筒体内浓硫酸与稀盐酸的反应,提高氯化氢的生成速率。所述筒体顶端的通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和拉杆之间设有拉绳,滑块顶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通孔内开有凹槽;所述凹槽的高度大于滑块的高度。工作时,筒体内浓硫酸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流向筒体顶端的通孔,通孔内的滑块被氯化氢气体顶起直到滑块下端进入凹槽内,氯化氢气体通过凹槽流向出气管进行收集,当氯化氢气体经由出气管排出后滑块在重力和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下滑动重新将通孔封闭起来,形成一个循环,滑块被顶起的同时拉绳拉动拉杆向上移动可以辅助塔形盖上移,从而增加塔形盖向上移动的次数,进而增加导流杆的抖动次数,使得导流杆上方的混合溶液更加充分的混合,提高生成氯化氢的效率。所述筒体侧壁上设有多个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中部铰接在筒体的侧壁上;所述搅拌杆上端为圆弧结构,搅拌杆位于摆杆下方。工作时,摆杆在来回摆动时,位于摆杆下方的搅拌杆的圆弧端部受到摆杆端部的挤压发生一定的变形,搅拌杆会摆动一定角度,当摆杆端部与搅拌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向便携式氯化氢发生装置的进液管内分别注入浓硫酸和稀盐酸,浓硫酸和稀盐酸经由摆杆的出液口流向下方,落到导流杆上;S2:将S1中流下的浓硫酸和稀盐酸在导流杆上方进行初步混合,发生反应得到氯化氢气体和稀硫酸,同时产生热量;S3:将S2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进入筒体顶端的通孔,推动滑块上移直至滑块下端进入凹槽内,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经由凹槽进入出气管后收集起来,剩余的溶液经由导流孔流向下方,滑块上移的过程中,滑块底部的拉绳拉动拉杆向上运动,拉杆带动塔形盖上移;S4:对S3中流下的溶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后产生的热量对筒体加热,同时对柱筒内的水加热使其蒸发,柱筒内的一部分水蒸气通过进气管进入螺旋管道内,一部分水蒸气推动塔形盖上移带动拉杆上移,拉杆上的齿环带动摆杆摆动,同时使得导流杆抖动;S5:在S4中塔形盖上移到一定位置时,塔形盖下端的斜面与斜块的斜面脱离,充分反应后的得到的稀硫酸通过进液口流进存储空腔储存起来,待反应结束后将稀硫酸从排液口排出进行回收;所述S1中的便携式氯化氢反生装置包括筒体(1)、进液管(2)、出气管(3)、横板(4)、斜块(5)、柱筒(6)、塔形盖(7)、拉杆(8)和摆杆(9);所述横板(4)固连在筒体(1)内壁上且所述横板(4)与筒体(1)底部之间密封成一个存储空腔(10);所述筒体(1)侧壁底部开有排液口(25);所述排液口(25)一端连通存储空腔(10);所述柱筒(6)固连在横板(4)中部,柱筒(6)两侧侧壁上开有出气孔(61);所述斜块(5)固连在横板(4)两侧且所述斜块(5)与柱筒(6)之间有间隙,斜块(5)侧壁上端设有斜角;所述横板(4)两侧开有进液口(41);所述进液口(41)上端位于斜块(5)和柱筒(6)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塔形盖(7)位于柱筒(6)上方且所述塔形盖(7)滑动连接在柱筒(6)外壁上,塔形盖(7)两侧侧壁上设有排气孔(71),塔形盖(7)外壁底部设有斜角,塔形盖(7)上的斜角与斜块(5)上的斜角相匹配,使得塔形盖(7)在静止状态时可以封闭斜块(5)和塔形盖(7)之间的间隙,塔形盖(7)与柱筒(6)之间围成一个密闭空腔(23);所述拉杆(8)固连在塔形盖(7)顶端中部,拉杆(8)上端等距离设有多个齿环(81),拉杆(8)顶