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1356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采用两次水平针刺法进行高压开纤,并采用压轮密合度调节装置调节橡胶压辊之间的密合度,使超薄玻璃纤维布得到很好的开纤效果,同时结合超薄玻璃纤维布的扩幅及定型处理,再浸渍超薄玻璃纤维布特殊硅烷配方,不仅得到高性能超薄玻璃纤维布,提升了超薄玻璃纤维布的经纬纱宽度、避免纬纱扭曲、减少含浸时间和透气度等物性指标,而且也可以满足高端覆铜板客户如HDI制程、IC封装基板制程、环保无卤制程的工艺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纤维布开纤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是印刷电路板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领域。随着电子产品向轻、薄、短小方向发展电子产品所用的基本材料覆铜箔基板也被要求向高密度化、轻薄多层化及无铅无卤的方向发展,这样对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外观性能和物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尺寸安定性、含浸性、以及表面无凸粒、上胶不良等。由于超薄布的经纬纱单丝直径为5微米甚至更小,很难控制在开纤过程中单丝断裂及受力均匀性,经纬纱宽度、透气度也很难达到高端覆铜板客户需求,如HDI制程、IC封装基板制程、环保无卤制程等。目前市场上的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物性水平普遍较低,在传统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的开纤过程中,一般是用普通水流开纤(布面和导轮处的夹角容易积水造成开纤均匀性差),或者震动高压水射流开纤(类似用的筛子,开纤过程机台速度和震动频次不匹配容易造成波浪条纹,震动频率越大条纹越明显)等,另外玻纤布开纤过程一般是先开纤再经过表面处理剂浸渍最后形成成品玻纤布。这样得到的超薄玻纤布经纬纱宽度均匀性较差、纬纱扭曲严重,含浸时间较长,布面外观较粗糙,透气度较大等物性、品质异常,给企业生产造成很大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所述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织造好的超薄玻璃纤维布经过一次高温退浆,退浆温度340°~390°,线速度90m/min~100m/min,浆料残留量控制在0.15~0.2%范围内,收卷前用扩幅辊进行扩幅;步骤2:将一次高温退浆后的超薄玻璃纤维布再进行二次高温闷烧,闷烧温度320°~360°,浆料残留量控制在0.02~0.03%范围内,闷烧时间为40~50小时,闷烧后冷却时间为5~10小时;步骤3:二次高温闷烧后的玻纤布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进行水平针刺开纤,所述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的针刺板上并列两排针孔,孔间距0.2~0.4mm,每排孔数量2500~3500个,孔径0.2~0.25mm,针刺板垂直下方安装60~80目的不锈钢滤网过滤杂质;步骤4:再依次经过第一橡胶压轮、第一烘干定型炉、第一传动导轮组进入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所述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的针刺板上并列三排针孔,孔间距0.3~0.5mm,每排孔数量2000~3000个,孔径0.2~0.25mm,再进行普通水射流平稳开纤,水射流平稳开纤使用的喷嘴之间0.4~0.7mm,水射流压力3~10kg,可以获得经纬纱宽度均匀、透气度低、纬纱扭曲度较小的超薄玻纤布;步骤5:最后依次经过第二橡胶压轮、第二烘干定型炉以及传动导轮组,之后进入硅烷偶联剂槽进行浸渍获得高性能的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成品。优选的,在步骤(1)中,所述扩幅辊为不锈钢金属材质,轮面直径125mm,表面扩幅凹槽宽度1~2mm,避免超薄玻璃纤维布在收卷时产生凹坑。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冷却为常温冷却,避免冷却的过程中超薄玻璃纤维布收缩。优选的,在步骤(3)和步骤(4)中,所述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和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的下方均设置有不锈钢滤网,所述不锈钢滤网安装在水槽中,水槽用于收集不锈钢滤网过滤的杂质。优选的,在步骤(4)和步骤(5)中,所述第一橡胶压轮和第二橡胶压轮均为两个橡胶压轮组成,其中一个橡胶压轮为固定的橡胶压轮,另一个为移动的橡胶压轮,且移动的橡胶压轮的一端还安装有压轮密合度调节装置。优选的,所述压轮密合度调节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丝杠,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联结丝杠,所述丝杠通过其上自带的丝杠座固定,所述丝杠的尾端还通过轴承连接有压轮安装座,所述压轮安装座安装在移动的橡胶压轮的一端,通过步进电机带动丝杠前后移动,从而改变移动的橡胶压轮与固定的橡胶压轮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第一橡胶压轮和第二橡胶压轮两者各自的密合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专利技术的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采用两次水平针刺法进行高压开纤,使超薄玻璃纤维布得到很好的开纤效果,同时结合超薄玻璃纤维布的扩幅及定型处理,再浸渍超薄玻璃纤维布特殊硅烷配方,得到高性能超薄玻璃纤维布,提升了超薄玻璃纤维布的经纬纱宽度、避免纬纱扭曲、减少含浸时间和透气度等物性指标,同时也可以满足高端覆铜板客户如HDI制程、IC封装基板制程、环保无卤制程的工艺要求。(2)、该专利技术的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采用压轮密合度调节装置调节橡胶压辊之间的密合度,不仅调节方便,而且可以很好的压合超薄玻璃纤维布,避免出现压合不紧导致的超薄玻璃纤维布定型差或压合过紧导致的其压断的情况。