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幕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2301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6: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幕墙,该光伏幕墙包括:框架;光伏组件,设置在框架上;背板,设置在框架上,且与光伏组件间隔设置,背板由透光材料制成;透光件,设置在框架的顶端;第一反光件,设置在背板的朝向光伏组件的一侧,且靠近背板的顶部设置;第二反光件,设置在光伏组件的朝向背板的一侧,光线顺次通过透光件、第一反光件以及第二反光件进入室内。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幕墙不透光,影响室内采光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伏幕墙
本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幕墙。
技术介绍
光伏发电也称作太阳能发电,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经过串联后进行封装保护可形成大面积的太阳电池组件,再配合上功率控制器等部件就形成了光伏发电装置。目前,现有的光伏幕墙无法透光,使得在安装后建筑室内较为昏暗,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幕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伏幕墙不透光,影响室内采光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伏幕墙,光伏幕墙包括:框架;光伏组件,设置在框架上;背板,设置在框架上,且与光伏组件间隔设置,背板由透光材料制成;透光件,设置在框架的顶端;第一反光件,设置在背板的朝向光伏组件的一侧,且靠近背板的顶部设置;第二反光件,设置在光伏组件的朝向背板的一侧,光线顺次通过透光件、第一反光件以及第二反光件进入室内。进一步地,光伏组件与背板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空气流道,空气流道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在空气流道的底部,出风口设置在框架的靠近背板的一侧,出风口位于进风口的上方。进一步地,光伏幕墙还包括风门,进风口和出风口处均设置有风门。进一步地,光伏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框架上,光伏组件相对框架具有竖直状态和倾斜状态。进一步地,光伏幕墙还包括:支撑结构,设置在框架和光伏组件之间,支撑结构用于在光伏组件处于倾斜状态时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进一步地,光伏幕墙还包括:驱动机构,设置在框架和光伏组件之间,驱动机构与光伏组件驱动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光伏组件相对框架进行转动。进一步地,光伏幕墙包括多个光伏组件,每个光伏组件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结构以及一个驱动机构。进一步地,第二反光件与光伏组件为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地,光伏组件由铜铟镓硒材料制成。进一步地,第二反光件由漫反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光伏幕墙还包括盖板,可活动地设置在框架上,盖板具有遮挡透光件的遮挡位置以及避让位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框架顶端设置透光件,在背板的朝向光伏组件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光件,在光伏组件的朝向背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光件,通过透光件、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配合,可以使光线进入光伏组件和背板之间的间隔内,并照射在背板上,由于背板为透光材料,因此照射在背板上的光线可透过背板射入室内,进而可以提高室内亮度。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光伏幕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光伏组件与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光伏组件与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框架;20、光伏组件;30、背板;40、透光件;50、空气流道;51、进风口;52、出风口;60、支撑结构;70、驱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幕墙,该光伏幕墙包括:框架10、光伏组件20、背板30、透光件40、第一反光件以及第二反光件。其中,光伏组件20和背板30分别设置在框架10上,且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间隔设置,背板30由透光材料制成,如玻璃或合成塑料等。透光件40设置在框架10的顶端,如此可使阳光能够从该透光件40进入光伏组件20和背板30的间隔内。第一反光件设置在背板30上,且靠近背板30的顶部设置。第二反光件设置在光伏组件20的靠近背板30的一侧。通过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光线从透光件40进入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之间时,可顺次通过透光件、第一反光件以及第二反光件反射后照射在背板30上,由于背板30为透光材料,因此光线可透光背板30进入室内。通过在框架10顶端设置透光件40,在背板30的朝向光伏组件20的一侧设置第一反光件,在光伏组件20的朝向背板30的一侧设置第二反光件,通过透光件40、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配合,可以使光线进入光伏组件20和背板30之间的间隔内,并照射在背板30上,由于背板30为透光材料,因此照射在背板30上的光线可透过背板30射入室内,进而可以提高室内亮度,以通过上述结构满足室内基本的采光要求,节省室内照明能耗。