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材料水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0650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材料水口,涉及水口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引流段、第二引流段、第三引流段,第一引流段的上端开设有引流口,第一引流段的内部开设有引流腔,且第二引流段与第三引流段的内部也开设有引流腔,第一引流段与第二引流段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接入口,第一引流段与第二引流段的下端均开设有螺纹槽。通过设置第一引流段、第二引流段、第三引流段、螺纹槽和固定螺套,利用螺纹槽与固定螺套螺纹连接,将第一引流段、第二引流段和第三引流段固定连接在一起,若是水口的长度跟需要使用的长度不同,可通过增加第二引流段或者减少第二引流段的数量来调节使用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材料水口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口
,具体为一种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材料水口。
技术介绍
随着连铸技术的飞速发展,连铸用功能性耐火材料随之得到了不断地更新换代。为了应对日益提高的使用要求,几乎所有的功能性耐火材料都不断朝着长寿命、复合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水口是指工厂在浇制模型时形成的框架与零件的结合部位。亦称为“汤口”(浇口),意思就是热化液态的材料流动的进出口。浸入式水口的结构参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晶器内钢液的流场特征,因此通过优化SEN结构参数来得到合理的钢液流场是一种既经济又高效的途径。传统的碳化硅陶瓷膜所用的水口过于单一,在使用时由于水口的进口处和出口处口径一样,导致在使用时由于冲击力度过大影响产品的质量,而且现有技术中的水口并不能根据所需条件来改变水口的长度,降低了水口使用的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材料水口,具备使用时减小了融液从水口输出时的冲击力和加大了水口的适用范围等优点,解决了使用时由于冲击力度过大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水口适用范围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使用时减小了融液从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材料水口,包括第一引流段(1)、第二引流段(2)、第三引流段(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段(1)的上端开设有引流口(4),所述第一引流段(1)的内部开设有引流腔(5),且第二引流段(2)与第三引流段(3)的内部也开设有引流腔(5),所述第一引流段(1)与第二引流段(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接入口(6),所述第一引流段(1)与第二引流段(2)的下端均开设有螺纹槽(7),所述螺纹槽(7)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套(8),所述固定螺套(8)通过滚珠(9)与第二引流段(2)螺纹连接,且第二引流段(2)的下端通过螺纹槽(7)与固定螺套(8)螺纹连接有第三引流段(3),所述第二引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陶瓷膜过滤材料水口,包括第一引流段(1)、第二引流段(2)、第三引流段(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段(1)的上端开设有引流口(4),所述第一引流段(1)的内部开设有引流腔(5),且第二引流段(2)与第三引流段(3)的内部也开设有引流腔(5),所述第一引流段(1)与第二引流段(2)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接入口(6),所述第一引流段(1)与第二引流段(2)的下端均开设有螺纹槽(7),所述螺纹槽(7)的外侧螺纹连接有固定螺套(8),所述固定螺套(8)通过滚珠(9)与第二引流段(2)螺纹连接,且第二引流段(2)的下端通过螺纹槽(7)与固定螺套(8)螺纹连接有第三引流段(3),所述第二引流段(2)与第三引流段(3)的上端均开设有接入腔(10),且接入腔(10)与接入口(6)活动连接,所述第三引流段(3)的下半部开设有输出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化硅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湘吴佩霞薛文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瑞耐火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