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的加工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的压轮密合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水槽;2、不锈钢滤网;3、传动装置;4、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5、第一橡胶压轮;6、第一烘干定型炉;7、第一传动导轮组;8、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9、第二橡胶压轮;10、第二烘干定型炉;11、第二传动导轮组;12、硅烷偶联剂槽;13、压轮密合度调节装置;14、步进电机;15、:丝杠;16、丝杠座;17、轴承;18、压轮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织造好的超薄玻璃纤维布经过一次高温退浆,退浆温度340°~390°,线速度90m/min~100m/min,浆料残留量控制在0.15~0.2%范围内,收卷前用扩幅辊进行扩幅;步骤2:将一次高温退浆后的超薄玻璃纤维布再进行二次高温闷烧,闷烧温度320°~360°,浆料残留量控制在0.02~0.03%范围内,闷烧时间为40~50小时,闷烧后冷却时间为5~10小时;步骤3:二次高温闷烧后的玻纤布在传动装置3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1进行水平针刺开纤,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1的针刺板上并列两排针孔,孔间距0.2~0.4mm,每排孔数量2500~3500个,孔径0.2~0.25mm,针刺板垂直下方安装60~80目的不锈钢滤网2过滤杂质;步骤4:再依次经过第一橡胶压轮步骤5:第一烘干定型炉6、第一传动导轮组7进入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8,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8的针刺板上并列三排针孔,孔间距0.3~0.5mm,每排孔数量2000~3000个,孔径0.2~0.25mm,再进行普通水射流平稳开纤,水射流平稳开纤使用的喷嘴之间0.4~0.7mm,水射流压力3~10kg,可以获得经纬纱宽度均匀、透气度低、纬纱扭曲度较小的超薄玻纤布;步骤5:最后依次经过第二橡胶压轮9、第二烘干定型炉10以及传动导轮组11,之后进入硅烷偶联剂槽13进行浸渍获得高性能的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成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织造好的超薄玻璃纤维布经过一次高温退浆,退浆温度340°~390°,线速度90m/min~100m/min,浆料残留量控制在0.15~0.2%范围内,收卷前用扩幅辊进行扩幅;步骤2:将一次高温退浆后的超薄玻璃纤维布再进行二次高温闷烧,闷烧温度320°~360°,浆料残留量控制在0.02~0.03%范围内,闷烧时间为40~50小时,闷烧后冷却时间为5~10小时;步骤3:二次高温闷烧后的玻纤布在传动装置(3)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1)进行水平针刺开纤,所述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1)的针刺板上并列两排针孔,孔间距0.2~0.4mm,每排孔数量2500~3500个,孔径0.2~0.25mm,针刺板垂直下方安装60~80目的不锈钢滤网(2)过滤杂质;步骤4:再依次经过第一橡胶压轮(5)、第一烘干定型炉(6)、第一传动导轮组(7)进入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8),所述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8)的针刺板上并列三排针孔,孔间距0.3~0.5mm,每排孔数量2000~3000个,孔径0.2~0.25mm,再进行普通水射流平稳开纤,水射流平稳开纤使用的喷嘴之间0.4~0.7mm,水射流压力3~10kg,可以获得经纬纱宽度均匀、透气度低、纬纱扭曲度较小的超薄玻纤布;步骤5:最后依次经过第二橡胶压轮(9)、第二烘干定型炉(10)以及传动导轮组(11),之后进入硅烷偶联剂槽(13)进行浸渍获得高性能的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布开纤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织造好的超薄玻璃纤维布经过一次高温退浆,退浆温度340°~390°,线速度90m/min~100m/min,浆料残留量控制在0.15~0.2%范围内,收卷前用扩幅辊进行扩幅;步骤2:将一次高温退浆后的超薄玻璃纤维布再进行二次高温闷烧,闷烧温度320°~360°,浆料残留量控制在0.02~0.03%范围内,闷烧时间为40~50小时,闷烧后冷却时间为5~10小时;步骤3:二次高温闷烧后的玻纤布在传动装置(3)的作用下通过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1)进行水平针刺开纤,所述第一水平针刺开纤装置(1)的针刺板上并列两排针孔,孔间距0.2~0.4mm,每排孔数量2500~3500个,孔径0.2~0.25mm,针刺板垂直下方安装60~80目的不锈钢滤网(2)过滤杂质;步骤4:再依次经过第一橡胶压轮(5)、第一烘干定型炉(6)、第一传动导轮组(7)进入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8),所述第二水平针刺开纤装置(8)的针刺板上并列三排针孔,孔间距0.3~0.5mm,每排孔数量2000~3000个,孔径0.2~0.25mm,再进行普通水射流平稳开纤,水射流平稳开纤使用的喷嘴之间0.4~0.7mm,水射流压力3~10kg,可以获得经纬纱宽度均匀、透气度低、纬纱扭曲度较小的超薄玻纤布;步骤5:最后依次经过第二橡胶压轮(9)、第二烘干定型炉(10)以及传动导轮组(11),之后进入硅烷偶联剂槽(13)进行浸渍获得高性能的超薄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薄电子级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义飞陶应龙马宏强张任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光远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