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结返矿循环利用系统及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高炉炼铁物料循环利用的
,特别涉及一种烧结返矿循环利用系统及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高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10%左右的烧结返矿,高炉槽下烧结返矿通常粒级>5mm的烧结矿可直接作为成品进行冶炼。然而,由于成品筛、沟下筛规格以及筛粉效率等问题,使得返矿中不可能完全是粒级>5mm的烧结矿,因此在高炉返矿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小粒级烧结矿会被送往烧结厂,经过混料、烧结等过程后再返回高炉矿槽,但返矿往返于炼铁厂与烧结厂之间,重复烧结工艺过程,极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能耗;将小粒级烧结矿冷固结成型后再返回高炉,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能源消耗。冷固结成型工艺是将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添加适当的粘合剂,经过混匀后,在一定压力下,使混匀料受压成为一定形状、尺寸、密度和强度的块状物料,再经过相应的烘烤干燥或自然固结,使之成为具有较高强度的团块。但是烘烤干燥增加能耗、生产成本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自然干燥工艺虽无能源消耗,但是球团的干燥速度较慢进而导致粘结剂的作用发挥不佳,强度提高的速度缓慢,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烧结返矿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高炉(1)、烧结返矿筛分装置(2)、中转料仓(3)、物料搅拌装置(4)、造球装置(5)和成品仓(6),所述中转料仓(3)的大粒矿出料口和所述成品仓(6)的出料口与所述高炉(1)的进料口管道连通;所述物料搅拌装置(4)包括外罐体(41),外罐体(41)上设有压力称重装置(7),所述外罐体(41)中活动穿设有内罐体(42),所述内罐体(42)内形成配料区,所述内罐体(42)和所述外罐体(41)之间形成混料区,所述混料区中设有搅拌组件(43),所述内罐体(42)的顶部分别与所述中转料仓(3)的小粒矿出料口和高强度粘结剂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返矿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管道连接的高炉(1)、烧结返矿筛分装置(2)、中转料仓(3)、物料搅拌装置(4)、造球装置(5)和成品仓(6),所述中转料仓(3)的大粒矿出料口和所述成品仓(6)的出料口与所述高炉(1)的进料口管道连通;所述物料搅拌装置(4)包括外罐体(41),外罐体(41)上设有压力称重装置(7),所述外罐体(41)中活动穿设有内罐体(42),所述内罐体(42)内形成配料区,所述内罐体(42)和所述外罐体(41)之间形成混料区,所述混料区中设有搅拌组件(43),所述内罐体(42)的顶部分别与所述中转料仓(3)的小粒矿出料口和高强度粘结剂罐(8)管道连通,所述外罐体(41)的底部设有第一出料口,该第一出料口与所述造球装置(5)的进料口管道连通;所述配料区中盛放有质量比为(95-98):(2-5)的烧结返矿和高强度粘结剂,所述高强度粘结剂由改性生物胶44-62份、酚醛树脂38-50份、氧化淀粉28-46份、褐煤25-38份、纤维素类高分子15-21份,增粘剂8-14份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返矿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称重装置(7)包括围绕所述外罐体(41)水平设置的传感器支撑架(71),该传感器支撑架(71)与所述内罐体(42)的盖板之间正对设有压力传感器(72),所述压力传感器(72)的上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传感器支撑架(71)和所述内罐体(42)的盖板抵紧,所述传感器支撑架(71)和所述外罐体(41)的外罐壁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结返矿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罐体(42)内纵向设有隔板(44),所述隔板(44)的外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内罐体(42)的内壁连接,所述隔板(44)将所述内罐体(42)分隔为两个物料分离区,两个所述物料分离区分别与所述中转料仓(3)的小粒矿出料口和高强度粘结剂罐(8)管道连通,所述内罐体(42)底部设有第二出料口,两个所述物料分离区的底部分别与该第二出料口连通;所述搅拌组件(43)包括水平设置的搅拌轴(43a),所述搅拌轴(43a)上固定套设有多个叶片组件(43b),所述叶片组件(43b)包括管状底座(b1),所述管状底座(b1)上设有两个搅拌叶片(b2),所述管状底座(b1)的内管壁与所述搅拌轴(43a)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管状底座(b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b3),两个所述固定螺栓(b3)上分别设有锁紧螺母(b4),所述搅拌叶片(b2)包括上下设置的叶片单元,两个所述叶片单元同向倾斜于所述搅拌轴(43a)的轴线,所述锁紧螺母(b4)将两个所述叶片单元与所述管状底座(b1)的外管壁压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结返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礼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臻焱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