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693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0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其包括:吸收塔、阻流板和扰流装置,吸收塔下端设有烟气入口,吸收塔内安装有阻流板,阻流板上安装有扰流装置,吸收塔上端设有烟气出口,烟气出口连接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下端设有灰尘管路,烟气入口上方设有第一扰流口,灰尘管路一端连接第一扰流口,灰尘管路另一端连接第一扰流管路,第一扰流管路连接第一鼓风机,旋风分离器上端设有处理烟气管路。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对烟气多次扰流,增加反应器内返料循环倍率,增加反应器内颗粒碰撞机率,提高了脱硫效率和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气污染物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技术介绍
目前烟气脱硫技术种类达几十种,按脱硫过程是否加水和脱硫产物的干湿形态,烟气脱硫分为:湿法、半干法、干法三大类脱硫工艺,在半干法脱硫的吸收塔中,烟气上行,经过脱硫剂的与烟气混合,脱除烟气中的SO2后从吸收塔顶部的净化烟气出口送出。半干法脱硫吸收塔增加循环倍率的方式通常是加大后续除尘设施返料量,但这一方式往往会导致循环灰量过大,降低后序除尘效率;且由于塔内烟气一直上行,导致塔内粒径较大的颗粒很难碰撞破碎,长期运行易导致吸收塔塌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以解决半干法脱硫吸收塔循环灰量过大,降低后序除尘效率,塔内粒径较大的颗粒很难碰撞破碎,长期运行易导致塌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其包括:吸收塔、阻流板、扰流装置、旋风分离器、壳体和烟囱,所述吸收塔下端设有烟气入口,所述吸收塔内安装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上安装有扰流装置,所述吸收塔上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连接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下端设有灰尘管路,所述烟气入口上方设有第一扰流口,所述灰尘管路一端连接第一扰流口,所述灰尘管路另一端连接第一扰流管路,所述第一扰流管路连接第一鼓风机,所述旋风分离器上端设有处理烟气管路,所述处理烟气管路连接壳体,所述壳体下方设有空预器,所述空预器内插接有第二扰流管路,所述第一扰流口上方设有第二扰流口,所述第二扰流管路一端与第二扰流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鼓风机。本专利技术如上述的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进一步,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吸烟管路,所述吸烟管路上设有吸风机,所述吸烟管路连接烟囱。本专利技术如上述的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进一步,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省煤器。本专利技术如上述的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进一步,所述阻流板由两块金属板组成,所述阻流板对称安装在吸收塔内壁上,所述阻流板位于第二扰流口上方,所述阻流板安装时向吸收塔内侧倾斜。本专利技术如上述的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进一步,所述扰流装置安装在阻流板上方,烟气出口的下方,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框架、扰流板、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电机和通气孔,所述框架安装在吸收塔内,所述框架内设有两个槽口,所述槽口内通过转轴安装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上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扰流板上的转轴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框架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连接电机的传动轴。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鼓风机对烟气两次扰流,增加反应器内返料循环倍率,降低后续设施返料压力,提高了脱硫效率和后期除尘效率,配合吸收塔内扰流装置的旋转,增加反应器内颗粒碰撞机率,破碎较大粒径颗粒,降低循环流化床塌床概率。