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41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7: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外侧罩有散热罩,所述散热罩的侧壁贯穿设有进水管,所述发动机上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出水机构,所述散热罩的上端及两侧均设有装置口,位于上端的装置口内固定有第一装置杆,位于两侧的装置口内固定有第二装置杆,所述第一装置杆上设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第二装置杆的侧壁设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罩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驱动第一散热机构以及第二散热机构的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能够利用发动机的热量将水分蒸发进行散热,吸热效果更佳,且配有多个散热风扇,排热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船用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水域较多的地区来说,船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不仅可以用于交通运输,还可以用来执行特定的功能,例如除草船等。在这些船上安装有发动机(往往是柴油发动机)进行驱动。而发动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及时的排出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其能够利用发动机的热量将水分蒸发进行散热,吸热效果更佳,且配有多个散热风扇,排热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外侧罩有散热罩,所述散热罩的侧壁贯穿设有进水管,所述发动机上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出水机构,所述散热罩的上端及两侧均设有装置口,位于上端的装置口内固定有第一装置杆,位于两侧的装置口内固定有第二装置杆,所述第一装置杆上设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第二装置杆的侧壁设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罩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驱动第一散热机构以及第二散热机构的传动机构。优选地,所述出水机构包括环绕设置在发动机外侧壁上的多个环形管,所述环形管的两侧等间距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环形管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散热罩左右侧壁内的圆腔,所述第一装置杆内设有第一装置腔,所述第二装置杆内设有第二装置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贯穿两个圆腔以及第一装置腔,所述第一转杆位于圆腔内的部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圆腔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杆的下端延伸至第二装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转杆位于第一装置腔内的部分上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贯穿转动连接在第一装置腔内底部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贯穿转动连接在第二装置腔内壁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优选地,所述散热罩的侧壁固定有水泵,所述进水管与水泵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1、设置有进水管以及多个环形管,环形管两侧设有多个出水孔,能够将水全方位的喷到发动机表面,蒸发吸热。及时的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吸附出来,冷却效果好。2、设置有传动机构、第一散热机构以及两个第二散热机构,能够全方位的将散热罩内的热量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的环形管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水泵、2进水管、3散热罩、4驱动电机、5第二装置杆、6第三锥齿轮、7第二扇叶、8发动机、9环形管、10出水孔、11排水管、12第六锥齿轮、13第一锥齿轮、14第一转杆、15圆腔、16第二锥齿轮、17第二转杆、18第四锥齿轮、19第五锥齿轮、20第一装置杆、21第一扇叶、22装置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8,发动机8的外侧罩有散热罩3,散热罩3的侧壁贯穿设有进水管2,发动机8上设有与进水管2连接的出水机构,出水机构包括环绕设置在发动机8外侧壁上的多个环形管9,环形管9的两侧等间距设有多个出水孔10,环形管9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11,散热罩3的侧壁固定有水泵1,进水管2与水泵1连接,水从进水管2进入,流入多个环形管9内,再通过多个出水孔10流至发动机8表面,发动机8产生的热量将水蒸发,蒸发过程能够将发动机8内的热量吸附走,冷却效果好。散热罩3的上端及两侧均设有装置口22,位于上端的装置口22内固定有第一装置杆20,位于两侧的装置口22内固定有第二装置杆5,第一装置杆20上设有第一散热机构,第二装置杆5的侧壁设有第二散热机构,散热罩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连接有驱动第一散热机构以及第二散热机构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散热罩3左右侧壁内的圆腔15,第一装置杆20内设有第一装置腔,第二装置杆5内设有第二装置腔,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14,第一转杆14贯穿两个圆腔15以及第一装置腔,第一转杆14位于圆腔15内的部分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3,圆腔15的内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转杆17,第二转杆1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3与第二锥齿轮16相互啮合,第二转杆17的下端延伸至第二装置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6,第一转杆14位于第一装置腔内的部分上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18,第一散热机构包括贯穿转动连接在第一装置腔内底部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锥齿轮19,第四锥齿轮18与第五锥齿轮19相互啮合,第一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扇叶21,第二散热机构包括贯穿转动连接在第二装置腔内壁上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锥齿轮12,第三锥齿轮6与第六锥齿轮12相互啮合,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扇叶7,启动驱动电机4,带动第一转杆14转动,第一转杆14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13转动,第一锥齿轮13带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第二锥齿轮16带动第二转杆17转动,第二转杆17带动第三锥齿轮6转动,第三锥齿轮6带动第六锥齿轮1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扇叶7转动对散热罩3两侧热量排出,第一转杆14带动第四锥齿轮18转动,第四锥齿轮18带动第五锥齿轮19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扇叶21转动将上部分的热量排出,散热效果好。本技术中,水从进水管2进入,流入多个环形管9内,再通过多个出水孔10流至发动机8表面,发动机8产生的热量将水蒸发,蒸发过程能够将发动机8内的热量吸附走,冷却效果好,启动驱动电机4,带动第一转杆14转动,第一转杆14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13转动,第一锥齿轮13带动第二锥齿轮16转动,第二锥齿轮16带动第二转杆17转动,第二转杆17带动第三锥齿轮6转动,第三锥齿轮6带动第六锥齿轮12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扇叶7转动对散热罩3两侧热量排出,第一转杆14带动第四锥齿轮18转动,第四锥齿轮18带动第五锥齿轮19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扇叶21转动将上部分的热量排出,散热效果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的外侧罩有散热罩(3),所述散热罩(3)的侧壁贯穿设有进水管(2),所述发动机(8)上设有与进水管(2)连接的出水机构,所述散热罩(3)的上端及两侧均设有装置口(22),位于上端的装置口(22)内固定有第一装置杆(20),位于两侧的装置口(22)内固定有第二装置杆(5),所述第一装置杆(20)上设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第二装置杆(5)的侧壁设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罩(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连接有驱动第一散热机构以及第二散热机构的传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发动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的外侧罩有散热罩(3),所述散热罩(3)的侧壁贯穿设有进水管(2),所述发动机(8)上设有与进水管(2)连接的出水机构,所述散热罩(3)的上端及两侧均设有装置口(22),位于上端的装置口(22)内固定有第一装置杆(20),位于两侧的装置口(22)内固定有第二装置杆(5),所述第一装置杆(20)上设有第一散热机构,所述第二装置杆(5)的侧壁设有第二散热机构,所述散热罩(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连接有驱动第一散热机构以及第二散热机构的传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机构包括环绕设置在发动机(8)外侧壁上的多个环形管(9),所述环形管(9)的两侧等间距设有多个出水孔(10),所述环形管(9)的下端连接有排水管(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散热罩(3)左右侧壁内的圆腔(15),所述第一装置杆(20)内设有第一装置腔,所述第二装置杆(5)内设有第二装置腔,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末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14),所述第一转杆(14)贯穿两个圆腔(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朋李文龙李健夏永芳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