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768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包括恒流控制模块、闭环反馈电路和调档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通过恒流控制模块和闭环反馈电路进行PWM信号的反馈,实现动态恒流控制,而且能有效减少噪声,实现恒流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LED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由于LED是特性敏感的半导体器件,又具有负温度特性,因而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稳定工作状态和保护,从而产生了驱动的概念。LED器件对驱动电源的要求近乎于苛刻,LED不像普通的白炽灯泡,可以直接连接220V的交流市电。由于LED的光特性通常都描述为电流的函数,而不是电压的函数,光通量(φV)与IF的关系曲线,因此,采用恒流源驱动可以更好地控制亮度。目前市面上LED的恒流驱动大多产用专业的驱动IC,这加大了驱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包括恒流控制模块、闭环反馈电路和调档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MOS管和恒流逻辑单元,所述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进而与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三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比较器、第一晶体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进而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进而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二晶体管、第一稳压管和双稳态逻辑单元,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双稳态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双稳态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双稳态逻辑单元通过第三电容进而与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第十电阻与第一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四电容进而与第一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与地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MOS管为耗尽型NMOS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PN晶体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晶体管为NPN晶体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电容为电解电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通过恒流控制模块和闭环反馈电路进行PWM信号的反馈,实现动态恒流控制,而且能有效减少噪声,实现恒流输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包括恒流控制模块、闭环反馈电路和调档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MOS管T1和恒流逻辑单元,所述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MOS管T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T1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进而与第一MOS管T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T1的源极与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T1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进而与地连接,所述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三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T1的漏极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比较器U1、第一晶体管Q1和第一二极管D1,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进而与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C1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进而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R8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R7进而与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地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调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二二极管D2、第二晶体管Q2、第一稳压管DZ1和双稳态逻辑单元,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双稳态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双稳态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双稳态逻辑单元通过第三电容C3进而与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九电阻R9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通过第十电阻R10与第一稳压管DZ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阴极通过第四电容C4进而与第一稳压管DZ1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阳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端与地连接。本实施例中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应用于LED灯管中,所述第一MOS管T1为耗尽型NMOS管,所述第二晶体管Q2为NPN晶体管,所述第四电容C4为电解电容,通过恒流逻辑单元来控制第一MOS管T1的开与关,并通过第一电阻R1保证电流不会完全被关断,因为恒流逻辑单元是根据电流反馈信息对比设定的基准值而自动开合第一MOS管T1的,具有一定自激振荡的特性,这里第一MOS管T1可视为一个自动调节的可调电阻,因为I=U/R,当U有一定纹波的时候,要保证I的值不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R的值随V的变化而变化——即成为自动调节的可调电阻,这样两者的商,才有机会是常量,也就是LED灯恒流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控制模块、闭环反馈电路和调档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流控制模块、闭环反馈电路和调档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MOS管和恒流逻辑单元,所述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一电阻进而与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与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三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恒流反馈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比较器、第一晶体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三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卓越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