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311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涉及一种阀芯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用于将拨杆、支架以及转轴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阀杆组件的第一辅装线,用于将底座、内O圈以及静瓷片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端盖组件的第二辅装线,用于将阀体、垫圈、阀杆组件、拨盘、动瓷片、端盖组件、大O圈以及外O圈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完整的混合阀芯的总装线以及两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辅装线与总装线之间以及第二辅装线与总装线之间以用于将阀杆组件以及端盖组件输送至总装线内的组件输送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参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芯的自动化生产系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
技术介绍
混合阀芯是指能够将单独控制冷水或热水出水以及冷热水混合出水的阀芯,其功能相对常规的上出水阀芯来说功能更加强大,因此也更受到顾客喜爱。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630999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出水混合阀芯,包括一通过底座和罩体所构成的密闭腔室,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通腔室和热水管的热水孔、连通腔室和冷水管的冷水孔、连通腔室和莲蓬头的回水孔,所述腔室内设置有端面相贴合的陶瓷静片和陶瓷动片,还包括一驱使动片在静片上做转动和平面移动的管状把手杆,所述静片中部设置有与热水孔相连通的第一通孔、与冷水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与回水孔相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动片外径小于静片外径,所述动片中部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外径与动片外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第二通孔的内径,所述把手杆的底端与第四通孔上端口相对接,把手杆的顶端穿出罩体上端。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一般包括阀体、垫圈、拨杆、支架、转轴、动瓷片、底座、内O圈、静瓷片、大O圈以及外O圈,部件较为简单,但是安装工作较为繁琐,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依靠人工进行组装,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其优点在于能够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参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第一辅装线,所述第一辅装线用于将拨杆、支架以及转轴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阀杆组件;第二辅装线,所述第二辅装线用于将底座、内O圈以及静瓷片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端盖组件;总装线,所述总装线设置于第一辅装线以及第二辅装线之间以用于将阀体、垫圈、阀杆组件、拨盘、动瓷片、端盖组件、大O圈以及外O圈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完整的混合阀芯;组件输送装置,所述组件输送装置设置有两件,且两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辅装线与总装线之间以及第二辅装线与总装线之间,设置于第一辅装线与总装线之间的组件输送装置用于将阀杆组件输送至总装线进行装配,设置于第二辅装线与总装线之间的组件输送装置用于将端盖组件输送至总装线进行装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辅装线将拨杆、支架以及转轴依次组装在一起以形成阀杆组件,然后通过安装于第一辅装线和总装线之间的组件输送装置将组装好的阀杆组件输送至总装线内,同时通过第二辅装线将底座、内O圈以及静瓷片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端盖组件,然后通过安装于第二辅装线和总装线之间的组件输送装置将组装好的端盖组件输送至总装线内,最后通过总装线将阀体、垫圈、阀杆组件、拨盘、动瓷片、端盖组件、大O圈以及外O圈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完整的混合阀芯即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总装线包括第一机架、设置于第一机架上的承载式环形导轨、多个滑移连接于承载式环形导轨上的工装夹具以及设置于第一机架上且沿承载式环形导轨长度方向设置的阀体安装机构、垫圈安装机构、拨盘安装机构、动瓷片安装机构、大O圈安装机构、外O圈安装机构以及下料机构,其中,各所述工装夹具均采用平行自夹式夹具,所述第一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位于下料机构与阀体安装机构工作处的工装夹具展开的扩张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装夹具能够将阀体安装机构输送的阀体夹紧固定住,然后通过承载式环形导轨将夹有阀体的工装夹具依次输送至垫圈安装机构、组件输送装置拨盘安装机构、动瓷片安装机构、大O圈安装机构、组件输送装置、外O圈安装机构以及下料机构处以进行垫圈、阀杆组件、拨盘、动瓷片、端盖组件、大O圈以及外O圈的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辅装线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一侧且位于垫圈安装机构与拨盘安装机构之间的第二机架、转动连接于第二机架上的第一转盘、多个固定于第一转盘边缘上的第一夹具、以及多个设置于第二机架上且环第一转盘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拨杆安装机构、支架安装机构以及转轴安装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转盘将各个第一夹具依次转动至拨杆安装机构、支架安装机构以及转轴安装机构处,从而使得拨杆安装机构、支架安装机构以及转轴安装机构能够依次将拨杆、支架以及转轴放置在第一夹具上进行组装以组合形成阀杆组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辅装线包括设置于第二机架一侧且位于动瓷片安装机构与大O圈安装机构之间的第三机架、转动连接于第三机架上的第二转盘、多个固定于第二转盘边缘上的第二夹具以及多个设置于第三机架上且环第二转盘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底座安装机构、内O圈安装机构以及静瓷片安装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转盘将各个第二夹具依次转动至底座安装机构、内O圈安装机构以及静瓷片安装机构处,从而使得底座安装机构、内O圈安装机构以及静瓷片安装机构能够依次将底座、外O圈以及静瓷片放置在第二夹具上进行组装以组合形成端盖组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工装夹具均包括一件滑移连接于承载式环形导轨上的滑块、两件分别固定于滑块两侧上的固定杆、两根固定于两块固定杆之间的导向杆以及两件分别滑移连接于两根导向杆上的夹持件,两所述夹持件相向的一面均设置有一道分别套设于两根导向杆上的加长部,两所述加长部内均设置有一根分别套设于两根导向杆外壁上的弹簧,两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固定于加长部内,两所述弹簧的另外一端分别抵接于固定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装夹具被扩张机构控制以使得两件夹持件能够展开从而使得阀体安装机构或下料机构能够上料或取料后,扩张机构停止对工装夹具的控制,此时,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能够控制两件夹持件朝向相向的方向移动以使得两件夹持件能够复位,从而使得工装夹具能够夹紧固定住阀体。