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折叠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94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折叠车,快速折叠车,包括前轮、后轮,包括折叠车身分总成,其包括:转向轴套管,其底部通过前叉结构轴承连接前轮轮毂;车架,所述车架的后端轴承连接后轮轮毂;梯形上连杆;梯形下连杆;三角限位拉杆;一对便携拖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折叠车把分总成和伸缩套管分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折叠车身,操作简单,折叠效率高,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折叠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折叠车。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污染和道路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近几年很多企业都在致力于研究更小更便捷的短途交通工具。传统电动车虽然不受传动结构限制,体积可以进一步缩小,但由于增加了电池、电机、电控等部件,重量很难控制在理想范围。传统滑板车多采用车把横杆折叠,竖杆伸缩的折叠方式,但要有两个折叠步骤才能完成,折叠过程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折叠车,其能够快速折叠车把、车身,操作简单,折叠效率高,便于携带。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快速折叠车,包括前轮、后轮,包括折叠车身分总成,其包括:转向轴套管,其底部通过前叉结构轴承连接前轮轮毂,所述转向轴套管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车架,其前端自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所述车架的后端轴承连接后轮轮毂;梯形上连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点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四铰接点上,所述梯形上连杆上垂直于行进方向设有上连杆固定轴;梯形下连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点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三铰接点上,所述梯形下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梯形上连杆;三角限位拉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点上,所述三角限位拉杆上靠近其另一端处设有U形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任一路径宽度略大于所述上连杆固定轴的外径,供所述上连杆固定轴穿设,所述导向槽内部设有弹性弧形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导向槽,所述限位片未受外力时,其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导向槽的两端翘起,并抵顶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于所述导向槽的其中一端;一对便携拖轮,其对称分布、轴承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两侧;其中,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位于所述导向槽远离第二铰接点的一端时,前轮轮胎与后轮轮胎位于同一行驶面上,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位于所述导向槽靠近第二铰接点的一端时,所述转向轴套管平行于所述车架,前轮轮胎与一对便携拖轮位于同一行驶面上。优选的是,还包括折叠车把分总成,其包括:一对车把,所述车把的上端形成持握端、下端设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的一侧设有内滑动斜面,所述转动结构还设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贯通孔与位于上下方的一对第二贯通孔,一对第二贯通孔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同一条直径上;压紧组件,其包括一对压紧杆、一对压紧弹簧、定位板、一对固定拉杆、拉紧轴、压紧盖板、一对定位钢珠,所述定位板设有一对第三贯通孔,所述压紧盖板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压紧盖板设有一对第四贯通孔,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内滑动斜面配合的外滑动斜面,所述外滑动斜面上还设有上滑槽、下滑槽,一对固定拉杆分别穿过一对第一贯通孔、一对第四贯通孔,一对固定拉杆的一端设有内螺纹,一对压紧杆分别穿过一对压紧弹簧伸入一对第三贯通孔,与一对固定拉杆固定连接,将一对定位钢珠卡设在所述外滑动斜面与所述内滑动斜面之间,所述定位钢珠的外径略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直径,一对固定拉杆的下端设有上缺口,所述压紧盖板预留有下缺口,所述上缺口、下缺口形成收纳所述拉紧轴的空间,所述上缺口限制所述拉紧轴垂直于一对固定拉杆设置,所述下缺口限制所述拉紧轴除旋转以外的运动,所述拉紧轴伸出所述压紧盖板的部分设有操纵其旋转的手柄;其中,所述上缺口设置为:所述手柄转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拉紧轴抵顶一对固定拉杆朝向手柄的方向移动,一对压紧弹簧顶紧所述定位板挤压所述压紧盖板,所述外滑动斜面伸入所述内滑动斜面,一对定位钢珠受力卡设在所述上滑槽、下滑槽与一对第二贯通孔的连接处,限制一对车把的旋转;所述手柄转动至上极限位置时,一对压紧弹簧顶紧一对压紧杆远离手柄的方向移动,所述外滑动斜面远离所述内滑动斜面,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压紧盖板分离至一对定位钢珠不受力,不妨碍一对车把的旋转。