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7826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2:58
一种自行车轮圈,该自行车轮圈(7)包括径向外部周边部分(11)、径向内部周边部分(13)、第一侧壁(15)以及第一阳极氧化层(17)。第一制动表面(15a)上的第一阳极氧化层(17)具有等于或大于10微米的第一粗糙度Ra。在光通量从光源以60度入射的情况下,第一非制动表面(15b)上的第一阳极氧化层(17)具有等于或大于5的第一光泽度Gs。

Bicycle rim

A bicycle wheel ring (7) comprises a radial external peripheral part (11), a radial internal peripheral part (13), a first sidewall (15) and a first anodic oxide layer (17). The first anodic oxide layer (17) on the first braking surface (15a) has a first roughness Ra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0 microns. The first anodic oxide layer (17) on the first non-braking surface (15b) has a first glossiness G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5 when the light flux is incident at 60 degrees from the light sou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轮圈
本文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轮圈。
技术介绍
骑自行车正成为越来越流行的娱乐形式以及交通工具。此外,骑自行车已成为对于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二者非常受欢迎的竞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交通还是竞赛,自行车行业都在不断改进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已经广泛重新设计的一个自行车部件是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接触自行车的制动蹄。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自行车轮圈具有旋转中心轴线。自行车轮圈包括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内部周边部分、第一侧壁以及第一阳极氧化层。径向内部周边部分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向内定位。第一侧壁由铝制成。第一侧壁在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一非制动表面,该第一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第一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第一阳极氧化层设置在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一非制动表面上。第一制动表面上的第一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10微米的第一粗糙度Ra。第一非制动表面上的第一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5的第一光泽度Gs(60度)。通过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轮圈,因为第一粗糙度Ra等于或大于10微米,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一制动表面的散热以及在潮湿条件下第一制动表面的制动性能。此外,因为第一光泽度Gs(60度)等于或大于5,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一非制动表面的设计性能和排水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根据第一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进一步包括第二侧壁和第二阳极氧化层。第二侧壁由铝制成。第二侧壁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一侧壁间隔开。第二侧壁在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制动表面和第二非制动表面,该第二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第二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第二阳极氧化层设置在第二制动表面和第二非制动表面上。第二制动表面上的第二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10微米的第二粗糙度Ra。第二非制动表面上的第二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5的第二光泽度Gs(60度)。通过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轮圈,因为第二粗糙度Ra等于或大于10微米,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二制动表面的散热以及在潮湿条件下第二制动表面的制动性能。此外,因为第二光泽度Gs(60度)等于或大于5,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二非制动表面的设计性能和排水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粗糙度Ra等于或大于15微米。通过根据第三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进一步改善第一制动表面的散热以及在潮湿条件下第一制动表面的制动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光泽度Gs(60度)等于或大于20。通过根据第四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进一步改善第一非制动表面的设计性能和排水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根据第二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二粗糙度Ra等于或大于15微米。通过根据第五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进一步改善第二制动表面的散热以及在潮湿条件下第二制动表面的制动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根据第二或第五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二光泽度Gs(60度)等于或大于20。通过根据第六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进一步改善第二非制动表面的设计性能和排水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根据第二、第五和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一阳极氧化层和第二阳极氧化层经由径向内部周边部分彼此连接。通过根据第七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提高制造效率,因为第一阳极氧化层和第二阳极氧化层通过单一工艺分别设置在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二制动表面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形成在第一制动表面上。通过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进一步改善在潮湿条件下第一制动表面的制动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根据第八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是单个螺旋状凹槽。通过根据第九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进一步改善在潮湿条件下第一制动表面的制动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根据第二、第五、第六和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二凹槽形成在第二制动表面上。通过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进一步改善在潮湿条件下第二制动表面的制动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一方面,根据第十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是单个螺旋状凹槽。通过根据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进一步改善在潮湿条件下第二制动表面的制动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二方面,自行车轮圈具有旋转中心轴线。自行车轮圈包括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内部周边部分、第一侧壁、第一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以及第一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径向内部周边部分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向内定位。第一侧壁由铝制成。第一侧壁在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第一侧壁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一非制动表面,该第一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第一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第一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第一制动表面上。第一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具有第一层厚度。第一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第一非制动表面上。第一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具有第二层厚度,该第二层厚度小于第一层厚度。通过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一制动表面的耐磨性,因为第一层厚度大于第二层厚度。此外,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一非制动表面的疲劳强度,因为第二层厚度小于第一层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三方面,根据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一层厚度等于或大于30微米且等于或小于100微米。通过根据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一制动表面的耐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四方面,根据第十二或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二层厚度等于或大于2.5微米且等于或小于10微米。通过根据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一非制动表面的疲劳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五方面,根据第十二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进一步包括第二侧壁、第二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以及第二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第二侧壁由铝制成。第二侧壁在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与第一侧壁间隔开。