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扩张机构包括多根固定于第一机架上的竖直杆、固定于各根竖直杆上端的安装块、多个固定于安装块上且朝向下料机构和阀体安装机构设置的水平杆以及两根分别固定于各根水平杆远离安装块的一端的气缸,各所述气缸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个呈倒等腰三角形状设置且位于两件夹持件各安装机构的一端之间的拨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装夹具移动至下料机构或阀体安装机构处时,处于工装夹具上方的气缸的活塞杆向下顶出以使得拨块的两个倾斜面能够分别与两件夹持件相向的一侧抵接,从而达到控制两个夹持件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各所述阀体安装机构、垫圈安装机构、拨盘安装机构、大O圈安装机构、内O圈安装机构、拨杆安装机构、支架安装机构、转轴安装机构、底座安装机构、外O圈安装机构以及下料机构均包括一件振动盘、四轴机械手、第一CCD视觉系统以及夹具到位检测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夹具到位检测题检测工装夹具是否达到指定上料位置,然后通过四轴机械手将振动盘振动出塑料部件取出并放置到第一CCD视觉系统上确定角度,最后通过四轴机械手将定位完成后的塑料部件放置到工装夹具内与其它零配件组装配合以完成各部件的安装;根据各塑料部件的形状大小不同,各个振动盘的排料槽大小也会存在区别,同时各件第一CCD视觉系统的录入信息也会存在一定区别。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瓷片安装机构以及静瓷片安装机构均包括呈半圆状设置的加热烤箱、设置于加热烤箱内的分割器旋转机构、多个等距且环设于分割器旋转机构上的筒料出料机构、第二CCD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辅装线(2),所述第一辅装线(2)用于将拨杆(101)、支架(102)以及转轴(103)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阀杆组件(100);第二辅装线(3),所述第二辅装线(3)用于将底座(153)、内O圈(152)以及静瓷片(151)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端盖组件(150);总装线(1),所述总装线(1)设置于第一辅装线(2)以及第二辅装线(3)之间以用于将阀体(110)、垫圈(120)、阀杆组件(100)、拨盘(130)、动瓷片(140)、端盖组件(150)、大O圈(160)以及外O圈(170)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完整的混合阀芯;组件输送装置(4),所述组件输送装置(4)设置有两件,且两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辅装线(2)与总装线(1)之间以及第二辅装线(3)与总装线(1)之间,设置于第一辅装线(2)与总装线(1)之间的组件输送装置(4)用于将阀杆组件(100)输送至总装线(1)进行装配,设置于第二辅装线(3)与总装线(1)之间的组件输送装置(4)用于将端盖组件(150)输送至总装线(1)进行装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辅装线(2),所述第一辅装线(2)用于将拨杆(101)、支架(102)以及转轴(103)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阀杆组件(100);第二辅装线(3),所述第二辅装线(3)用于将底座(153)、内O圈(152)以及静瓷片(151)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端盖组件(150);总装线(1),所述总装线(1)设置于第一辅装线(2)以及第二辅装线(3)之间以用于将阀体(110)、垫圈(120)、阀杆组件(100)、拨盘(130)、动瓷片(140)、端盖组件(150)、大O圈(160)以及外O圈(170)依次组装在一起以组合形成完整的混合阀芯;组件输送装置(4),所述组件输送装置(4)设置有两件,且两件分别设置于第一辅装线(2)与总装线(1)之间以及第二辅装线(3)与总装线(1)之间,设置于第一辅装线(2)与总装线(1)之间的组件输送装置(4)用于将阀杆组件(100)输送至总装线(1)进行装配,设置于第二辅装线(3)与总装线(1)之间的组件输送装置(4)用于将端盖组件(150)输送至总装线(1)进行装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总装线(1)包括第一机架(11)、设置于第一机架(11)上的承载式环形导轨(111)、多个滑移连接于承载式环形导轨(111)上的工装夹具(12)以及设置于第一机架(11)上且沿承载式环形导轨(111)长度方向设置的阀体安装机构(14)、垫圈安装机构(15)、拨盘安装机构(16)、动瓷片安装机构(17)、大O圈安装机构(18)、外O圈安装机构(19)以及下料机构(13),其中,各所述工装夹具(12)均采用平行自夹式夹具,所述第一机架(11)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位于下料机构(13)与阀体安装机构(14)工作处的工装夹具(12)展开的扩张机构(1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装线(2)包括设置于第一机架(11)一侧且位于垫圈安装机构(15)与拨盘安装机构(16)之间的第二机架(21)、转动连接于第二机架(21)上的第一转盘(22)、多个固定于第一转盘(22)边缘上的第一夹具(221)、以及多个设置于第二机架(21)上且环第一转盘(22)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的拨杆安装机构(23)、支架安装机构(24)以及转轴安装机构(2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合阀芯自动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装线(3)包括设置于第二机架(21)一侧且位于动瓷片安装机构(17)与大O圈安装机构(18)之间的第三机架(31)、转动连接于第三机架(31)上的第二转盘(32)、多个固定于第二转盘(32)边缘上的第二夹具(321)以及多个设置于第三机架(31)上且环第二转盘(32)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的底座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维坤王光荣温遗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瑞德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