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外串结构组件的高压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925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外串结构组件的高压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组件和外串组件,所述外串组件包括第一电容串联架、第二电容串联架、第一紧固轴、第二紧固轴、侧安装架、外接模块和计时器,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架位于所述负极引线片下表面,且与所述负极引线片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容串联架和第二电容串联架,方便生产时串联固定高压薄膜电容器,使高压薄膜电容器串联操作简单方便,进一步提升高压薄膜电容器输电效果,提升安装效率,通过设置第一紧固轴和第二紧固轴,使固定结构简单,方便限制固定高压薄膜电容器位置,保障高压薄膜电容器使用时,稳定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外串结构组件的高压薄膜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具体为一种具有外串结构组件的高压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高压电容器是指出线瓷套管、电容元件组和外壳等组成的一类电容器,高压电容器具有耗损低、质量轻的特点。高压电容器主要由出线瓷套管、电容元件组和外壳等组成,外壳由薄钢板密封焊接而成,出线瓷套管焊接在外壳上,接线端子从出线瓷套管中引出,外壳内的电容元件组,由若干个电容元件连接而成,电容元件是由电容器纸、膜纸复合或纯薄膜作为工作介质,用铝铂作极板卷制而成的。传统高压薄膜电容器串联使用时,需人工将高压薄膜电容器焊接在使用工件上,焊接操作复杂,费时费力,且容易损伤高压薄膜电容器,既降低了焊接效率,又影响高压薄膜电容器的后续使用,且高压薄膜电容器电路断电时,高压薄膜电容器需三分钟以后才能继续通电,若通电过早,电容器承受电压易超额定电压峰值,这不仅会损伤电容器,更可能烧断同电路中的熔断器或使断路器跳闸,影响高压薄膜电容器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外串结构组件的高压薄膜电容器,具备结构简单、安全、方便串联安装等优点,解决了传统高压薄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外串结构组件的高压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组件(10)和外串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组件(10)包括外壳本体(11)、铝箔层(12)、正极引线片(13)、负极引线片(14)、薄膜层(15)和电容器纸层(16),所述铝箔层(12)位于所述外壳本体(11)内部下表面,且与所述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引线片(13)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上表面,所述正极引线片(13)与所述铝箔层(12)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引线片(14)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下表面,所述负极引线片(14)与所述铝箔层(12)固定连接,所述薄膜层(15)位于所述铝箔层(12)内侧壁,且与所述铝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外串结构组件的高压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组件(10)和外串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本体组件(10)包括外壳本体(11)、铝箔层(12)、正极引线片(13)、负极引线片(14)、薄膜层(15)和电容器纸层(16),所述铝箔层(12)位于所述外壳本体(11)内部下表面,且与所述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所述正极引线片(13)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上表面,所述正极引线片(13)与所述铝箔层(12)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引线片(14)贯穿所述外壳本体(11)下表面,所述负极引线片(14)与所述铝箔层(12)固定连接,所述薄膜层(15)位于所述铝箔层(12)内侧壁,且与所述铝箔层(12)固定连接,所述电容器纸层(16)位于所述薄膜层(15)内侧壁,且与所述薄膜层(15)固定连接,所述外串组件(20)包括第一电容串联架(21)、第二电容串联架(22)、第一紧固轴(23)、第二紧固轴(24)、侧安装架(25)、外接模块(26)和计时器(27),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架(21)位于所述负极引线片(14)下表面,且与所述负极引线片(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容串联架(22)位于所述正极引线片(13)上表面,且与所述正极引线片(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紧固轴(23)贯穿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架(21)和所述第二电容串联架(22),且与所述第一电容串联架(21)和所述第二电容串联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紧固轴(24)贯穿所述第二电容串联架(22),且与所述第二电容串联架(22)固定连接,所述侧安装架(25)位于所述外壳本体(11)右侧壁顶部,且与所述外壳本体(11)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仕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