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化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472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极化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根据所述分段策略,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进行相应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待编码的序列进行极化编码。由于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针对不同长度的待编码的序列和不同的传输码率,确定对应的分段策略,保证了上行控制行道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化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极化编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5G)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场景控制信道编码方案的极化(polar)码,是一种可以达到二进制对称信道容量的编码,具有优异的译码性能。然而polar码在母码长度较大的时候,具有较大的存储量与时延(latency),所以5G规定polar码母码长度下行最大为512比特,上行最大为1024比特。然而由于大规模多入多出技术(Massive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MassiveMIMO)的影响,导致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信息序列的长度激增,进而导致在对UCI进行极化编码时,对应的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也在激增,其中待编码的序列为UCI的信息序列之后附加了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CRC)序列得到的上行控制信息有效载荷(UCIpayload)。通信时为了保证覆盖率,有时需要采用低码率传输,然而在低码率传输时,对应的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较大时,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根据所述分段策略,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进行相应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待编码的序列进行极化编码。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01 CN 20171092477321.一种极化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根据所述分段策略,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进行相应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所述待编码的序列进行极化编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判断所述传输码率是否大于或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码率阈值;如果是,确定不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如果所述传输码率不大于或者小于预设的第一码率阈值、且不小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二码率阈值,判断所述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者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长度阈值,其中所述第一码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二码率阈值;如果是,确定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否则,确定不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一码率阈值为0.4。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者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长度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传输码率及预设的第一函数,确定第一长度阈值。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一函数为Kth1=int(c*R+b)或者Kth1=c*R+b,其中kth1为第一长度阈值、int为取整函数、c为预设的第一参数、b为预设的第二参数、R为传输码率。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不大于1200、且不小于800,所述b不大于161、且不小于119。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为1000,b为140。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如果所述传输码率小于或者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二码率阈值,判断所述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者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二长度阈值;如果是,确定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否则,确定不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二长度阈值不小于290、且不大于390。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二长度阈值为340。12.如权利要求3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二码率阈值为0.2。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如果所述传输码率小于或者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三码率阈值,判断所述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者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三长度阈值;如果是,确定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否则,确定不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码率阈值为6/25。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三长度阈值不小于348、且不大于472。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三长度阈值为410。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如果所述传输码率不小于或大于预设的第三码率阈值、且不大于或者小于预设的第四码率阈值,判断所述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者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长度阈值,其中所述第四码率阈值大于所述第三码率阈值;如果是,确定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否则,确定不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者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长度阈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传输码率及预设的第二函数,确定第四长度阈值。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二函数为Kth2=int(a*R+e)或者Kth2=a*R+e,其中kth2为第四长度阈值、int为取整函数、a为预设的第三参数、e为预设的第四参数、R为传输码率。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不大于1200、且不小于800,所述e不大于196、且不小于144。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为1000,e为17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判断所述传输码率是否大于或大于等于预设的第四码率阈值;如果是,确定不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23.如权利要求17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四码率阈值为9/25。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判断所述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是否大于或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五长度阈值;如果是,确定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传输码率是否小于或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五码率阈值;如果是,进行后续步骤。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五码率阈值不小于0.2、且不大于0.9。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五码率阈值为0.75,或2/3,或1/2,或2/5,或0.38,或0.36,或1/3,或0.3,或0.28,或0.26,或0.24,或1/4,或1/5。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五长度阈值不小于300、且不大于450。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五长度阈值为340,或350,或360,或370,或380,或390,或400,或410,或420,或430,或440,或450。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判断所述传输码率是否大于预设的第六码率阈值;如果是,确定根据预设的线性函数K_th1=f*R+g或K_th1=int(f*R+g)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其中K_th1为第一长度值、f为预设的第五参数值、g为预设的第六参数值、R为传输码率、int为取整函数。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为位于500-1200范围内的数值、g为位于60-300范围内的数值。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f为832、g为200。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根据预设的线性函数K_th1=f*R+g或K_th1=int(f*R+g)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包括:确定根据预先设定的至少两个码率区间,及每个码率区间对应的预设的线性函数K_th1=fn*R+gn或K_th1=int(fn*R+gn),确定所述传输码率对应的目标码率区间,根据所述目标码率区间对应的目标线性函数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其中所述码率区间中的最小码率值不小于所述预设的第六码率阈值。34.如权利要求30或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六码率阈值为0.2。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待编码的序列的长度及传输码率,确定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对应的分段策略包括:确定根据预设的线性函数K_th2=h*R+i或K_th2=int(h*R+i)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分段,其中K_th2为第二长度值、h为预设的第七参数值、i为预设的第八参数值、R为传输码率、int为取整函数。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为位于500-1200范围内的数值、i为位于60-300范围内的数值。37.如权利要求30或33或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对所述待编码序列进行分段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待编码序列的长度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第五长度阈值;如果是,进行后续步骤。38.如权利要求24或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码率阈值位于最大待编码比特长度的x倍到最大待编码比特长度的N倍之间,其中x为大于0小于N的数值。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大于等于0.3,小于2的数值,N为2。40.如权利要求1或3或9或13或17或24或30或33或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分段策略为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进行分段时,所述根据所述分段策略,对所述待编码的序列进行相应处理包括: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庆张荻郑方政孙韶辉
申请(专利权)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