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起吊式无避让立体停车位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停放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吊式无避让立体停车位。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汽车越来越普及,同时也带来了停车难的问题,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可在地下停车场划线停车的的占用面积上建立上层停车位,使单位面积的停车位上实现多辆停车的可能,但是目前适用于地下停车场的双层车位存在停车、出车效率低的问题,且不方便下方停放车辆及人员进出,影响了立体停车位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起吊式无避让立体停车位,提高了地下停车场的空间利用率,方便车主取存车,且不影响下层车辆出入。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起吊式无避让立体停车位,包括吊挂在地下停车场的顶板上的由两个工字型钢构成的滑轨,还包括动力箱和起吊架,滑轨固定在顶板下端面,动力箱支撑设置在滑轨上,动力箱的前后两端各转动设置一平移轴,动力箱的外侧位于平移轴的两端设置移动轮,移动轮支撑设置在滑轨上,其中一平移轴上设置平移带轮;动力箱为一带有空腔的箱体,动力箱的孔腔中设置有起吊筒、旋转盘和动力传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起吊式无避让立体停车位,包括吊挂在地下停车场的顶板上的滑轨,还包括动力箱和起吊架,滑轨固定在顶板下端面,动力箱支撑设置在滑轨上,其特征在于:动力箱(17)的前后两端各转动设置一平移轴(30),动力箱(17)的外侧位于平移轴(30)的两端设置移动轮(31),移动轮(31)支撑设置在滑轨(2)上,其中一平移轴(30)上设置平移带轮(21);动力箱(17)为一带有空腔的箱体,动力箱(17)的孔腔中设置有起吊筒(7)、旋转盘(36)和动力传动机构,动力箱(17)下底面的前侧设置一转孔,旋转盘(36)支撑设置在转孔的周侧边上,旋转盘(36)的周侧面设置一外齿圈(19),旋转盘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吊式无避让立体停车位,包括吊挂在地下停车场的顶板上的滑轨,还包括动力箱和起吊架,滑轨固定在顶板下端面,动力箱支撑设置在滑轨上,其特征在于:动力箱(17)的前后两端各转动设置一平移轴(30),动力箱(17)的外侧位于平移轴(30)的两端设置移动轮(31),移动轮(31)支撑设置在滑轨(2)上,其中一平移轴(30)上设置平移带轮(21);动力箱(17)为一带有空腔的箱体,动力箱(17)的孔腔中设置有起吊筒(7)、旋转盘(36)和动力传动机构,动力箱(17)下底面的前侧设置一转孔,旋转盘(36)支撑设置在转孔的周侧边上,旋转盘(36)的周侧面设置一外齿圈(19),旋转盘上端面的中部固定一转轴(8),旋转盘(36)上位于转轴的外侧周向设置4个起吊孔(38),起吊孔(38)的投影线位于转孔的内径中,起吊孔(38)的内侧各对应设置一个滑轮,滑轮与旋转盘(36)之间支撑设置有滑轮架(18),4个滑轮架(18)的高度对应4道环形线槽(6),转轴(8)上套接所述起吊筒(7),起吊筒(7)包括卷筒和起吊齿轮,起吊齿轮(9)固定在卷筒的上端面,起吊齿轮(9)的中部设有与卷筒连通的转轴穿入孔,卷筒的周侧由上至下设有4个环形线槽(6),每个环形线槽(6)中各绕置一起吊线(37),所述起吊线(37)通过对应高度的滑轮向下穿过旋转盘(36)上的起吊孔(38)与动力箱(17)下方的起吊架(4)相连,所述平移带轮(21)、起吊齿轮(9)和外齿圈与动力传动结构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吊式无避让立体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14)、起吊蜗杆轴(24)、旋转蜗杆轴(11)、中间转换轴(34)和平移蜗杆轴(26),起吊蜗杆轴(24)、旋转蜗杆轴(11)和平移蜗杆轴(26)上远离转轴的一端各设置一传动齿轮(45),旋转蜗杆轴(11)和平移蜗杆轴(26)共线设置,旋转蜗杆轴(11)和平移蜗杆轴(26)之间设置一中间支撑板(15),中间转换轴(34)支撑设置在后支撑板(13)和中间支撑板(15)上,驱动电机(14)位于后支撑板的一侧,驱动电机(14)的电机轴上设置宽齿的电机齿轮(35),中间转换轴(34)转动设置在电机轴和平移蜗杆轴(26)之间,中间转换轴(34)上设置与电机齿轮(35)啮合的平移齿轮,中间转换轴(34)的前端伸出中间支撑板(15)外并固定设置转换齿轮(43),起吊蜗杆轴(24)和旋转蜗杆轴(11)支撑设置在中间支撑板(15)和前支撑板(10)上,中间转换轴的后端设置一限位板,限位板(51)与后支撑板之间设置与中间转换轴(34)连接的电磁换位器,起吊蜗杆轴(24)的外侧设置一起吊轴(22),起吊轴(22)竖向转动设置在动力箱(17)中,起吊轴(22)的上端安装与起吊齿轮(9)啮合的大齿轮(12),起吊轴(22)的下端安装...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