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9823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7: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能实现在具有高功率因素的同时不会出现低频闪烁,而且不需要采用集成IC也能实现,有效减少生产成本,不但提高了大功率开关电源的性能及可靠性,而且方便了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电源领域中。

A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ontrol Circuit with High Power Fa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高功率因数开关电源,有先采用非隔离的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后端再接功率转换开关电路组成的两级变换式高功率因数开关电源,但此类电源采用两级变换,增加了开关电源的成本。也有采用单开关变换的高功率因数开关电源,但此类开关电源由于输入电压,电流均是正弦形式,在开关电源的直流输出端有很高幅值的低频纹波,在许多要求高的场合则无法满足用电器具对电源的要求,如在LED照明驱动的领域,会造成LED灯具的频闪,严重损伤人的眼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频率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准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入PWM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进而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进而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与第一稳压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阳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四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阴极通过第十电阻和第五电容进而与地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一晶体管、第一MOS管和第二比较器,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一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二电阻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三电阻进而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交流电压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晶体管为NPN晶体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MOS管为耗尽型NMOS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通过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能实现在具有高功率因素的同时不会出现低频闪烁,而且不需要采用集成IC也能实现,有效减少生产成本,不但提高了大功率开关电源的性能及可靠性,而且方便了用户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本技术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包括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准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入PWM信号,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进而与地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C1进而与地连接。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一二极管D1、第一稳压管DZ1和第一比较器U1,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进而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C3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R7进而与第一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R8进而与第一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R4进而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端通过第二电容C2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通过第九电阻R9与第一稳压管DZ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阳极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阴极通过第四电容C4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阴极通过第十电阻R10和第五电容C5进而与地连接。其中,本技术中的振荡源生成电路还可采用现有的电路或单片机进行实现。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二二极管D2、第一晶体管Q1、第一MOS管T1和第二比较器U2,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第一晶体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二电阻R12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U2的输出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三电阻R13进而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十四电阻R14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MOS管T1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MOS管T1的漏极与交流电压端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Q1为NPN晶体管,所述第一MOS管T1为耗尽型NMOS管。所述第一比较器U1和第二比较器U2采用LM393芯片实现,所述开关电源控制模块以第一比较器U1和第二比较器U2为核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振荡源生成电路、基准调节电路和驱动电路,所述基准调节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的输出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调节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入PWM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进而与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功率因素的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源生成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管和第一比较器,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进而与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容进而与地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七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八电阻进而与第一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进而与驱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卓越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