优选的是,所述外滑动斜面、所述内滑动斜面均为圆台状,所述压紧杆的伸入方向上,所述外滑动斜面的外径逐渐减小,所述内滑动斜面的外径逐渐减小。优选的是,所述拉紧轴的径向剖面为类优弧弓形,所述压紧杆的伸入方向上,所述上缺口的竖向剖面包括扇形部分和方形部分,所述扇形部分的圆心角为90°,所述扇形部分的线性边与所述方形部分的边长相接,所述扇形部分的半径、所述拉紧轴的半径、所述方形部分的边长相等,所述手柄转动至上极限位置时,所述拉紧轴的线性部呈竖直设置,且与所述上缺口远离所述方形部分的边长贴合,所述手柄转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拉紧轴的弧形部与所述上缺口的扇形部分的弧形边贴合,且所述拉紧轴的线性部靠近所述压紧杆的一端高于远离所述压紧杆的另一端。优选的是,所述手柄转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手柄竖直向下设置;所述手柄转动至上极限位置时,所述手柄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形成钝角,且所述手柄的固定侧低于未固定侧。优选的是,所述手柄为匚形结构,所述手柄的两个端部与所述拉紧轴固定连接。优选的是,还包括伸缩套管分总成,其包括:伸缩立管,其上端与所述压紧盖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立管内部沿轴向设有第五贯通孔,所述伸缩立管的下端向下延伸一对弹性片;传动组件,其包括传动钢丝、滑动销、传动弹簧,所述传动钢丝的上端安装在所述拉紧轴上,所述传动钢丝穿过所述第五贯通孔,所述传动钢丝的下端安装在所述滑动销上,所述滑动销自上至下包括杆部、块部,所述块部的外径大于所述杆部的外径,所述传动弹簧套设在所述杆部,所述传动弹簧的上端、下端分别抵顶在所述伸缩立管的底面和所述块部的顶面,所述块部的外周设有外滑动锥面;滑动套筒,其内部设有与所述外滑动锥面配合的内滑动锥面,所述滑动套筒外部与一对弹性片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处位于所述滑动套筒设有所述内滑动锥面的部分;固定套筒,其同轴设置在所述转向轴套管内部,所述固定套筒内部沿轴线向设有第六贯通孔;其中,所述手柄转动至上极限位置时,所述传动钢丝提升所述滑动销至所述外滑动锥面脱离所述内滑动锥面,一对弹性件不受力,所述伸缩立管、一对弹性片、所述滑动套筒形成的联动结构可沿轴向自由滑动于所述固定套筒内部;所述手柄转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传动弹簧推动滑动销至所述外滑动锥面伸入所述内滑动锥面,一对弹性件受外胀力,所述联动结构的外尺寸大于所述固定套筒的内径。优选的是,所述外滑动锥面、所述内滑动锥面均为圆台状,所述外滑动锥面的外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内滑动锥面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优选的是,所述伸缩立管、所述转向轴套管为铝质,所述滑动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为塑料材质。优选的是,所述快速折叠车为自行车、电动车或滑板车。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折叠车把,适用各种带有V形车把的车型;配合伸缩套管分总成,一个步骤完成车把横向折叠、竖向伸缩的折叠动作,提高折叠效率和效果;采用更加高效的梯形连杆折叠结构,在折叠车把的同时大幅度压缩前后轮轴距,进一步实现长度折叠,大幅提高折叠速度和折叠效果,使折叠后的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方案与单铰链结构的折叠效果对比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快速折叠车,包括前轮、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车身分总成,其包括:转向轴套管,其底部通过前叉结构轴承连接前轮轮毂,所述转向轴套管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车架,其前端自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所述车架的后端轴承连接后轮轮毂;梯形上连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点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四铰接点上,所述梯形上连杆上垂直于行进方向设有上连杆固定轴;梯形下连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点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三铰接点上,所述梯形下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梯形上连杆;三角限位拉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点上,所述三角限位拉杆上靠近其另一端处设有U形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任一路径宽度略大于所述上连杆固定轴的外径,供所述上连杆固定轴穿