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器以及阀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97848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04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驱动器以及阀驱动装置防止因冲击负载而引起的驱动器的破损。WG驱动器(1)具备:直流马达(4),其在旋转运动的转子(6)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部(12a);以及轴(13),其形成有与内螺纹部(12a)组合的外螺纹部(12b),将直流马达(4)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进行输出。轴承部(14)将转子(6)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5)旋转,轴承部(14)设置于壳体(15),并将弹簧部件(21)夹设于轴承部(14)与壳体(15)之间,借助该弹簧部件(21)吸收冲击负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对阀等驱动对象物进行驱动的驱动器以及阀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驱动器的驱动对象物多种多样,例如在驱动对象物为与其他部件接触、分离的阀 之类的部件的情况下,在对该阀实施闭阀时,阀受到的冲击力传递至驱动器,从而存在驱动 器的耐久性降低或破损的可能性。因此,为了避免因冲击负载引起的驱动器的破损,从而提 出了一种在闭阀时减慢阀的速度来进行软着陆(Soft landing)的控制方法(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1)。 专利文件1 :日本特开平11-148327号公报 然而,在对阀等驱动对象物进行软着陆来减弱冲击的情况下,存在驱动器的控制 变得复杂的课题。另外,由于减慢了阀的速度,所以响应性变差,从而还存在无法迅速闭阀 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产生的,其目的在于防止因冲击负载而 引起的驱动器的破损,但不会导致控制的复杂化以及响应性的变差。 本技术的驱动器具备:马达,其在进行旋转运动的转子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 部;以及轴,其形成有与内螺纹部组合的外螺纹部,该轴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并输出,马达的轴承部设置于壳体,将弹簧部件夹设在轴承部与壳体之间,轴承部将转子支 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旋转。 本技术的驱动器具备:马达,其在进行旋转运动的转子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 部;以及轴,其形成有与内螺纹部组合的外螺纹部,该轴将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并输出,内螺纹部由树脂材料构成。本技术的驱动器具备将驱动器安装于被安装部件 的托架,该托架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铁系金属或者铝构成。本技术的驱动器具备将上述 轴与驱动对象物连结起来的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由奥氏体系不锈钢、铁系金属或者铝构 成。本技术的阀驱动装置具备上述驱动器以及由上述驱动器进行驱动的阀。 根据本技术,由于借助设置于轴承部与壳体之间的弹簧部件来吸收冲击负 载,所以能够防止驱动器的破损。 根据本技术,由于借助构成内螺纹部的树脂材料的弹性来吸收冲击负载,所 以能够防止驱动器的破损。【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废气旁通驱动器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2是将实施方式1的废气旁通驱动器的轴承部周边放大后的图。 图3是表示用于考察实施方式1的废气旁通驱动器的各部分受到的冲击力的模型 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WG驱动器;2…WG阀(驱动对象物);3…连杆机构;3a、3b…板;3c..·支点;4… 直流马达;5…磁铁;6…转子;7…线圈;8…定子;9…整流子;10…外部端子;lla、llb… 电刷;12…螺纹机构;12a…内螺纹部;12b…外螺纹部;13…轴;13a…旋转限制部;13b、 13c…抵接部;14…轴承部;14a…内圈;14b…外圈;15…壳体;15a…引导部;15b、15c…限 位器;16···位置传感器;17···托架;18···管;19···树脂材料;20…板;21···弹簧部件;30···质 点;31、32、33*"刚体;34*"限位器;10(>"排气通路;101~旁通通路。