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0545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4: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灯管装置,包括开关电源控制模块、LED模块和恒流反馈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LED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和恒流反馈模块能在具有高功率因素的同时不会出现低频闪烁,而且不需要采用集成IC也能实现,有效减少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LED领域中。

A LED lamp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LED lamp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witch power control module, an LED module and a constant current feedback module. The output end of the switch power control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input end of the LED module, the output end of the LED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constant current feedback module, the first output end of the constant current feedback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input end of the LED module The second output end of the constant current feedback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end of 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ontrol module. The switch power supply control module and constant current feedback modul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prevent low-frequency flicker while having high power factor, and can also be realized without using integrated IC, effectively reducing production cost.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灯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LED灯管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的LED发光芯片已非常成熟,其下游的灯具可谓各式各样,百花齐放。在讨论大的技术背景前,从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要求用电器的功率因素尽可能地高(大于0.9),LED灯管一般为18w,虽然单支瓦数不大,但其应用场景一般是大规模使用的,以一间6000平方的商场计,动辄就要安装3000支以上;这样,功率因素的大小对因电流做功的损耗就有巨大的影响,所以功率因素(PF值)的指标在节能减排的事业中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消费者从用眼健康的角度出发,要求灯具不可出现低频的闪烁,否则极易引起用眼疲劳,特别是在一些如教室,写字楼等场所要求更是严格。然而现在的LED灯管要么具有高功率因素但会出现低频闪烁;要么不会频闪但功率因素不高(一般都在0.65以下)。关于换档调光的功能,已有的产品要实施这个动作都是通过开、关“开关”来触发,它们对关与开的动作时间的间隔有着严格的要求,导致老年人或动作不敏捷的人群在使用调光功能时经常不知所措。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功率因素,且能减少频闪的LED灯管装置。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灯管装置,包括开关电源控制模块、LED模块和恒流反馈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LED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包括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准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入PWM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进而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进而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一稳压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四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十电阻和第五电容进而与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一MOS管和第二比较器,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二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三电阻进而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交流电压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恒流反馈模块包括恒流控制模块、闭环反馈电路和调档控制模块,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调档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恒流控制模块包括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二MOS管和恒流逻辑单元,所述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通过第十五电阻进而与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通过第十六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恒流逻辑单元的第三输出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闭环反馈电路包括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三比较器、第二晶体管和第三二极管,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十七电阻进而与第三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八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十九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十电阻进而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端与调档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十二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十一电阻进而与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档控制模块包括第二十三电阻、第二十四电阻、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四二极管、第三晶体管、第二稳压管和双稳态逻辑单元,所述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双稳态逻辑单元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双稳态逻辑单元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双稳态逻辑单元通过第八电容进而与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通过第二十四电阻与第二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九电容进而与第二稳压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管的阳极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端与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ED模块包括LED阵列、灯管电感和第十电容,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灯管电感进而与LED阵列的输入端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ED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源控制模块、LED模块和恒流反馈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LED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源控制模块、LED模块和恒流反馈模块,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LED模块的输出端与恒流反馈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开关电源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LED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包括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恒流反馈模块的第二输出端与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ED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入PWM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ED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进而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进而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一稳压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四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十电阻和第五电容进而与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LED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一MOS管和第二比较器,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二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三电阻进而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交流电压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卓越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