设,所述导向槽内部设有弹性弧形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导向槽,所述限位片未受外力时,其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导向槽的两端翘起,并抵顶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于所述导向槽的其中一端;一对便携拖轮,其对称分布、轴承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两侧;其中,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位于所述导向槽远离第二铰接点的一端时,前轮轮胎与后轮轮胎位于同一行驶面上,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位于所述导向槽靠近第二铰接点的一端时,所述转向轴套管平行于所述车架,前轮轮胎与一对便携拖轮位于同一行驶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快速折叠车,包括前轮、后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车身分总成,其包括:转向轴套管,其底部通过前叉结构轴承连接前轮轮毂,所述转向轴套管自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车架,其前端自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三铰接点和第四铰接点,所述车架的后端轴承连接后轮轮毂;梯形上连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点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四铰接点上,所述梯形上连杆上垂直于行进方向设有上连杆固定轴;梯形下连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点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三铰接点上,所述梯形下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梯形上连杆;三角限位拉杆,其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铰接点上,所述三角限位拉杆上靠近其另一端处设有U形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任一路径宽度略大于所述上连杆固定轴的外径,供所述上连杆固定轴穿设,所述导向槽内部设有弹性弧形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中部固定在所述导向槽,所述限位片未受外力时,其两端分别朝向所述导向槽的两端翘起,并抵顶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于所述导向槽的其中一端;一对便携拖轮,其对称分布、轴承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两侧;其中,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位于所述导向槽远离第二铰接点的一端时,前轮轮胎与后轮轮胎位于同一行驶面上,所述上连杆固定轴位于所述导向槽靠近第二铰接点的一端时,所述转向轴套管平行于所述车架,前轮轮胎与一对便携拖轮位于同一行驶面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折叠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折叠车把分总成,其包括:一对车把,所述车把的上端形成持握端、下端设有转动结构,所述转动结构的一侧设有内滑动斜面,所述转动结构还设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贯通孔与位于上下方的一对第二贯通孔,一对第二贯通孔的圆心位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同一条直径上;压紧组件,其包括一对压紧杆、一对压紧弹簧、定位板、一对固定拉杆、拉紧轴、压紧盖板、一对定位钢珠,所述定位板设有一对第三贯通孔,所述压紧盖板固定在车身上,所述压紧盖板设有一对第四贯通孔,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设有与所述内滑动斜面配合的外滑动斜面,所述外滑动斜面上还设有上滑槽、下滑槽,一对固定拉杆分别穿过一对第一贯通孔、一对第四贯通孔,一对固定拉杆的一端设有内螺纹,一对压紧杆分别穿过一对压紧弹簧伸入一对第三贯通孔,与一对固定拉杆固定连接,将一对定位钢珠卡设在所述外滑动斜面与所述内滑动斜面之间,所述定位钢珠的外径略大于所述第二贯通孔的直径,一对固定拉杆的下端设有上缺口,所述压紧盖板预留有下缺口,所述上缺口、下缺口形成收纳所述拉紧轴的空间,所述上缺口限制所述拉紧轴垂直于一对固定拉杆设置,所述下缺口限制所述拉紧轴除旋转以外的运动,所述拉紧轴伸出所述压紧盖板的部分设有操纵其旋转的手柄;其中,所述上缺口设置为:所述手柄转动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拉紧轴抵顶一对固定拉杆朝向手柄的方向移动,一对压紧弹簧顶紧所述定位板挤压所述压紧盖板,所述外滑动斜面伸入所述内滑动斜面,一对定位钢珠受力卡设在所述上滑槽、下滑槽与一对第二贯通孔的连接处,限制一对车把的旋转;所述手柄转动至上极限位置时,一对压紧弹簧顶紧一对压紧杆远离手柄的方向移动,所述外滑动斜面远离所述内滑动斜面,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湘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健行天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