【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将本技术的驱动器用作对搭载于车辆的涡轮增压器的废气旁通(以下,称 为WG)阀进行驱动的WG驱动器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WG驱动器1的结构例的剖视图。涡轮增压器构成为:借 助来自发动机的废气使涡轮旋转,对与该涡轮同轴连接的压缩机进行驱动,从而将吸气压 缩并供给至发动机。在排气通路1〇〇的涡轮上游侧设置有供废气从排气通路1〇〇向旁通通 路101逃脱的WG阀2, WG驱动器1开闭WG阀2对从排气通路100向旁通通路101流入的 废气流入量进行调整,由此控制涡轮的转速。另外,在图1中,用实线表示WG阀2的全闭状 态,用双点划线表示全开状态。 WG驱动器1具备:成为驱动源的直流马达4、开闭WG阀2的轴13、以及将直流马 达4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轴13的直线运动的螺纹机构12。直流马达4包括转子6和定子8, 其中,转子6具有被磁化为多个N极与S极的磁铁5,定子8卷绕有线圈7。在线圈7的端 部连接有电刷lib。转子6的一端侧被轴承部14支承为可旋转,在另一端侧固定有整流子 9。对于轴承部14使用滚珠轴承等。 若对外部端子10施加电压,则电流经由与该外部端子10连接的电刷11a向构成 整流子9的多个整流子片中的与电刷1 la接触的整流子片流动,进而电流经由与该整流子 片电连接的电刷lib向线圈7流动。通过向线圈7通电而将定子8磁化为N极与S极,通 过该定子8与磁铁5的N极和S极相互排斥以及吸引而使转子6旋转。伴随转子6的旋转 而通电的线圈7进行切换,由此也切换定子8的磁极,从而转子6持续旋转。若使电流的流 向相反,则转子6的旋转方向也相反。 应予说明,在图1中作为直流马达4而使用了有刷DC马达,但也可以使用无刷DC 马达。 在转子6的内部开设有用于配置轴13的孔,在孔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12a,在 轴13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12b。将该外螺纹部12b螺入内螺纹部12a并与之结合,从 而将转子6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轴13的直线运动。上述内螺纹部12a与外螺纹部12b构成了 螺纹机构12。轴13的一端侧贯通壳体15,并经由连杆机构3与WG阀2连结。在轴13的 另一端侧设置有对该轴13的轴向位置进行检测的位置传感器16。对于位置传感器16使用 霍尔元件或者磁阻元件等。该WG驱动器1使用托架17固定于被安装部件。在图1中,WG 驱动器1的壳体15与托架17利用螺栓进行紧固,该托架17利用螺栓而紧固于作为被安装 部件的涡轮增压器。 连杆机构3具有两块板3a、3b。在板3a的一端侧安装有轴13,在另一端侧的支点 3c安装有板3b的一端侧并使其能够转动。在该板3b的另一端侧安装有WG阀2。若通过 转子6向一个方向的旋转而使轴13沿向壳体15外被推出的方向移动,则板3a也朝相同方 向移动,板3b与WG阀2以支点3c为中心转动,从而WG阀2向开阀方向移动。若通过转子 6向相反方向的旋转而使轴13沿向壳体15内被导入的方向移动,则板3a也朝相同方向移 动,板3b与WG阀2以支点3c为中心转动,从而WG阀2向闭阀方向移动。 在轴13形成有双平面等,该双平面作为旋转限制部13a发挥功能。另外,在供轴 13贯通的壳体15的孔的内周面,以与该旋转限制部13a的形状对应的方式而形成有双平面 等的引导部15a。通过旋转限制部13a与引导部15a滑动,来限制轴13的与转子6的旋转 相对应的旋转运动,从而辅助轴13使其直线移动。在引导部15a的端部形成有向轴13侧 突出的限位器15b,通过具有从轴13突出的形状的抵接部13b与该限位器15b抵接,来限制 轴13过度向开阀方向直线移动。同样,在螺纹机构12的端部设置有作为限位器15c而发 挥功能的板,通过作为抵接部13c而发挥功能的轴13的端面与限位器15c抵接,来限制轴 13过度向闭阀方向移动。 图2是将WG驱动器1中的轴承部14及其周边放大后的图。在本例中,将磁铁5 以及管18等作为嵌入部件并向其周围注入树脂材料19,从而嵌入成型使上述部件一体化 的转子6。此时,将树脂材料19成型而形成有内螺纹部12a。管18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其在旋转运动的转子的内侧形成有内螺纹部;以及轴,其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部组合的外螺纹部,该轴将所述马达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并进行输出,所述马达的轴承部设置于壳体,并将弹簧部件夹设于该轴承部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轴承部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村敏波多野健太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