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131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芯杆组件装配线以及总装配线,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与总装配线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芯杆组件输送至总装配线处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设置于芯杆组件装配线与总装配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输送机构上的芯杆组件夹起并放入输送线上的第一机械手,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用于将装配好的铜阀芯送出的出料机构。通过芯杆组件装配线自动装配芯杆组件,之后将芯杆组件送入总装配线中总装,从而完成铜阀芯的装配,整个装配过程均自动化进行,实现提高其生产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
技术介绍
铜阀芯是水阀的核心部件,其内部零部件较多,需要一一组装后才能进行使用。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铜阀芯1,通常包括铜壳11、芯杆121、小瓷片13、大瓷片14以及密封盖16,同时为了提升铜阀芯1的密封效果,在芯杆121上需要套上手垫122以及两小O圈123,在铜壳11上需要套上大O圈15。装配时需要在芯杆121上将手垫122以及两小O圈123进行组装,组装后形成芯杆组件12,之后将组装好的芯杆组件12放入铜壳11内,并依次放入小瓷片13与大瓷片14,接着在铜壳11外部套上大O圈15,并将密封盖16插接于铜壳11底部,密封盖16与其过盈配合,从而完成铜阀芯1的装配。整个部件较为简单,但是安装较为繁琐,现有的装配通常是人工进行组装,整体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能够自动组装铜阀芯,具有提高其生产效率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芯杆组件装配线以及总装配线,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与总装配线设置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第一输送机构、沿第一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芯杆进料机构、手垫进料机构、以及两小O圈进料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芯杆的第一夹座,所述芯杆进料机构将芯杆送入第一夹座上,所述手垫进料机构以及两小O圈进料机构依次对输送至相应机构上的芯杆进行手垫、以及两小O圈的装配并组成芯杆组件,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与总装配线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芯杆组件输送至总装配线处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设置于芯杆组件装配线与总装配线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输送机构上的芯杆组件夹起并放入输送线上的第一机械手,所述总装配线包括第二输送机构、沿第二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铜壳进料机构、芯杆组件进料机构、小瓷片进料机构、大瓷片进料机构、大O圈进料机构以及密封盖进料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铜壳的第二夹座,所述铜壳进料机构将铜壳送入第二夹座上,所述芯杆组件进料机构设置于输送线的出料端处,所述芯杆组件进料机构、小瓷片进料机构、大瓷片进料机构、大O圈进料机构以及密封盖进料机构依次对输送至相应机构上的铜壳进行芯杆组件、小瓷片、大瓷片、大O圈以及密封盖进行装配并组成铜阀芯,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用于将装配好的铜阀芯送出的出料机构。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在机架上的芯杆组件装配线,使得芯杆组件依次由芯杆进料机构、手垫进料机构、以及两小O圈进料机构进行装配成型,装配时芯杆进料机构先将芯杆放入第一输送机构的第一夹座上,放入后第一输送机构将其传送至手垫进料机构处,通过手垫机构在芯杆上装配好手垫之后输送至小O圈进料机构,小O圈进料机构将小O圈套于芯杆后输送至下一小O圈进料机构进行下一层的小O圈装配,装配完毕后即组成芯杆组件。之后通过第一机械手将芯杆组件从第一输送机构上夹出并放入输送线上,并随着输送线进入输送线出料端等候,此时铜壳进料机构将铜壳放入第二输送机构的第二夹座上,在第二输送机构将铜壳输送至芯杆组件进料机构处时,芯杆组件进料机构将芯杆组件从输送线的出料端取出并装配于铜壳上,随后依次传送至小瓷片进料机构、大瓷片进料机构、大O圈进料机构以及密封盖进料机构进行芯杆组件、小瓷片、大瓷片、大O圈以及密封盖的装配并组成铜阀芯,完成自动化装配的过程,最后通过出料机构将铜阀芯送出收集即可,整个装配线均自动化控制,能够自动组装铜阀芯,减少人工成本,有效提高其生产效率。