具体的,该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空气流道50,空气流道5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通过设置该空气流道50,可以使光伏组件20与背板30之间空气的流通,以带走由光伏组件20工作产生的热量,降低光伏组件20周围的温度,保证光伏组件20的正常工作。具体的,该进风口51设置在空气流道50的底部,出风口52设置在框架10的靠近背板30的一侧,且出风口52位于进风口51的上方。如此可通过该结构使空气流道50形成烟囱效应,使冷空气可通过进风口51进入空气流道50,热空气从出风口52流出,使空气形成循环流动,进而可以带走光伏组件20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并且,将出风口52设置在框架10的靠近背板30的一侧,可以减少杂质进入空气流道50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该光伏幕墙还包括风门,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处均设置有风门。工作人员通过打开或关闭风门实现空气流道50与外界连通或封闭,通过设置风门能够更好地保护空气流道50,避免过度杂质进入空气流道50内。在本实施例中,该光伏组件20可转动地设置在框架10上,光伏组件20相对框架10具有竖直状态和倾斜状态。如此设置可根据需要调节光伏组件20的摆放角度,使其能够根据光照角度的变化进行调整,保证光伏组件20正常工作。并且,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光伏组件20在倾斜状态下也可进行散热,避免热量在空气流道50内形成堆积。还能通过调节光伏组件20的摆放角度进而调节第二反光件的角度,以改变光线进入室内的角度。如图1和图2所示,光伏幕墙还包括支撑结构60,支撑结构60设置在框架10和光伏组件20之间,支撑结构60用于在光伏组件20处于倾斜状态时对光伏组件20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支撑结构60可保证光伏组件20处于倾斜状态时的稳定性,避免光伏组件20大幅度晃动而造成损坏。如图1和图3所示,光伏幕墙还包括驱动机构70,驱动机构70设置在框架10和光伏组件20之间,驱动机构70与光伏组件20驱动连接,驱动机构70用于驱动光伏组件20相对框架10进行转动,以便于用户进行调节,提高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其中,该驱动机构70包括链式开窗器。该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便于工作人员进行安装。具体的,该框架10包括多个水平安装架和多个竖直安装架,多个竖直安装架并排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竖直安装架之间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水平安装架。通过设置水平安装架和竖直安装架来进行安装,可以提高装置的稳固性。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水平安装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幕墙包括:框架(10);光伏组件(20),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背板(30),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且与所述光伏组件(20)间隔设置,所述背板(30)由透光材料制成;透光件(40),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顶端;第一反光件,设置在所述背板(30)的朝向所述光伏组件(20)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背板(30)的顶部设置;第二反光件,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20)的朝向所述背板(30)的一侧,光线顺次通过所述透光件、所述第一反光件以及所述第二反光件进入室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幕墙包括:框架(10);光伏组件(20),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背板(30),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且与所述光伏组件(20)间隔设置,所述背板(30)由透光材料制成;透光件(40),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顶端;第一反光件,设置在所述背板(30)的朝向所述光伏组件(20)的一侧,且靠近所述背板(30)的顶部设置;第二反光件,设置在所述光伏组件(20)的朝向所述背板(30)的一侧,光线顺次通过所述透光件、所述第一反光件以及所述第二反光件进入室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20)与所述背板(30)之间具有上下贯通的空气流道(50),所述空气流道(50)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51)设置在所述空气流道(50)的底部,所述出风口(52)设置在所述框架(10)的靠近所述背板(30)的一侧,所述出风口(52)位于所述进风口(51)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幕墙还包括风门,所述进风口(51)和所述出风口(52)处均设置有所述风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20)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框架(10)上,所述光伏组件(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文军凌文米树华张文建徐会军李辰琦张喜山武威范新宇陈雪松王璐毕世博张飞宇汤洋姜凯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