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4797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上的反应釜、与反应釜相互配合的上盖、加料装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加料装置设置若干个,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进料管、储料桶、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上盖伸入反应釜内,所述出料管底部还连接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底部设置若干第一加料孔,且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加料孔组,所述加料孔组设置若干组,所述加料孔组从上到下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二加料孔;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搅拌轴上的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穿过上盖伸入反应釜内,所述搅拌叶通过轴套组件与搅拌轴连接,轴套组件包括套设于搅拌轴外侧的轴套、固定设置于轴套上的插销。

A New Mixing Device for Curing Agen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xing device of a new curing agent, including a chassis, a reaction kettle arranged on the chassis, an upper cover, a feeding device and a stirring device which cooperate with the reaction kettle; the feeding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feeding devices, which in turn include a feeding tube, a storage barrel and a feeding tube from top to bottom, the feeding tube extends through the upper cover into the reaction kettle, and the bottom of the feeding tube returns. A feeding pipe is connected, and the bottom of the feed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first feeding holes, and the side wall near the bottom is provided with a feeding hole group. The feeding hole group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groups, and the feeding hole group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second feeding holes at equal intervals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op to bottom. The mixing device includes a motor, a mixing shaft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and a number of mixing shafts arranged on the mixing shaft. The stirring blad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irring shaft through the sleeve assembly, which includes a sleeve sleev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tirring shaft and a bolt fixed on th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固化剂设备及的
,特别是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固化剂又名硬化剂、熟化剂或变定剂,是一类增进或控制固化反应的物质或混合物。树脂固化是经过缩合、闭环、加成或催化等化学反应,使热固性树脂发生不可逆的变化过程,固化是通过添加固化(交联)剂来完成的。固化剂是必不可少的添加物,无论是作粘接剂、涂料、浇注料都需添加固化剂,否则环氧树脂不能固化。固化剂的品种对固化物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水性、耐腐蚀性等都有很大影响。现有的固化剂在生产加工中需要对多种物料原料进行分散混合,通过反应釜进行反应聚合,加工的过程中物料多为人工施放,不方便精准控制,容易出现搅拌效率不好,物料混合不充分的情况,且反应过程中物料可能会黏附在反应釜的内壁,造成物料掺杂影响产品品质的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设计了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上的反应釜、与反应釜相互配合的上盖、加料装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反应釜上顶部与所述上盖盖合,所述加料装置穿过罐体伸入反应釜内;所述加料装置设置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布置,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进料管、储料桶、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上盖伸入反应釜内,所述出料管底部还连接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底部设置若干第一加料孔,且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加料孔组,所述加料孔组设置若干组,所述加料孔组从上到下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二加料孔,所述第二加料孔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搅拌轴上的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穿过上盖伸入反应釜内,所述搅拌叶通过轴套组件与搅拌轴连接,所述轴套组件包括套设于搅拌轴外侧的轴套、固定设置于轴套上的插销,所述搅拌轴外侧圆周上设置与插销配合滑动的凹槽,所述插销从轴套外侧穿过轴套伸入凹槽底部。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管、出料管上均设置电磁阀。进一步的,所述上盖底部、储料桶内侧顶部顶部均设置液位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加料装置还包括加压装置,所述出料管顶部设置加压口,所述加压装置与加压口连接;所述加压口设置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布置,所述加压装置均与若干个加压口连接。进一步的,若干组所述加料孔组呈圆周阵列布置。进一步的,所述搅拌轴底部套设有固定套。