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均设置为链条等距输送机构,所述链条等距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上的输送架、设置于输送架两端的定位座、转动于定位座上的传动辊、设置于两传动辊上的链条传送带以及用于驱动链条传送带的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于其中一定位座的一侧,且伺服电机的转动轴与传动辊固定连接,两所述传动辊上均固定设置有与链条传送带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一夹座或第二夹座固定设置与链条传送带上。如此设置,通过将第一输送机构与第二输送机构均采用链条等距输送机构设置,使得在输送过程能够等距输送与停顿,以适应于各个零部件的进料机构进行装配,提高装配精度。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定位座上的传动辊进行转动,从而带动齿轮转动,使得与齿轮啮合的链条传送带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夹座或第二夹座随着链条传送带的转动进行移动,每移动至需要装配的位置时,伺服电机即停止运转,使得链条传送带不再移动,便于进行装配,提高装配精度。进一步设置:所述输送架内部两侧的顶部上相对设置有两限位架,两所述限位架相对的表面上均开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夹座或第二夹座在垂直于输送方向上位移的限位槽。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限位架,使得限位架上的限位槽提供第一夹座或第二夹座在链条传送带上移动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并且防止第一夹座或第二夹座在垂直于输送方向上位移,在装配过程中更为稳定,实现提高装配精度的效果。进一步设置:还包括一气密性测试机构,所述气密性测试机构设置于出料机构的出料处。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气密性测试机构,使得装配好的铜阀芯通过出料机构上送入气密性测试机构进行测试,以判定是否为良品,从而对良品与不良品进行分别收料。进一步设置:所述气密性测试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靠近总装配线一侧的机座、设置于机座上的转盘、第二机械手、充气测试系统以及第三机械手,所述转盘通过分割器带动其转动,且在所述转盘上依次设置四个工位,单个所述工位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座,所述第二机械手、充气测试系统以及第三机械手围绕所述转盘的不同工位的一侧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机械手将铜阀芯从出料机构上夹持并放入工位上,并将单个工位上的多个安装座装满,所述充气测试系统对转动至充气测试系统位置上的工位的铜阀芯进行充气保压,保压后对于良品与不良品分别记录于系统中,所述机座靠近第三机械手的一侧上设置有良品储料桶与不良品储料桶,所述第三机械手将测试后并转动至第三机械手位置的工位上的铜阀芯根据系统反馈分别从安装座上取出良品与不良品,并分别装入良品储料桶与不良品储料桶内。如此设置,通过设置在机座上的转盘,使得第二机械手将铜阀芯从出料机构上夹出并放入工位上,并且将单个工位上的多个安装座装满,装满之后分割器带动转盘转动至充气测试系统中,通过充气测试系统对铜阀芯进行充气保压,等待一段时间后判定是否为良品,并将良品与不良品纪律于系统中,接着通过第三机械手将多个安装座上的良品与不良品逐一取出,并分别对应放入良品储料桶与不良品储料桶内,从而实现对铜阀芯的气密性测试,并对良品与不良品分别收集的效果。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料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二输送机构出料端与转盘的上料工位之间的输送皮带以及用于将铜阀芯从第二输送机构上夹起放入输送皮带上的第四机械手,所述输送皮带的出料端处设置有用于防止铜阀芯掉落的固定座,所述第二机械手将铜阀芯从固定座取出后放入转盘的工位上。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的第四机械手,将铜阀芯从第二输送机构的出料端夹出并放入输送皮带上,随着输送皮带的传送将铜阀芯传送至固定座上,之后通过第二机械手将铜阀芯从固定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设置于机架(2)上的芯杆组件装配线(3)以及总装配线(4),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3)与总装配线(4)设置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3)包括设置于机架(2)上的第一输送机构(31)、沿第一输送机构(31)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芯杆进料机构(32)、手垫进料机构(33)、以及两小O圈进料机构(34),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芯杆(121)的第一夹座(311),所述芯杆进料机构(32)将芯杆(121)送入第一夹座(311)上,所述手垫进料机构(33)以及两小O圈进料机构(34)依次对输送至相应机构上的芯杆(121)进行手垫(122)、以及两小O圈(123)的装配并组成芯杆组件(12),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3)与总装配线(4)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芯杆组件(12)输送至总装配线(4)处的输送线(5),所述输送线(5)设置于芯杆组件装配线(3)与总装配线(4)