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直流容性负载投切对直流微网冲击的电路、DC-DC开关电源、直流容性负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3004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1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抑制直流容性负载投切对直流微网冲击的电路、DC‑DC开关电源及直流容性负载。该适用于DC‑DC开关电源的软启动电路,将该软启动电路并联到直流容性负载的两端,在投切开关进行投切操作时,软启动电路能够抑制投切操作引起的电流浪涌和电压跌落。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直流容性负载的投切导致直流微网的直流母线电压波动大的问题,提高了直流微网系统的稳定性,避免了直流容性负载的投切对同级直流母线上的其他直流负载正常运行产生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抑制直流容性负载投切对直流微网冲击的电路、DC-DC开关电源、直流容性负载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抑制直流容性负载投切对直流微网冲击的电路、DC-DC开关电源和直流容性负载。
技术介绍
直流微电网是以直流输电的形式,通过直流母线将微电源连接起来的可控微电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电网系统,直流微电网可以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根据结网形式的不同,直流微网可分为三类:单母线结构、双母线结构和双层式母线结构;为了尽量满足不同电压等级的负载用电需求,一般采用双层式母线结构的直流微网。合理的控制策略是保证直流微电网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直流微网中只需保证母线电压的稳定,即可满足供电侧和负载侧的能量平衡;也就是说,只有维持了供电和用电的能量平衡,才能保证母线电压的稳定。在220V和48V直流母线拓扑中,一般采用DC-DC开关电源,同时系统会配备直流220V规格和直流48V规格的直流容性负载。当系统稳定运行时,DC-DC开关电源功率保持基本平衡,根据DC-DC开关电源特性,其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保持瞬时平衡。当不同功率等级的直流容性负载投切时,DC-DC开关电源输出侧的瞬时功率剧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抑制直流容性负载投切对直流微网冲击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2、电感L2、三端双向开关二极管T2、二极管T3、稳压二极管T4、二极管T5、开关管Q2,其中,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二极管T5的负极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三端双向开关二极管T2的一个主端子、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与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端双向开关二极管T2的另一个主端子、所述二极管T3的负极相互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T3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T4的负极、所述开关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抑制直流容性负载投切对直流微网冲击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2、电感L2、三端双向开关二极管T2、二极管T3、稳压二极管T4、二极管T5、开关管Q2,其中,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二极管T5的负极与第一端子连接;所述三端双向开关二极管T2的一个主端子、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端子连接;所述电感L2的一端与第三端子连接;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2的一端、所述三端双向开关二极管T2的另一个主端子、所述二极管T3的负极相互连接;所述电容C2的另一端、所述二极管T3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T4的负极、所述开关管Q2的栅极相互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T4的正极、所述开关管Q2的源极相互连接;所述二极管T5的正极、所述开关管Q2的漏极、所述电感L2的另一端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Q2为P沟道绝缘栅增强型场效应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用于与DC-DC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出端、直流容性负载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端子用于与所述DC-DC开关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端子用于与直流容性负载的另一端连接。4.一种DC-DC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DC-DC开关电源电路、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抑制直流容性负载投切对直流微网冲击的电路、投切开关K和直流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蒋世用张雪芬冯重阳宋江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