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工可调节阻尼的避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8470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避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工可调节阻尼的避震器,它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阻尼油的流通路径不足,造成阻尼效果受阻,避震力度调节难度大的问题,包括底座,设有底座上的液压筒,液压筒内同轴设置有内筒,内筒上设置有通孔,液压筒内设置有上封口盖,液压筒上套设有外筒,外筒内设置有下封口盖,内筒内设置有一活塞杆,活塞杆的另一端位于内筒内设置有活塞,活塞杆上位于上封口盖和下封口盖之间设置有弹簧,底座上设置有气囊装置,气囊装置分别与内筒和容腔连通设置有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液体流动截面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工可调节阻尼的避震器
本技术涉及避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工可调节阻尼的避震器。
技术介绍
避震器是一种常用的机车零配件。避震器的需求是由于弹簧不能马上稳定下来,也就是说弹簧被压缩再放开以后,它会持续一段时间反复压缩—舒张状态,所以避震器可以吸收车轮遇到凹凸路面所引起的震动,使乘坐舒适。现有避震器一般包括固接于车体上的一压缸,该压缸内部容纳有高黏滞性的阻尼油,且设有一活塞,该压缸的一端穿设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车轮的轮框,另一端与该压缸内的活塞固接,且该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当煞车时,车体可经由该连杆带动该活塞以压缩压缸内部的阻尼油,以此获得缓冲作用。中国专利号:201720266113.5公开了一种新型机车避震器,包括液压筒,所述液压筒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液压筒的另一端向内穿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位于液压筒内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液压杆与液压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液压筒圆周外表面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可沿液压筒的轴向方向运动,所述液压杆的另一端与套筒通过封口盖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上位于第一活塞的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工可调节阻尼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有底座上的液压筒,所述液压筒内同轴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液压筒内与液压筒内壁紧密设置有上封口盖,所述液压筒、内筒与上封口盖形成一容腔,所述液压筒上套设有外筒,所述外筒内设置有下封口盖,所述内筒内设置有一活塞杆,其一端穿出穿过上封口盖延伸到外筒内且固定在下封口盖上,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位于内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上位于上封口盖和下封口盖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分别与内筒和容腔连通设置有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液体流动截面的第一调节装置和第二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工可调节阻尼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设有底座上的液压筒,所述液压筒内同轴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液压筒内与液压筒内壁紧密设置有上封口盖,所述液压筒、内筒与上封口盖形成一容腔,所述液压筒上套设有外筒,所述外筒内设置有下封口盖,所述内筒内设置有一活塞杆,其一端穿出穿过上封口盖延伸到外筒内且固定在下封口盖上,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位于内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杆上位于上封口盖和下封口盖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囊装置,所述气囊装置分别与内筒和容腔连通设置有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所述第一流通道和第二流通道上分别设置有调节其液体流动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钟
申请(专利权)人:博汉泉州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