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下端设置搅拌片,所述搅拌片由若干叶片组件组成,所述叶片组件包括上叶片与下叶片,且均呈齿形状;若干所述叶片组件呈圆周矩阵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料孔以及第二加料孔均呈锥形状,开口小的一端位于加料管内侧,开口大的一端位于加料管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反应釜底部设置第一出口以及第二出口。本技术的调配装置通过设置加料装置、搅拌装置,其中出料管底下连接加料管,且加料管底部设置第一加料孔,侧壁设置加料孔组,第二加料孔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可便于将原料分散至反应釜内部的液体上表面,在搅拌之前就可使各个原料尽可能分散,从而达到均匀分散原料的效果;搅拌装置的搅拌轴上设置凹槽,电机旋转搅拌轴以带动轴套与搅拌叶旋转,由于插销固定设置于轴套上,通过离心运动插销会转动至凹槽一端,搅拌叶处于对应的位置,可使得若干搅拌叶错位设置,即可利用错位的搅拌叶高效搅拌原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混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混合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搅拌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加料管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固定套的主视图。标号说明:10-底架,20-反应釜,21-第一出口,22-第二出口,30-上盖,40-加料装置,41-进料管,42-储料桶,43-出料管,50-搅拌装置,51-电机,52-搅拌轴,521-凹槽,53-搅拌叶,54-轴套组件,541-轴套,542-插销,55-固定套,551-搅拌片,5511-叶片组件,55111-上叶片,55112-下叶片,60-加料管,61-第一加料孔,62-加料孔组,621-第二加料孔,70-液位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并给出其实施方式。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包括底架10、设置于底架10上的反应釜20、与反应釜20相互配合的上盖30、加料装置40以及搅拌装置50,反应釜20上顶部与上盖30盖合,加料装置40穿过罐体伸入反应釜20内。加料装置40设置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布置,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进料管41、储料桶42、出料管43,出料管43穿过上盖30伸入反应釜20内,出料管43底部还连接有加料管60,加料管60底部设置若干第一加料孔61,且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加料孔组62,加料孔组62设置若干组,若干组加料孔组62呈圆周阵列布置;加料孔组62从上到下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二加料孔621,第二加料孔621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可便于将原料分散至反应釜20内部的液体上表面,在搅拌之前就可使各个原料尽可能分散,从而达到均匀分散原料的效果。优选的,第一加料孔61以及第二加料孔621均呈锥形状,开口小的一端位于加料管60内侧,开口大的一端位于加料管60的外侧,可提高加料的速度。加料装置40还包括加压装置,出料管43顶部设置加压口,加压装置与加压口连接;加压口设置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布置,加压装置均与若干个加压口连接。当需要加料时,可打开加压装置,实现快速加料,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设置多个加压口,可使得加压均匀,再次提高加料效率。搅拌装置50包括电机51、与电机51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52以及设置于搅拌轴52上的若干搅拌叶53,搅拌轴52穿过上盖30伸入反应釜20内,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上的反应釜、与反应釜相互配合的上盖、加料装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反应釜上顶部与所述上盖盖合,所述加料装置穿过罐体伸入反应釜内;所述加料装置设置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布置,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进料管、储料桶、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上盖伸入反应釜内,所述出料管底部还连接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底部设置若干第一加料孔,且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加料孔组,所述加料孔组设置若干组,所述加料孔组从上到下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二加料孔,所述第二加料孔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搅拌轴上的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穿过上盖伸入反应釜内,所述搅拌叶通过轴套组件与搅拌轴连接,所述轴套组件包括套设于搅拌轴外侧的轴套、固定设置于轴套上的插销,所述搅拌轴外侧圆周上设置与插销配合滑动的凹槽,所述插销从轴套外侧穿过轴套伸入凹槽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设置于底架上的反应釜、与反应釜相互配合的上盖、加料装置以及搅拌装置,所述反应釜上顶部与所述上盖盖合,所述加料装置穿过罐体伸入反应釜内;所述加料装置设置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布置,其从上到下依次包括进料管、储料桶、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穿过上盖伸入反应釜内,所述出料管底部还连接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底部设置若干第一加料孔,且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加料孔组,所述加料孔组设置若干组,所述加料孔组从上到下沿着竖直方向等间距设置若干第二加料孔,所述第二加料孔与水平方向呈锐角设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输出轴连接的搅拌轴以及设置于搅拌轴上的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穿过上盖伸入反应釜内,所述搅拌叶通过轴套组件与搅拌轴连接,所述轴套组件包括套设于搅拌轴外侧的轴套、固定设置于轴套上的插销,所述搅拌轴外侧圆周上设置与插销配合滑动的凹槽,所述插销从轴套外侧穿过轴套伸入凹槽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固化剂的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管、出料管上均设置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显贵蔡德河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市祥豪涂料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