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3172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通过将热压、风压同时作用的自然通风原理应用于连接的毗邻隧道的遮阳棚开口设计,计算出遮阳棚开口所能提供的风量;将空气视作不可压缩流体,将上游隧道和遮阳棚供风量累加,从而计算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浓度,进而得到下游隧道的需风量;通过上下游隧道需风量比值等于上下游隧道长度比值的关系得到下游隧道存在窜流时的当量隧道长度;进而准确的对受上游隧道窜流影响的下游隧道进行通风设计,使得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得到准确的量化处理,通风设施布置更加合理;弥补当前有关遮阳棚连接毗邻隧道通风设计研究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路隧道交通安全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行车安全技术的发展,遮阳棚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隧道作为一个封闭空间,通风至关重要,通风不满足要求会导致隧道内污染物浓度超标、内部过热或过潮、无法提供充足的氧气供人呼吸、异味重等,严重影响隧道内乘客的安全和健康。目前我国对于隧道通风研究,主要针对单个普通隧道,对于毗邻隧道间污染物窜流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文献基础,然而该研究也只是局限于研究气体射流所造成的污染物扩散,忽略了很多影响因素,未明确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该如何处理。而对毗邻隧道间遮阳棚的通风需求,国内暂无文献研究。随着遮阳棚的推广使用,加剧了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的封闭程度,使隧道通风更加困难。为了减少或降低遮阳棚连接毗邻隧道对通风的影响,国内很多地方采取了遮阳棚顶部抬高半边,同时将遮阳棚底部打开的方式进行自然通风,如图1、图2所示。由于国内外缺乏对遮阳棚通风需求的研究,遮阳棚顶部抬高后是否依旧会有污染物流入下游隧道,以及当存在窜流时下游隧道如何进行通风设计都缺乏指导方法,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游隧道作为单独隧道,计算其需风量,并将其作为上游隧道供风量Q上;S2,利用热压、风压同时作用的自然通风原理,计算上下开口设计的遮阳棚所能提供的风量Q棚;S3,根据从上游隧道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具体浓度值Cj0计算下游隧道需风量Q下;S4,计算当量隧道长度L下;S5,根据步骤S4所得的当量隧道长度L下,确定下游隧道通风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上游隧道作为单独隧道,计算其需风量,并将其作为上游隧道供风量Q上;S2,利用热压、风压同时作用的自然通风原理,计算上下开口设计的遮阳棚所能提供的风量Q棚;S3,根据从上游隧道窜流到下游隧道的污染物具体浓度值Cj0计算下游隧道需风量Q下;S4,计算当量隧道长度L下;S5,根据步骤S4所得的当量隧道长度L下,确定下游隧道通风方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口遮阳棚连接的毗邻隧道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计算遮阳棚所能提供的风量Q棚的具体方法如下:步骤1,计算各窗口内外压差ΔP,根据工程条件以及空气密度表可得:外部空气密度为ρw,内部空气密度为ρn,上部排风口空气密度为ρp,内外密度差:Δρ=ρw-ρn(3)室外风的动压:式中:vf为横穿隧道的风速,单位为m/s;设定Px为第一窗口1的余压,各窗口的内外压差为:式中:g为当地重力系数,单位为N/KG;式中:K为空气流经窗口断面处的局部阻力系数;vw为外部空气流速,单位为m/s;步骤2,根据各窗口的内外压力差ΔP,计算Q棚;步骤2.1,当第一窗口1和第三窗口3进风,第二窗口2排风时,根据空气平衡原理:Q1+Q3=Q2(8)式中:Q1为第一窗口1的风量,Q2为第二窗口2的风量,Q3为第三窗口3的风量,根据公式(9)计算各窗口的风量,式中:Q为风量的大小;μ为窗口处的流量系数;F为窗口断面处面积,单位为m3;ΔP为窗口处内外压差,单位为Pa;将△P1,△P2,△P3代入公式(9),得到Q1,Q2,Q3的表达式,代入公式(8)求解Px,将Px带入式(9),得出Q棚;步骤2.2,当第一窗口1进风,第二窗口2和第三窗口3排风时,根据空气平衡原理:Q1=Q3+Q2(10)式中:Q1为第一窗口1的风量,Q2为第二窗口2的风量,Q3为第三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余华保雨含李壮彭伟宸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