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埋入式栅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178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埋入式栅极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有有源区,及隔离所述有源区的浅沟槽隔离结构;有源沟槽,包括形成于所述有源区中的前段有源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底部的后段有源沟槽,其中所述后段有源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的宽度;隔离沟槽,包括形成于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中的前段隔离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前段隔离沟槽底部的后段隔离沟槽,其中所述后段隔离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前段隔离沟槽的宽度;以及栅极结构,形成于所述有源沟槽及所述隔离沟槽中。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晶体管无法同时兼顾性能和集成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埋入式栅极结构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埋入式栅极结构。
技术介绍
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提高电路集成度的一种方法就是缩小集成电路中各器件的结构尺寸;而在合理范围内缩小器件的结构尺寸确实可以提高电路的集成度,但当器件的结构尺寸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器件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晶体管而言,当器件的结构尺寸缩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栅极沟道长度变短,从而出现短沟道效应;故在进行晶体管结构设计时,为了确保晶体管性能,就需要适当增加晶体管的结构尺寸,以致无法进一步提高晶体管的器件集成度。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埋入式栅极结构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埋入式栅极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晶体管无法同时兼顾性能和集成度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埋入式栅极结构,所述埋入式栅极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有有源区,及隔离所述有源区的浅沟槽隔离结构;有源沟槽,包括形成于所述有源区中的前段有源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底部的后段有源沟槽,其中所述后段有源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的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埋入式栅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入式栅极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有有源区,及隔离所述有源区的浅沟槽隔离结构;有源沟槽,包括形成于所述有源区中的前段有源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底部的后段有源沟槽,其中所述后段有源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的宽度;隔离沟槽,包括形成于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中的前段隔离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前段隔离沟槽底部的后段隔离沟槽,其中所述后段隔离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前段隔离沟槽的宽度;以及栅极结构,形成于所述有源沟槽及所述隔离沟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埋入式栅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埋入式栅极结构包括: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中形成有有源区,及隔离所述有源区的浅沟槽隔离结构;有源沟槽,包括形成于所述有源区中的前段有源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底部的后段有源沟槽,其中所述后段有源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的宽度;隔离沟槽,包括形成于所述浅沟槽隔离结构中的前段隔离沟槽,及形成于所述前段隔离沟槽底部的后段隔离沟槽,其中所述后段隔离沟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前段隔离沟槽的宽度;以及栅极结构,形成于所述有源沟槽及所述隔离沟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入式栅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段有源沟槽的宽度与所述前段有源沟槽的宽度之差介于100埃~200埃之间,所述后段隔离沟槽的宽度与所述前段隔离沟槽的宽度之差介于100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