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输送机构(31)上的芯杆组件(12)夹起并放入输送线(5)上的第一机械手(6),所述总装配线(4)包括第二输送机构(41)、沿第二输送机构(41)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铜壳进料机构(42)、芯杆组件进料机构(43)、小瓷片进料机构(44)、大瓷片进料机构(45)、大O圈进料机构(46)以及密封盖进料机构(47),所述第二输送机构(4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铜壳(11)的第二夹座(411),所述铜壳进料机构(42)将铜壳(11)送入第二夹座(411)上,所述芯杆组件进料机构(43)设置于输送线(5)的出料端处,所述芯杆组件进料机构(43)、小瓷片进料机构(44)、大瓷片进料机构(45)、大O圈进料机构(46)以及密封盖进料机构(47)依次对输送至相应机构上的铜壳(11)进行芯杆组件(12)、小瓷片(13)、大瓷片(14)、大O圈(15)以及密封盖(16)进行装配并组成铜阀芯(1),所述第二输送机构(41)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用于将装配好的铜阀芯(1)送出的出料机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2)、设置于机架(2)上的芯杆组件装配线(3)以及总装配线(4),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3)与总装配线(4)设置于同一直线上,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3)包括设置于机架(2)上的第一输送机构(31)、沿第一输送机构(31)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芯杆进料机构(32)、手垫进料机构(33)、以及两小O圈进料机构(34),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芯杆(121)的第一夹座(311),所述芯杆进料机构(32)将芯杆(121)送入第一夹座(311)上,所述手垫进料机构(33)以及两小O圈进料机构(34)依次对输送至相应机构上的芯杆(121)进行手垫(122)、以及两小O圈(123)的装配并组成芯杆组件(12),所述芯杆组件装配线(3)与总装配线(4)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芯杆组件(12)输送至总装配线(4)处的输送线(5),所述输送线(5)设置于芯杆组件装配线(3)与总装配线(4)的一侧上,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输送机构(31)上的芯杆组件(12)夹起并放入输送线(5)上的第一机械手(6),所述总装配线(4)包括第二输送机构(41)、沿第二输送机构(41)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铜壳进料机构(42)、芯杆组件进料机构(43)、小瓷片进料机构(44)、大瓷片进料机构(45)、大O圈进料机构(46)以及密封盖进料机构(47),所述第二输送机构(4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夹持铜壳(11)的第二夹座(411),所述铜壳进料机构(42)将铜壳(11)送入第二夹座(411)上,所述芯杆组件进料机构(43)设置于输送线(5)的出料端处,所述芯杆组件进料机构(43)、小瓷片进料机构(44)、大瓷片进料机构(45)、大O圈进料机构(46)以及密封盖进料机构(47)依次对输送至相应机构上的铜壳(11)进行芯杆组件(12)、小瓷片(13)、大瓷片(14)、大O圈(15)以及密封盖(16)进行装配并组成铜阀芯(1),所述第二输送机构(41)的出料端上设置有用于将装配好的铜阀芯(1)送出的出料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31)与第二输送机构(41)均设置为链条等距输送机构(8),所述链条等距输送机构(8)包括设置于机架(2)上的输送架(81)、设置于输送架(81)两端的定位座(82)、转动于定位座(82)上的传动辊(83)、设置于两传动辊(83)上的链条传送带(84)以及用于驱动链条传送带(84)的伺服电机(85),所述伺服电机(85)设置于其中一定位座(82)的一侧,且伺服电机(85)的转动轴与传动辊(83)固定连接,两所述传动辊(83)上均固定设置有与链条传送带(84)啮合的齿轮(831),所述第一夹座(311)或第二夹座(411)固定设置与链条传送带(8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架(81)内部两侧的顶部上相对设置有两限位架(811),两所述限位架(811)相对的表面上均开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夹座(311)或第二夹座(411)在垂直于输送方向上位移的限位槽(8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气密性测试机构(9),所述气密性测试机构(9)设置于出料机构(7)的出料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铜阀芯自动化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测试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维坤王光荣温遗福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瑞德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