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扰流装置的细节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吸收塔;2、烟气入口;3、阻流板;4、扰流装置;5、烟气出口;6、旋风分离器;7、处理烟气管路;8、第二扰流口;9、第二扰流管路;10、第一扰流口;11、灰尘管路;12、壳体;13、省煤器;14、空预器;15、第二鼓风机;16、第一扰流管路;17、第一鼓风机;18、吸烟管路;19、吸风机;20、烟囱;21、框架;22、扰流板;23、从动齿轮;24、主动齿轮;25、电机;26、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和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其包括:吸收塔1、阻流板3、扰流装置4、旋风分离器6、壳体12和烟囱20,吸收塔1下端设有烟气入口2,吸收塔1内安装有阻流板3,阻流板3上安装有扰流装置4,吸收塔1上端设有烟气出口5,烟气出口5连接旋风分离器6,旋风分离器6下端设有灰尘管路11,烟气入口2上方设有第一扰流口10,灰尘管路11一端连接第一扰流口10,灰尘管路11另一端连接第一扰流管路16,第一扰流管路16连接第一鼓风机17,旋风分离器6上端设有处理烟气管路7,处理烟气管路7连接壳体12,壳体12下方设有空预器14,空预器14内插接有第二扰流管路9,第一扰流口10上方设有第二扰流口8,第二扰流管路9一端与第二扰流口8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鼓风机15。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2下端设有吸烟管路18,吸烟管路18上设有吸风机19,吸烟管路18连接烟囱20。通过吸风机19和吸烟管路18,将处理后的烟气通入到烟囱20中进行排放。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壳体12内部安装有省煤器13。通过省煤器13可对烟气余热进一步利用,降低烟气的排放温度,节省能源,提高效率。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阻流板3由两块金属板组成,阻流板3对称安装在吸收塔1内壁上,阻流板3位于第二扰流口8上方,阻流板3安装时向吸收塔1内侧倾斜。通过向内倾斜的阻流板3可阻碍烟气正常通过,减小烟气流通面积,加大反应器内返料循环。在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中,扰流装置4安装在阻流板3上方,烟气出口5的下方,扰流装置4包括框架21、扰流板22、从动齿轮23、主动齿轮24、电机25和通气孔26,框架21安装在吸收塔1内,框架21内设有两个槽口,槽口内通过转轴安装有扰流板22,扰流板22上设有多个通气孔26,扰流板22上的转轴连接有从动齿轮23,框架21上安装有主动齿轮24,主动齿轮24和从动齿轮23啮合,主动齿轮24连接电机25的传动轴。通过扰流板22的旋转,可提高大粒径颗粒的碰撞机率,且配合通气孔26,既对烟气起到一定的阻碍左右,又可防止烟气堆积在扰流板22下方。使用原理及流程:将烟气通过烟气入口2通入到吸收塔1内,烟气经旋风分离器6、空预器14完成首次循环后,通过第一鼓风机17可对第一扰流管路16进行鼓风,将旋风分离器6下方的灰尘通过灰尘管路11吹到第一扰流口10内,既能把旋风分离器6内的灰尘进行清除,又可对吸收塔1内的烟气进行一次扰流,随后通过第二鼓风机15可对第二扰流管路9进行鼓风,将空预器14内的热气流吹入到第二扰流口8内,通过空预器14利用烟气的余热,可对吸收塔1内的烟气进行二次扰流,且热气流不会影响吸收塔1的脱硫效率,通过两次扰流,增加反应器内返料循环倍率,降低后续设施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阻流板、扰流装置、旋风分离器、壳体和烟囱,所述吸收塔下端设有烟气入口,所述吸收塔内安装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上安装有扰流装置,所述吸收塔上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连接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下端设有灰尘管路,所述烟气入口上方设有第一扰流口,所述灰尘管路一端连接第一扰流口,所述灰尘管路另一端连接第一扰流管路,所述第一扰流管路连接第一鼓风机,所述旋风分离器上端设有处理烟气管路,所述处理烟气管路连接壳体,所述壳体下方设有空预器,所述空预器内插接有第二扰流管路,所述第一扰流口上方设有第二扰流口,所述第二扰流管路一端与第二扰流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鼓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阻流板、扰流装置、旋风分离器、壳体和烟囱,所述吸收塔下端设有烟气入口,所述吸收塔内安装有阻流板,所述阻流板上安装有扰流装置,所述吸收塔上端设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连接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下端设有灰尘管路,所述烟气入口上方设有第一扰流口,所述灰尘管路一端连接第一扰流口,所述灰尘管路另一端连接第一扰流管路,所述第一扰流管路连接第一鼓风机,所述旋风分离器上端设有处理烟气管路,所述处理烟气管路连接壳体,所述壳体下方设有空预器,所述空预器内插接有第二扰流管路,所述第一扰流口上方设有第二扰流口,所述第二扰流管路一端与第二扰流口连接,另一端连接第二鼓风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扰流内构件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端设有吸烟管路,所述吸烟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彦斌劳俊姚宣陈训强郑妍郭轶孙丽闫燕苏淑华胡珅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