端和筒体(1)顶端内壁之间设有锥形弹簧(24),拉杆(8)下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多个导流杆(11);所述导流杆(11)沿拉杆(8)中心周向均布,导流杆(11)与塔形盖(7)之间设有拉簧(12),导流杆(11)上开有多个导流孔(111);所述筒体(1)顶端内壁上沿筒体(1)中心周向均布有多个连杆(13);所述连杆(13)一端铰接在筒体(1)内壁上,连杆(13)另一端铰接在摆杆(9)中部;所述摆杆(9)内部设有空腔(91);所述空腔(91)下方设有多个出液口(92);所述摆杆(9)一端用钢圈(26)串连;所述钢圈(26)可以使周向均布的摆杆(9)同步摆动;摆杆(9)上靠近拉杆(8)的一端开有轮齿且轮齿与齿环(81)配合;两个所述进液管(2)关于筒体(1)中心对称布置,进液管(2)穿设于筒体(1)顶端且进液管(2)一端连通摆杆(9)的空腔(91);所述筒体(1)顶端中部开有通孔(14);所述出气管(3)与通孔(1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浓硫酸制备氯化氢的工艺,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向便携式氯化氢发生装置的进液管内分别注入浓硫酸和稀盐酸,浓硫酸和稀盐酸经由摆杆的出液口流向下方,落到导流杆上;S2:将S1中流下的浓硫酸和稀盐酸在导流杆上方进行初步混合,发生反应得到氯化氢气体和稀硫酸,同时产生热量;S3:将S2中得到的氯化氢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进入筒体顶端的通孔,推动滑块上移直至滑块下端进入凹槽内,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经由凹槽进入出气管后收集起来,剩余的溶液经由导流孔流向下方,滑块上移的过程中,滑块底部的拉绳拉动拉杆向上运动,拉杆带动塔形盖上移;S4:对S3中流下的溶液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反应后产生的热量对筒体加热,同时对柱筒内的水加热使其蒸发,柱筒内的一部分水蒸气通过进气管进入螺旋管道内,一部分水蒸气推动塔形盖上移带动拉杆上移,拉杆上的齿环带动摆杆摆动,同时使得导流杆抖动;S5:在S4中塔形盖上移到一定位置时,塔形盖下端的斜面与斜块的斜面脱离,充分反应后的得到的稀硫酸通过进液口流进存储空腔储存起来,待反应结束后将稀硫酸从排液口排出进行回收;所述S1中的便携式氯化氢反生装置包括筒体(1)、进液管(2)、出气管(3)、横板(4)、斜块(5)、柱筒(6)、塔形盖(7)、拉杆(8)和摆杆(9);所述横板(4)固连在筒体(1)内壁上且所述横板(4)与筒体(1)底部之间密封成一个存储空腔(10);所述筒体(1)侧壁底部开有排液口(25);所述排液口(25)一端连通存储空腔(10);所述柱筒(6)固连在横板(4)中部,柱筒(6)两侧侧壁上开有出气孔(61);所述斜块(5)固连在横板(4)两侧且所述斜块(5)与柱筒(6)之间有间隙,斜块(5)侧壁上端设有斜角;所述横板(4)两侧开有进液口(41);所述进液口(41)上端位于斜块(5)和柱筒(6)之间的间隙内;所述塔形盖(7)位于柱筒(6)上方且所述塔形盖(7)滑动连接在柱筒(6)外壁上,塔形盖(7)两侧侧壁上设有排气孔(71),塔形盖(7)外壁底部设有斜角,塔形盖(7)上的斜角与斜块(5)上的斜角相匹配,使得塔形盖(7)在静止状态时可以封闭斜块(5)和塔形盖(7)之间的间隙,塔形盖(7)与柱筒(6)之间围成一个密闭空腔(23);所述拉杆(8)固连在塔形盖(7)顶端中部,拉杆(8)上端等距离设有多个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子豪刘云峰汪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谢子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