第二侧壁在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第二侧壁包括第二制动表面和第二非制动表面,该第二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旋转中心轴线从第二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第二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第二制动表面上。第二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具有第三层厚度。第二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第二非制动表面上。第二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具有第四层厚度,该第四层厚度小于第三层厚度。通过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二制动表面的耐磨性,因为第三层厚度大于第四层厚度。此外,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二非制动表面的疲劳强度,因为第四层厚度小于第三层厚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六方面,根据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三层厚度等于或大于30微米且等于或小于100微米。通过根据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自行车轮圈能够改善第二制动表面的耐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七方面,根据第十五或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车轮圈被构造成使得第四层厚度等于或大于2.5微米且等于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行车轮圈,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自行车轮圈包括: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内部周边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向内定位;第一侧壁,由铝制成,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一非制动表面,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以及第一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制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10微米的第一粗糙度;并且其中,在光通量从光源以60度入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5的第一光泽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9 DE 102017122709.11.一种自行车轮圈,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自行车轮圈包括: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内部周边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向内定位;第一侧壁,由铝制成,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一非制动表面,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以及第一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一制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10微米的第一粗糙度;并且其中,在光通量从光源以60度入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上的所述第一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5的第一光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轮圈,进一步包括:第二侧壁,由铝制成并且在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二制动表面和第二非制动表面,所述第二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以及第二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和所述第二非制动表面上,其中所述第二制动表面上的所述第二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10微米的第二粗糙度;并且其中在光通量从光源以60度入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非制动表面上的所述第二阳极氧化层具有等于或大于5的第二光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一粗糙度等于或大于15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在光通量从光源以60度入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泽度等于或大于2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二粗糙度等于或大于15微米。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在光通量从光源以60度入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光泽度等于或大于20。7.根据权利要求2、5和6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一阳极氧化层和所述第二阳极氧化层经由所述径向内部周边部分彼此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制动表面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是单个螺旋状凹槽。10.根据权利要求2、5、6和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制动表面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是单个螺旋状凹槽。12.一种自行车轮圈,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自行车轮圈包括: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内部周边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向内定位;第一侧壁,由铝制成,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一非制动表面,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第一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动表面上并具有第一层厚度;以及第一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上并具有第二层厚度,所述第二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层厚度。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一层厚度等于或大于30微米且等于或小于100微米。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二层厚度等于或大于2.5微米且等于或小于10微米。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进一步包括:第二侧壁,由铝制成并且在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二制动表面和第二非制动表面,所述第二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第二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动表面上并具有第三层厚度;以及第二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非制动表面上并具有第四层厚度,所述第四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三层厚度。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三层厚度等于或大于30微米且等于或小于100微米。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四层厚度等于或大于2.5微米且等于或小于10微米。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一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与所述第一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不同。19.根据权利要求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二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与所述第二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不同。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一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与所述第一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不同;并且所述第二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与所述第二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不同。21.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制动表面上。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是单个螺旋状凹槽。23.根据权利要求15、16、17和19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制动表面上。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是单个螺旋状凹槽。25.一种自行车轮圈,具有旋转中心轴线,所述自行车轮圈包括: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内部周边部分,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径向向内定位;第一侧壁,由铝制成,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一制动表面和第一非制动表面,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一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第一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动表面上并具有第一热辐射率;以及第一径向内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非制动表面上并具有第二热辐射率,所述第二热辐射率大于所述第一热辐射率。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一热辐射率小于81%。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自行车轮圈,其中,所述第二热辐射率等于或大于81%。28.根据权利要求25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自行车轮圈,进一步包括:第二侧壁,由铝制成并且在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侧壁间隔开,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径向外部周边部分和所述径向内部周边部分之间延伸并且包括第二制动表面和第二非制动表面,所述第二非制动表面相对于所述旋转中心轴线从所述第二制动表面径向向内定位;第二径向外部阳极氧化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制动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朝河孝元永井彬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