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锈油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123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4: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锈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防腐领域。所述防锈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石油磺酸钡3%~10%、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10%~18%、胺类0%~6%、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多羟基醇0%~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6%,聚α烯烃0%~8%,余量为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防锈油通过基础油(聚α烯烃与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防锈剂(石油磺酸钡)、缓蚀剂(N‑油酰基氨酸及十八铵盐、胺类、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多羟基醇)和成膜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物质的复配作用,既可将金属表面的水膜置换于基础油中,也可保证防锈油最外部油膜的连续性、抗湿热性、低温附着性和干燥性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锈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防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锈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大气中含有氧气、水分,易导致金属发生腐蚀。目前,通常在金属表层涂抹防锈油,以防止其发生腐蚀。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防锈油,该防锈油是以工业凡士林或石蜡、地蜡等为基础油,并加有防锈剂和缓蚀剂而制成的软膏状物。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若金属干燥不完全,会在其表面的沟槽和孔洞内形成电解质溶液,待涂敷防锈油后,该电解质溶液会覆盖在防锈油里面,导致较长时间内的持续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锈油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锈油,所述防锈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石油磺酸钡3%~10%、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10%~18%、胺类0%~6%、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多羟基醇0%~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6%,聚α烯烃0%~8%,余量为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胺类选自二环己胺、月桂胺和十八胺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胺类包括:质量比为(3.9~4.1):1的月桂胺和十八胺。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OP-4、OP-7、OP-9、OP-10、OP-13、OP-15和OP-20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质量比为(1.9~2.1):1:1的OP-4、OP-9和OP-2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多羟基醇选自丙三醇、丙二醇、丙醇、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多羟基醇包括:质量比为(2.9~3.1):1的甲醇和丙二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乙烯与醋酸乙烯的质量比为(1.15~1.35):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聚α烯烃选自PAO2C、PAO4、PAO6和PAO8中的至少一种。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聚α烯烃包括:质量比为1:(1.9~2.1)的PAO4和PAO8。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所述的防锈油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第一预设温度下,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经过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胺类、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聚α烯烃进行混合,并搅拌第一预设时间,以得出分散相;按照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将所述分散相降温至第二预设温度,并向降温后的分散相内加入石油磺酸钡、多羟基醇,搅拌第二预设时间,以得到防锈油。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90℃~110℃,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0.5h~1.5h;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40℃~50℃,所述第二预设时间为1h~2h。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锈油,通过基础油(聚α烯烃与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防锈剂(石油磺酸钡)、缓蚀剂(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胺类、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多羟基醇)和成膜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物质的复配作用,既可将金属表面的水膜置换于基础油中,也可保证防锈油最外部油膜的连续性、抗湿热性、低温附着性和干燥性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锈油,该防锈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石油磺酸钡3%~10%、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10%~18%、胺类0%~6%、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多羟基醇0%~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6%,聚α烯烃0%~8%,余量为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下面就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锈油的各个组分进行描述:石油磺酸钡作为防锈油中的防锈剂,能吸附于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对金属的腐蚀和锈蚀,具有良好的防锈性和抗盐雾性,对金属表面的水膜有置换作用,可将水膜置换于聚α烯烃、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所形成的基础油中。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胺类、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羟基醇作为防锈油中的缓蚀剂,均含有大量的非共价电子对元素,这些电子供给体和金属配位结合,形成化学吸附层。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锈油含有多种缓蚀剂,利用缓蚀剂之间的加合协同效应,可形成多层分子吸附膜,以堵塞相互之间的空隙,使吸附膜更加完整。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作为防锈油中的成膜剂,使得外部油膜(即聚α烯烃、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所形成的基础油)在成膜剂的作用下保持了油膜的连续完整,使其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具有优良的抗湿热性、低温附着性和干燥性等性能。可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锈油,通过基础油(聚α烯烃与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防锈剂(石油磺酸钡)、缓蚀剂(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胺类、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多羟基醇)和成膜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物质的复配作用,既可将金属表面的水膜置换于基础油中,也可保证防锈油最外部油膜的连续性、抗湿热性、低温附着性和干燥性等特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胺类选自二环己胺、月桂胺和十八胺中的至少一种。该类型的胺类可与其他类型的缓蚀剂协同附着于金属上。具体地,胺类可包括:质量比为(3.9~4.1):1(例如,可设置为3.9:1、4.0:1、4.1:1等)的月桂胺和十八胺。通过如此设置,可提高分子吸附膜的吸附能力。为了提高缓蚀剂的疏水性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OP-4、OP-7、OP-9、OP-10、OP-13、OP-15和OP-20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酚醚类的表面活性剂,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例如可购自于江苏省海安石油化工厂。在基于一定的缓蚀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提高防锈油的置换水膜能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质量比为(1.9~2.1):1:1(例如,可设置为1.9:1:1、2.0:1:1、2.1:1:1等)的OP-4、OP-9和OP-20。为了提高防锈油的耐碱性和耐水解性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羟基醇选自丙三醇、丙二醇、丙醇、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多羟基醇包括:质量比为(2.9~3.1):1(例如,可设置为2.9:1、3.0:1、3.1:1等)的甲醇和丙二醇。通过如此设置,可进一步提高防锈油的耐碱性和耐水解性能。为了保证防锈油的成膜性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中乙烯与醋酸乙烯的质量比为(1.15~1.35):1(举例来说,可设置为1.15:1、1.25:1、1.35:1等)。为了使防锈油具有良好的湿热性和低温附着等性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聚α烯烃选自PAO2C、PAO4、PAO6和PAO8中的至少一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PAO2C、PAO4、PAO6和PAO8为聚α烯烃的型号,上述型号的聚α烯烃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举例来说,可购自于广州市展林化工有限公司。具体地,上述聚α烯烃包括:质量比为1:(1.9~2.1)(例如,可设置为1:1.9、1:2.0、1:2.1等)的PAO4和PAO8。通过如此设置,可进一步提高防锈油的湿热性和低温附着等性能。另外,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可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在2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锈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石油磺酸钡3%~10%、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10%~18%、胺类0%~6%、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多羟基醇0%~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6%,聚α烯烃0%~8%,余量为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锈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锈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石油磺酸钡3%~10%、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盐10%~18%、胺类0%~6%、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0%~5%、多羟基醇0%~8%、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2%~6%,聚α烯烃0%~8%,余量为经脱芳处理的200号溶剂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选自二环己胺、月桂胺和十八胺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包括:质量比为(3.9~4.1):1的月桂胺和十八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OP-4、OP-7、OP-9、OP-10、OP-13、OP-15和OP-20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质量比为(1.9~2.1):1:1的OP-4、OP-9和OP-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醇选自丙三醇、丙二醇、丙醇、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锈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羟基醇包括:质量比为(2.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韬唐建荣李开鸿张爱华吴东聂权罗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