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哈尔滨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8233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51
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混凝土叠合楼板现浇连接采用吊模板或传统的满堂支撑的方式,存在连接段模板支撑与叠合板预制部分支撑互相干扰、支撑材料用量较大、模板安装精度及安装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支撑横梁的中部设有两个支撑立柱插孔,两个横向调节件对称设置在支撑横梁的两端,且横向调节件与支撑横梁采用螺纹连接,两个支撑立柱与两个支撑立柱插孔一一对应,且支撑立柱与支撑横梁采用插接,每个支撑立柱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竖向调节件,每个竖向调节件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U型托架,每个U型托架内装有一个模板托梁,所述底模板设置在两个模板托梁的上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装配式叠合混凝土楼板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混凝土叠合楼板不同于全现浇混凝土楼板,底部预制,上部敷设管线后现浇叠合层混凝土形成整体楼板。安装施工中,预制部分作为上部现浇部分的底模,不必像全现浇混凝土楼板需搭设满堂支撑和模板,仅设支撑即可。但叠合板预制部分受制于运输条件及运输、吊装过程中构件刚度等因素制约,尺寸不能过大,需分块预制,现场通过现浇连接段形成整体。从而混凝土叠合楼板现浇连接段的模板支撑体系需单独进行研究设计。目前,工程实践中通常采用吊模板和传统的满堂支撑的方法。1)、吊模板是用铁丝将模板固定在预制部分上,此方法存在如下主要缺点:⑴、模板刚度较难保证,模板与预制部分接合不紧密,模板容易变形,出现涨模、漏浆等现象,造成混凝土不密实、蜂窝麻面、表面平整度差等质量问题,需二次修补,增加工程费用;⑵、施工操作不方便,不宜保证施工质量;⑶、需在预制部分上施工,增加叠合层施工作业交叉;⑷、模板周转次数低、损耗大,增加施工成本,不满足绿色施工原则等。2)、传统的满堂支撑的方法存在如下主要缺点:⑴、连接段模板支撑与叠合板预制部分支撑互相干扰,造成施工操作不便,影响施工质量;⑵、支撑材料用量增加较大,增加施工成本;⑶、模板安装精度及安装质量不宜保证;⑷、模板周转次数低、损耗大,增加施工成本,不满足绿色施工原则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混凝土叠合楼板现浇连接采用吊模板或传统的满堂支撑的方式,存在连接段模板支撑与叠合板预制部分支撑互相干扰、支撑材料用量较大、模板安装精度及安装质量不易保证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本技术的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其组成包括支撑横梁、底模板、两个横向调节件、两个支撑立柱、两个竖向调节件、两个U型托架和两个模板托梁;支撑横梁的中部设有两个支撑立柱插孔,两个横向调节件对称设置在支撑横梁的两端,且横向调节件与支撑横梁采用螺纹连接,两个支撑立柱与两个支撑立柱插孔一一对应,且支撑立柱与支撑横梁采用插接,每个支撑立柱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竖向调节件,每个竖向调节件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U型托架,每个U型托架内装有一个模板托梁,所述底模板设置在两个模板托梁的上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预制部分支撑A(叠合板预制部分)安装完成后,将本技术的支撑装置连接于预制部分支撑A的竖杆之间,充分利用预制部分支撑竖杆,不必单独设置连接段支撑竖杆和落地支撑竖杆,从而减小了支撑竖杆的用量;本技术的支撑装置的应用使得现浇连接段模板(浇筑混凝土D)及支撑安装施工均可在叠合板预制部分B下面进行,无其他工序施工相互干扰,减少了叠合层施工的交叉作业,且避免了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施工与板上叠合层钢筋、管线、混凝土等施工工序的交叉作业和相互干扰,进而提高了施工速度,有利于叠合层施工的成品保护。二、落地支撑竖杆的减少,使得施工空间增加,有利于施工操作,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三、本技术的横向长度通过横向调节件调节,本技术的竖向长度通过竖向调节件调节,使得操作简单方便,安装精度高,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四、支撑立柱与支撑横梁采用插接连接,使得本技术的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五、利用本技术的支撑装置可使现浇连接段模板和支撑装置实现工具化、系列化,这样可以提高周转率。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是支撑横梁1通过横向调节件3安装于叠合板预制部分支撑A上的示意图;图3是支撑立柱4固定于支撑横梁1上的示意图;图4是竖向调节件5安装于支撑立柱4上,U型托架6安装于竖向调节件5上,模板托梁7安装于U型托架6上,底模板2安装于模板托梁7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支撑横梁1、底模板2、两个横向调节件3、两个支撑立柱4、两个竖向调节件5、两个U型托架6和两个模板托梁7;支撑横梁1的中部设有两个支撑立柱插孔1-1,两个横向调节件3对称设置在支撑横梁1的两端,且横向调节件3与支撑横梁1采用螺纹连接,两个支撑立柱4与两个支撑立柱插孔1-1一一对应,且支撑立柱4与支撑横梁1采用插接,每个支撑立柱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竖向调节件5,每个竖向调节件5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U型托架6,每个U型托架6内装有一个模板托梁7,所述底模板2设置在两个模板托梁7的上面。所述两个支撑立柱插孔1-1相对支撑横梁1的竖向中心线N-N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横梁1的两端内孔均设有第一内螺纹1-2,每个横向调节件3的一端设有外螺纹3-1。所述支撑立柱4的上端内孔设有第二内螺纹4-1。竖向调节件5可通过其上的外螺纹与第二内螺纹4-1进行长度调节,以使本申请的支撑装置能适应不同高度叠合板预制部分B;横向调节件3可通过其上的外螺纹3-1与第一内螺纹1-2进行长度调节,以使本申请的装置能适应不同宽度叠合板预制部分支撑A。利用本技术进行施工的安装工艺:⑴、安装支撑横梁1,见图2,将支撑横梁1通过横向调节件3安装固定于叠合板预制部分支撑A上;⑵、安装支撑立柱4,见图3,支撑立柱4的下端设有插接段4-2,将支撑立柱4通过插接段4-2固定于支撑横梁1上;⑶、安装模板托梁7和底模板2,见图4,将竖向调节件5安装于支撑立柱4上,U型托架6安装于竖向调节件5上,模板托梁7安装于U型托架6上,将底模板2安装于模板托梁7上;⑷、模板支撑调节:调节两个竖向调节件5的高度,使模板托梁7处于水平状态且使模板托梁7与叠合板预制部分B紧密结合,见图4;⑸、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在叠合板预制部分B之间的间距W处设置钢筋C,在叠合板预制部分B的上面浇筑混凝土D,见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横梁(1)、底模板(2)、两个横向调节件(3)、两个支撑立柱(4)、两个竖向调节件(5)、两个U型托架(6)和两个模板托梁(7);支撑横梁(1)的中部设有两个支撑立柱插孔(1‑1),两个横向调节件(3)对称设置在支撑横梁(1)的两端,且横向调节件(3)与支撑横梁(1)采用螺纹连接,两个支撑立柱(4)与两个支撑立柱插孔(1‑1)一一对应,且支撑立柱(4)与支撑横梁(1)采用插接,每个支撑立柱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竖向调节件(5),每个竖向调节件(5)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U型托架(6),每个U型托架(6)内装有一个模板托梁(7),所述底模板(2)设置在两个模板托梁(7)的上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具式混凝土叠合板现浇连接段模板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支撑横梁(1)、底模板(2)、两个横向调节件(3)、两个支撑立柱(4)、两个竖向调节件(5)、两个U型托架(6)和两个模板托梁(7);支撑横梁(1)的中部设有两个支撑立柱插孔(1-1),两个横向调节件(3)对称设置在支撑横梁(1)的两端,且横向调节件(3)与支撑横梁(1)采用螺纹连接,两个支撑立柱(4)与两个支撑立柱插孔(1-1)一一对应,且支撑立柱(4)与支撑横梁(1)采用插接,每个支撑立柱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竖向调节件(5),每个竖向调节件(5)的上端螺纹连接一个U型托架(6),每个U型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全解海杨志辉常继峰李琳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